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高水平全面小康“清江浦之路”

2020-07-30 12:51:37 来源:本网专稿 

作为江苏省最年轻县区,淮安市清江浦区在推动新一轮高质量发展中比学赶超、争创一流,努力实现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少

□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 王冬

□ 王祖杰 蒋科 任春雨

江苏淮安市清江浦区,于2016年10月由原清河、清浦两区合并而成,是江苏省最年轻的一个县区。建区以来,该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担当争先、砥砺奋进,各项事业呈现出稳中有进、进中向好、好中提优的发展势头,走出了一条高水平全面小康的“清江浦之路”。

“稳”与“进”的博弈

主旋律更加动人心弦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以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的清江浦区造成较大冲击。全区党员干部群众万众一心抗疫情、促发展,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条主线,以经济发展的快速企稳回升对冲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

复工、复产、复市,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清江浦区第一时间成立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建立健全“一办十组”工作机制,制定出台党员干部“四个必须”要求、城市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十个一律”等制度,及时发布各类工作指导、疫情通报,坚决做到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不误”,864户规上企业全部及时复工复产、小微企业及个体经营户能复尽复,清江浦的“烟火气”又回来了。

增投资、促消费、保增长,把经济的底盘稳下来。据清江浦区经济主管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六稳”“六保”工作是今年全区经济工作主线,将全力在增投资、促消费、保增长等方面出实招、见实效。打好重特大项目建设“持久战”,创新开展“云招商”,持续掀起项目建设热潮,上半年全区累计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4个,通过市开竣工考核项目分别为21个、4个,投资150亿元的爱琴海购物公园、投资50亿元的中农联华东国际食品、投资20亿元的5G网络新基建、投资20亿元的正大清江制药新厂区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成功落地、加快推进。调动居民消费热情,为无车家庭购买首辆家用汽车给予1000元/辆标准补贴。加大援企惠企力度,向疫情防控企业发放贷款超10亿元,减轻社保、房租等各类支出近2亿元,以“真金白银”为企业纾困解难。大力发展“美丽经济”,整合涉旅资金5亿元以上、年撬动社会资本超30亿元,新建城市绿色小客厅10个,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突破41%,古淮河生态景区创成淮安市唯一的国家级湿地公园,获批江苏省第二批全域旅游示范区。

抓创新、优环境、促改革,把发展的潜力挖出来。清江浦区服务企业敢于放下身段,创新召开“亲清汇·季季访”党政联企活动,区委区政府现场听取企业家们意见建议,进行一一梳理,并予以交办,进一步打响“一家人”式101%服务品牌。深化改革敢于啃“硬骨头”,纵深推进“不见面审批”、综合行政执法、投融资等重点领域改革,一批惠企便民政务服务事项纳入“不见面审批”目录清单,跨领域跨部门联合执法更加规范高效,企业获得贷款便利度持续提升。近年来,清江浦区营商环境综合排名逐年攀升,连续两年荣膺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

“多”与“少”的统筹

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清江浦区坚持“不仅扶上马,更要送一程”原则,制定脱贫攻坚政策更科学一点,帮扶困难群众思路更灵活一点、措施更务实一点、态度更温暖一点,努力实现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少。

守住“两不愁三保障”。清江浦区扶贫办负责人介绍说,该区2803名建档立卡户家庭的贫困学生100%享受政府资助;建档立卡低收入户100%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区属公立医疗机构及辖区内民营医院全面执行“患者只支付住院费用的10%即可出院、剩余部分医院先挂账、医保局定期统计核实发放补助”的出院结算模式。这些成绩的取得,正是由于清江浦区严格落实党政“一把手”脱贫攻坚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区、镇街、村三级扶贫工作体系,形成了上下一体、联动推进的良好格局。同时,该区还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1171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农户2061户6840人,带动全区2260户7065名低收入人口、1个省定经济薄弱村、4个市定经济薄弱村、3个低收入村实现脱贫。

创新富民强村“六个一”机制。清江浦区黄码镇杨庙村聚焦农户贫困、村集体经济薄弱“两大难题”,在区、镇挂钩帮扶下,盘活存量资源、挖掘潜在优势,经过几年努力,将省定经济薄弱村成功“摘帽”,累计完成42户137人稳定脱贫。脱贫成效明显的背后,得益于清江浦区制定的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该区在梳理总结原有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一位区领导、一个区直部门、一户工业企业、一户商贸企业、一个社会组织、一名镇街班子成员”的“六个一”挂钩帮扶机制,进一步整合各方资源、集聚政策优势,更好凝聚脱贫攻坚合力,提升脱贫攻坚质效。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该区共实施黄码镇三乐村养鸡场、和平镇齐湖村湖兵农庄等9个项目,“淮安红糯”种植基地、“甘露大米”千亩种植基地、淮香食用菌产业园等一批产业扶贫项目落地见效,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不竭动力。

坚持脱贫攻坚“四不摘”。当前,清江浦区正在积极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路径,按照责任、政策、帮扶、监管“四不摘”要求,围绕2020年后扶贫政策转型,全面实施富民强村三年行动计划,突出村集体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两大重心”,发挥基层党组织党建引领和挂钩单位帮扶“两个作用”,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项目引导、都市型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深化农村改革、人居环境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等“八大工程”,初步形成长短结合、标本兼治,具有清江浦特色的脱贫攻坚长效机制。

“软”与“硬”的协调

小康不小康群众说了算

清江浦区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小康追求,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持之以恒补短板、强弱项、惠民生,努力建设更有“温度”、更具质感的全面小康。

推动“四个向镇村一线延伸”,下大力气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农房改善是江苏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关于决胜高水平全面小康部署中重点强调的三件大事之一,事关苏北农民生活质量提升,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清江浦区抢抓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契机,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水平实施、高效率推进,率先编制完成《清江浦区农民群众居住空间布局规划》,全力加快5个农村新型社区、7个农房改善项目建设,推动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城市管理“四个向镇村一线延伸”,合理布局一批教育、卫生、文化等功能项目,同步做好乡村道路提档升级、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等,真正让农民群众过上与时代同步的现代城镇生活。

党建引领小区治理,以小切口做好治理大文章。小区是群众日常生活最集中、感受最真切的场所,直接关系群众对于全面小康的获得感与满意度。清江浦区在江苏率先推动基层党建网络与社会治理网格“两网”融合,将党的“红色基因”嵌入小区综合治理的各个环节,大力实施划分优化、规范达标、末梢提升等网格化治理“三大工程”,探索形成两网融合、三化驱动、四方共治的“234”小区综合治理新模式,通过唤醒居民自治意识,补齐市域社会治理短板。3年多来,该区先后完成339个、440万平方米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工作,创成省级宜居小区3个、三星级小区9个、二星级小区58个,创成淮安唯一、江苏首批现代社区治理创新实验区,有力促进了社会和谐,全区呈现出矛盾纠纷、治安案件、安全事故总量逐年下降,群众满意度逐年上升的“三降一升”良好态势。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推动群众“脑袋”与“口袋”同步富起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要增加群众收入,还要积极顺应民生需求新变化,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清江浦区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依托“两微一端”、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等载体,开辟“文明创建直通车”“创建问计大家谈”“不文明行为曝光台”等专题专栏,精心组织“五彩”志愿服务,扎实开展“十行百佳”、好人选树等活动,深入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提升了群众的道德水准和精神风貌。同时,对全区194个小区、78条市政巷道的公共基础设施进行整治提升,常态化开展不文明养犬、私搭乱建、违规广告牌等集中整治,文明有序的社会秩序加速形成,赢得了群众一致好评。

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清江浦区将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改革勇气和“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在推动新一轮高质量发展中比学赶超、争创一流,坚决打赢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战。

[责任编辑:王小义]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