脱贫攻坚战 曲靖向天歌

2020-08-07 21:31:35 来源:本网专稿 

云南曲靖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建立健全脱贫攻坚工作体系,强化产业就业支撑,推动贫困群众实现安居乐业

□中国改革报记者杨邵灵

□杨庆奎

乌蒙磅礴、山重水复,这里曾经是红军长征留下足迹的地方,当年革命先辈播下的火种和希望,如今正演变为一场如火如荼的脱贫攻坚战,在这千山万壑的乌蒙大地上,曲靖人民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迈气概,攻坚克难、高歌猛进,书写出可歌可泣的崭新壮丽画卷。

在近日云南省召开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新闻发布会上,曲靖市委副书记、市长李石松面对媒体,全面生动地叙述了曲靖市脱贫攻坚的英雄壮举和辉煌业绩。

曲靖市是国家乌蒙山片区和石漠化片区交织的连片贫困地区。2014年底,全市有5个贫困县(其中,会泽县、宣威市为深度贫困县)、50个贫困乡、1203个贫困村、贫困人口79.91万人,是全省农村贫困面最广、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州市之一,是全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2015年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以来,曲靖市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集中优势兵力、汇聚要素资源,尽锐出战、攻坚克难,全市累计实现73.3万贫困人口脱贫、1032个贫困村出列,罗平、富源、师宗、宣威4个贫困县如期高质量摘帽,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89%,“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基本解决,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

落实主体责任

强化产业就业支撑

曲靖市始终把加强组织领导、汇聚各方力量、强化督促落实作为基础性工作,构建了齐抓共管、协同发力、合力攻坚的工作格局。

全面构建作战体系,深入开展挂牌督战。实行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双组长”负责制,建立市领导包县、县领导包乡、乡干部包村、党员干部帮扶到人的“三包一帮”责任体系,建立“一月一分析、一月一研判、一月一调度”工作机制,形成了“五级书记”齐抓、3000单位承包、4000队员驻村、6万干部结对的大扶贫工作格局。

在强化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支撑方面,坚持把产业扶贫、就业扶贫作为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稳定脱贫的治本之策,引导和支持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同时,市级财政每年预算1亿元资金激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贫增收,推动3959个新型经营主体与9.47万户贫困户实现利益联结,带动了农业生产从“一家一户”单打独斗的小农生产模式向“扶贫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共同体转变。

此外,坚持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促进贫困人口增收的重要渠道,摸清劳动力资源底数,通过职业技术教育、中介服务、企业培训等方式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推动农村劳动力由体力劳动型向技能技术型转变。特别是面对今年疫情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影响,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农村劳动力转移,建立群众就业需求清单和企业用工需求清单,投入专项资金近2000万元,全面实施“三免一补”政策,开通“点对点、一站式”服务,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199.5万人。

补短板强弱项

挪穷窝断穷根

聚焦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饮水安全等民生领域,深入开展“三保障”“三落实”“三精准”大排查专项行动,全面补齐短板弱项。

全面巩固义务教育成果,9个县(市、区)全部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推动了义务教育从不均衡到基本均衡再到优质均衡的跨越。

织密医疗兜底保障网。在全省率先实施农村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参加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全面享受县域内“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即时结报优惠政策,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全力提升住房安全保障水平,改造农村危房29万余户,4类对象危房户和非4类重点对象无力改造危房户全部“清零”,农村危房改造经验在全省推广。

加强农村饮水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4773件,巩固提升304万人饮水安全,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提高20.8个百分点,提前1年实现全面解决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目标。

针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难题,按照“山上问题山下解,山下问题城镇解”的思路,全市规划建设509个集中安置点,完成了曲靖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搬迁行动,推动了近20万群众的幸福“大迁徙”,为搬迁群众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针对搬迁群众“稳得住”的考验,坚持“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强化就业产业支撑,实现每个安置点至少有1项主导产业,每户搬迁户至少加入1个经济合作组织,有劳动能力的搬迁家庭户均有1人以上就业。在全省率先推广集中安置点“扶贫工厂”模式,建成扶贫工厂76个,带动就业7600余人,让贫困群众“离土不离乡,就业不离家”,实现挣钱管家两不误。

加强实践探索

激发脱贫攻坚动力活力

始终坚持以党的建设为引领,结合曲靖实际建立了“平台联建、资源联合、利益联结,基层支部争红旗、党员干部争标兵、农民群众争积分”的“三联三争”机制,将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到脱贫攻坚的每个环节,极大激发了基层组织的内力、基层干部的活力、基层群众的动力。

登山不畏艰险止,越臻峻岭越向前。李石松表示,要用脱贫攻坚的实际行动体现忠诚和担当,用脱贫攻坚的实际成效兑现庄严承诺;全力实现“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目标;围绕脱贫攻坚普查,坚决下好“绣花功”;统筹衔接乡村振兴,坚决传好“接力棒”。把稳定脱贫与长远发展统一起来,科学编制“十四五”扶贫规划,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工作机制,持续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

[责任编辑:张海莺]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