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四川-中国改革报看四川,四川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四川松潘:端好高原“生态碗” 吃好农业“特色饭”

2020-08-05 12:01:19 来源:中国改革报 编辑:李艳婷 

四川松潘县以生态优先发展特色农业,助力农牧民脱贫奔康

盛夏时节的松潘大地,满目绿意,苍翠欲滴。蓝天白云,雪山耸立,成群的牦牛在夏季牧场悠然自得地啃食着青草,田间地头长势喜人的农作物迎着山风跳起了“舞”,极具高原特色的花椒、水果散发着诱人的香气,一个个整洁的民族村落错落有致……这一切勾勒出一幅高原产兴、村美、民富的生态和谐画卷。日前,记者走进了这幅“美妙画卷”——四川松潘县。

松潘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北部,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为藏、羌、回、汉多民族集聚区。“镇锁于岷山深处大江之上羊膊岭下,其地,三江肇源二水分流,烟波浩荡而南通天府巴蜀”,地理位置独特、自然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高原上的一颗明珠”。

松潘城镇

近年来,松潘县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这一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深入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一城两心三地”发展布局,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加快发展特色产业,推动“1+5”生态农业创意园区建设,谱写出了新时代松潘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新篇章。

松潘县先后荣获2017年四川省“三农”工作先进县、2018年四川省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的称号。2019年,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12.3万亩、总产量11.2万吨,畜禽出栏13.1万头(只)……第一产业增加值达50,836万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0.1%,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260元。

以改革为抓手

激活发展内生动力

松潘古城

说起松潘,这里有以“人间瑶池”闻名于世的黄龙风景区,有“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传奇故事,也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自然资源优势……

然而,在这个有着千年建城史的地方,农业农村发展一度落后,农产品产量低、农民收入低、农业科技水平低的“三低”局面长期存在。

深入分析,除了特殊的地理因素,单一粗放式的发展以及传统“壁垒”的限制、农业资源要素使用不充分、产业小而散是造就“三低”的主要原因。

如何破解这一局面?答案无疑是肯定的,那就是改革创新。

“抓改革就是抓发展。”松潘县科学技术和农业畜牧局局长张朝陈说,近年来,松潘县着力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不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立足生态,资源变资本,将农业与科技深度融合,培育新兴业态,不仅有力激活了产业发展内生动力,还让广大农牧民端好了“生态碗”、吃上了农业“特色饭”。

事实的确如此。近年来,松潘县以土地制度改革为牵引,将农村大量闲置的生产要素、粗放利用的资源进行优化,精准施策,以强化资源要素保障为核心,加快集体资源资产“三权分置”改革,推动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有力地让这片生态家底“活”起来。

让农村“活”起来,才能让村民腰包“鼓”起来!光和云朵民宿就是最有力的见证。

光和云朵民宿冬日雪景

据介绍,光和云朵民宿是松潘县大姓乡上纳咪村合作社集体经济的第一个落成项目,合作社成员由松潘云之上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与51户村民联合组成。通过合作社运作,当地村民每年可以拥有集体土地流转收益、现金入股分红、合作经营分红和参与服务管理收益等,总收入大概在30万元左右。

此外,松潘县加大撂荒土地复耕复种力度,制定了《松潘县撂荒土地复耕行动方案》。截至目前,共摸排出1.3万亩撂荒土地,完成撂荒地复耕1.27万亩,撂荒地复耕率达97.7%,从而实现变“荒”为“宝”,有效拓展了产业发展空间。

“光和云朵只是松潘县农业农村改革的一个缩影。”张朝陈说,单纯的政策支撑还不够,产业兴才能民生稳,这离不开政府“真金白银”的投入。

松潘县通过建立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贷款风险补偿金制度,创新财政投入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带动金融资本投入农业农村,助力解决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持续健康发展,有效推动全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壮大了农业发展。

采摘花椒

松潘县满山红花椒合作社就是新金融模式的受益者。在政府支持下,合作社通过贷款100万元、自筹180万元成立了松潘椒香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成功与京东、拼多多、成都火娃火锅底料公司等签订花椒购销合作合同,每年这几项合同就可收益100余万元。

与此同时,该县还着力在农村干部使用上创新,以不论资历论才干的用人机制,积极选派能干事、肯干事、懂技术的人才队伍充实到乡村一线;在农业科技方面,积极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进行学习交流;在农业基础设施上,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目前已投入4000多万元资金用于农业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近1亿元资金用于乡村人居环境整治。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松潘县通过一系列改革,有效推动了“三农”发展,探索出乡村旅游型、土地经营型、产业带动型等多元化发展途径,激活了产业发展内生动力,开创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新局面。

打好特色牌

唱好助农增收“大戏”

“人都说高原高,人都说高原险,高原上有一片纯净的蓝天……”高原最大的优势是生态,最大的特色也是生态。当前,松潘在这片纯净的蓝天下唱响了“特色”大戏。

“我今年种了20几亩地的三青莴笋,因为品相好,上海老板都跑到地里来收购,收入肯定有20万元左右。今年的菜价每斤1块8角的样子,较往年7角、8角高出不少。”小姓乡村民毛建掩饰不住丰收的喜悦,“收割完这季莴笋后,紧接着就要种植晚秋莴笋哩!”

近年来,小姓乡调整产业结构,打造松潘高原蔬菜品牌,村民种植经济效益高的三青莴笋达上千亩。今年,小姓乡莴笋喜获丰收,上海收购商慕名前来收购,为当地种植户带来上千万元收入。

“发展特色农业的目的,就是要增加群众收入。”松潘县科学技术和农业畜牧局党组书记杨开军说,发展特色农业就是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

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中,松潘县始终坚持培育优势特色产业,以市场为导向,依托独特的生态优势,因地制宜,差异化打造特色农产品。

松潘县满山红花椒种植合作社负责人熊天忠说:“目前,合作社花椒种植面积在3500亩左右。2019年收获成品花椒21万斤,销售额达1800万元。”

“做优做强做特色,才能有效提升竞争力,卖出好价钱!”熊天忠说,合作社已申请注册“松南满山红”商标,并先后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净土阿坝”商标认证和“四川扶贫”商标认证。

以“脆红李”为特色的松潘县泥腿兄弟种养殖专业合作社,2019年将上万斤脆红李远销日本,每斤价格高达40多元。目前,合作社已通过脆红李项目直接带动镇江地区1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增收,并通过劳务方式吸纳当地175人就业,户均增收5000元左右。

松潘特色农产品

近年来,松潘县按照“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投入涉农整合资金2834.12万元,在55个贫困村发展特色村集体经济,已形成大黄、羌活、花椒、藜麦、高山雪菊、高原水果以及养殖等一批特色农业。

今年上半年,全县高原特殊蔬菜产量达5770吨,同比增长0.96%;出栏畜禽38,921头(只),同比增长1.17%;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43元,同比增长8.1%。

当前,松潘县正围绕《生态农业创意园建设方案(2019-2022年)》,立足多样化生态、立体式空间和差异性气候特点,按“最适、最优、有特色”原则,总投资7000万元,将全县生态农业创意园按“1+5”布局,即以松潘县绿色生态园为统领,规划打造藏红花椒主题公园、川主寺南山松贝农业花园、水晶高原生态蔬菜园、红土藏香猪牧园和圣地花海五个产业功能区,为进一步唱好助农增收“大戏”提供精彩“脚本”。

着力“互联网+”

助力农业提档升级

“市场价98元/盒的松赞雪贝直播间仅需49元/盒”“市场价120元/斤的满山红花椒直播间仅需60元/斤,秒杀限量500斤!每人限购2斤!”喊出这段话不到半小时,多款土特产品就被抢购一空!

这是7月22日,松潘县委副书记、县长李建军化身拼多多“带货主播”向全国网友推介松潘多款土特产品的一个场景。

直播中,除了松潘的土特产品,李建军还带网民们领略了松潘独具特色的人文、美景、美食。

“本次直播采用接地气的方式与网友互动,让政府与消费者‘零距离’接触,不仅畅通了松潘绿色生态农特产品销路,还大大提升了松潘的知名度、美誉度。”松潘县政府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近年来,松潘县着力推动电子商务,依托“互联网+”,有效提升了农产品外销的种类和规模,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时加速推进松潘农产品商品化、标准化、品牌化,加快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2019年,松潘县网络零售额突破14亿元大关,位居全州前列。

目前,“背篓云仓”“京东云松潘城市会客厅”等一批电商项目正在松潘兴起,势必为农业提档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让农业搭上互联网“快车”,将生态好产品带出大山,如何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对此,松潘县依托互联网大数据,打造了一张农产品质量追溯网,以物联网监测“智慧农业”,形成了覆盖农业生产、加工、经营、管理和服务五个环节的农业全链条闭环追溯;通过“1平台+8系统+1App”的软件建设和“1大数据中心+5物联网设施+21农业主体点位设备”,对全县农产品进行实时监测,有力保障了农产品质量,保证“餐桌上”的安全。

端好高原“生态碗”,吃好高质量农业“特色饭”,以绿色发展为底色的松潘在现代生态农业发展上已迈出坚实步伐,一幅产兴、村美、民富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在松潘广袤的高原上迎风起舞。(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 王进 王泽勇 松潘县科学技术和农业畜牧局供图)

[责任编辑:何子蕊]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