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贸区到自贸港,如何用数字化助推开放型经济新高地

2020-08-07 19:56:53 来源:本网专稿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李宏伟

8月6日,SAP与盘古智库携手举办“SAP赋能自贸区/港数字化高峰论坛”线上直播活动,邀请多位知名学者、数字化转型专家和企业客户高管做客直播间,解读自贸区/港建设的发展方向和战略路径,分享数字化技术和云服务如何助力自贸区的数字生态建设、人才培养及数字化创新,旨在为自贸区/港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大的推动力。

从自贸区到自贸港的进化

众所周知,中国自贸区的设立始于2013年9月,当年国家在上海建立第一个自贸区;随后在2015年4月,增设广东、天津、福建三个自贸区;在2017年3月增设辽宁、浙江、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7个自贸区;在2019年7月增设上海自贸区临港片区;同年8月增设山东、江苏、河北、云南、广西、黑龙江6个自贸区;2020年6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海南自由贸易港开启了从“总蓝图”向“实景图”奋进的大幕。至此,全国30个省级行政区域中有18个省设立了自贸区,全国范围内对外开放的进程明显加快。

而这次海南自贸港与自贸区虽只有一字之差,但却有着“大不同”的内涵。在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经济所所长匡贤明看来,这种“大不同”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自贸区/自贸港是探索高水平开放的重要载体。二是,自贸区/自贸港是探索最新发展业态的重要载体。三是,数字经济既涉及到新产业生态,更涉及到制度创新与产业开放的探索。四是,自贸区/自贸港与数字经济之间,本身也形成了一种互生状态。

匡贤明介绍说,过去几年,国家反复强调新旧动能转化,新产业出现发展和壮大,尤其新的产业生态圈建设,是国家生产力发展重要的一个源泉,而一个新产业发展和新生态圈的形成是需要政策和制度体系的重大调整和配套的。在此过程中,数字经济是最有发展潜力的新经济,也是高水平开放最重要和最受关注的领域。因此,在高水平开放上率先探索,自贸区/自贸港也就天然成为了数字经济发展的土壤。

可以看到,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中,就明确提出“数据安全有序流动”,即在确保数据流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扩大数据领域开放,创新安全制度设计,实现数据充分汇聚,培育发展数字经济。

比如,在产业上,就提出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包括聚焦平台载体,提升产业能级,以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数字贸易等为重点发展信息产业。此外,还要求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作用,通过政务服务等平台建设规范政府服务标准、实现政务流程再造和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加强数据有序共享,提升政府服务和治理水平等等。

匡贤明表示,作为一种新业态数字经济已成为自贸区/自贸港最为重要的动力之一,在两者在“互生”状态中,中国经济的活力将有效释放出来,形成应对内外变局的重要力量。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林江也认为,海南自贸港的优势在于未来大量的新型应用场景将会催生数字化的建设,因而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带动产业集群升级,一定会让自贸港成为中国数字经济建设中的“新高地”。

“从实际产业发展来看,尽管融合创新面临的挑战不少,但是数字经济和传统产业相结合,依然会给自贸港的建设带来新东风,成为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驶入快车道的重要推力。”林江说。

不难看出,如何利用数字化技术创新发展数字经济,推动当地产业实现转型升级,不仅是大势所趋,更是未来自贸区/自贸港加速成长壮大的关键所在。

产业园区是重要发展载体

在此背景下,作为自贸港贸易投资政策的重要承载平台——产业园区的重要性也就进一步突显出来,背后的原因就在于,产业园区是实体经济发展的第一前沿阵地,更是最直接接触到产业数据的源头。

特别是对于产业园区的运营方而言,在数字化技术的“加持下”,通过技术赋能、数据赋能、金融赋能、规则赋能、生态赋能,真正可以让园区成为经济数据流转的关键节点,形成长远驱动,推动各项数字经济政策抓到实处,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新样本,并带动产业集群升级,加速推动园区内的企业跨越数字化鸿沟。

事实上,这正与SAP发布的产业集群策略“不谋而合”。对此,SAP中国首席数字化转型专家孙惠民说:“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自由贸易为导向,已是未来中国发展的一个战略定位,这也意味着我们迎来了二次开放的新时代。”

而在这场伟大的变革当中,SAP作为一家全球最大的企业应用软件公司,也始终坚持“在中国,为中国”的战略,通过为供给侧改革赋能,推动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具体而言,SAP将会聚焦产业集群发展,并跨越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帮助产业和企业迎接数字化转型挑战。同时,携手政府和产业园区建立赋能中心,促进当地产业转型升级;此外,SAP还会携手生态伙伴,共创高质量发展赋能生态。

例如,SAP近期就与海南确定的11个重点园区之一的复兴城互联网信息产业园展开了深入合作。据了解,该园区目前已初步形成完整的互联网产业生态,吸引了众多总部型企业以及国际创新机构入驻,园区现有企业900多家,入驻员工约4000多人。

同时,园区还积极响应海南自贸港的建设发展规划和需求,以数字经济为主导,发展以数字贸易、智能物联、金融科技和国际离岸创新创业四大产业集群为核心的数字经济产业,每个产业集群还按照“出台一个专项政策、设立一支专项投资基金、引进一个龙头企业、吸引一批生态链企业、建设一个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的“五个一”理念进行产业集群招商和培育。

海南自由贸易港复兴城互联网信息产业园副总经理马亮表示,在新的机遇面前,如何让园区更好的参与到自贸港的建设中来,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而通过和SAP的合作,以数字化的手段把园区政策、人才培养、金融资本、管理创新等要素赋能给中小企业,有助于构建中小企业数字化生态体系,也真正让中小企业迎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以数字化助推开放新高地

可以预期,自贸区/自贸港建设的“提速”,一定会加速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转型和升级,同时也会催生出越来越多的新业态、新服务和新模式,而长期根植和扎根于中国市场的SAP,也为此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相信一定可以为自贸区/自贸港数字经济发展的土壤提供更大的“养分”。

首先,SAP在技术研发方面投的深度、广度和强度,保证了它在技术上的领先性。其中,SAP历经40多年发展所积累的行业产业知识、技术独特性和应用创新性,沉淀出了一些新兴的数字化技术和云服务,可以在智能制造、产业链协同、跨境电商、双招双引、智慧园区、产才融合、金融资本领域起到更多的支撑作用,为区域的数字生态建设、人才培养、数字化创新,数字供应链、以及新兴业态的发展提供技术“底座”能力。

其次,是SAP的优势不仅建立在对技术的不断创新与研发上,源自全球和本地的最佳实践,又为SAP赋能自贸区/自贸港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比如,德国汉堡港就与SAP合作推动智慧港口建设,通过物联网技术收集港区内场地、交通、车辆、设备信息,构建统一的数据平台和统一数据源,实时洞察业务流程。此外,通过智能物流方案及技术,优化港区内物流、运输管理,在港区内实现了精细化和智慧化运营。所以,汉堡港在不增加港口面积的前提下,通过数字化转型进一步提高了吞吐能力,不仅整体业务水平大幅提升,更实现了汉堡港质的飞跃。

再如,自贸区/自贸港中本身还聚集了大量出海型、外贸型的成长性企业,而SAP也以强大技术优势和更为专业的服务,为这些企业的出海之旅实现了“保驾护航”。来自佛山市水晶岛休闲设备有限公司董事刘波就表示,今年疫情给外贸型制造企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但通过和SAP的深入合作,公司打通了产供销,业务与财务实现了紧密的一体化,同时还加强了部门协同,由此带来的流程重塑大大提升了公司的竞争力。

最后,是SAP还始终以产业链各方结为数字化转型的“利益共同体”,构筑合作、共赢的新生态,同样也可以在自贸区/自贸港的建设中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目前,SAP已先后在济南、武汉、重庆、南京等地建立了创新赋能中心,并与当地政府共同构建了创新的生态圈,共同带动产业集群繁荣,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在全国各地打造出了数字经济的新样板,真正帮助了各地、各级政府探索出了一条数字化赋能创新的新路径。

正如孙惠民最后所言:“作为数字化转型的赋能者,工业互联网的领军者以及新基建的积极参与者,同时也是中德友谊的桥梁的代表,SAP希望能够在未来自贸区/自贸港的发展当中能做出更大的贡献,并与各界一起携手促进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因此,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既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全球治理新格局的重要方式,而打造最高水平开放形态的自贸易港,继续推进各地自贸区的建设,都将有助于中国成为开放型经济的“新高地”。

而在此过程中,SAP通过自身强大的数字化能力,以及源自全球和本地的最佳实践,并凭借对产业集群需求的深刻理解,无疑可以在自贸区/自贸港的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价值,这是SAP扎根中国三十多年的责任与担当,更是其底蕴和底气之所在。

[责任编辑:张海莺]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