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新区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2020-07-29 10:48:53 来源:中国改革报天津记者站 

记者王彦报道 7月28日,记者从天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滨海新区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两战”并重、双胜双赢,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态势持续巩固。

image.png

发布会上,滨海新区区委副书记、区长杨茂荣介绍了滨海新区上半年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杨茂荣介绍说,总体看,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主要经济指标逐季逐月向好。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下降2.8%,与一季度相比降幅收窄5.7个百分点。可喜的是,4项指标逆势上扬实现正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8%,实际利用内资增长15.2%,实际利用外资增长4.2%,外贸进出口增长1.6%,与一季度相比,增速分别提高22.6、11.7、14.7和4.8个百分点。限上商品销售总额、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环比连续4个月保持正增长。

二是经济结构和投资结构持续优化。上半年三次产业结构由2019年底的0.2:50:49.8,转为0.2:45.1:54.7,第三产业超过第二产业,成为第一大产业,这是在工业企业复工复产加快的前提下,呈现出的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固投由降转升,实现了0.2%的同比正增长,占全区固投的34.5%。工业生产持续回暖,全区37个工业行业大类中,4月份16个产值同比增长,22个环比增长;5月份16个同比增长,19个环比增长;6月份20个同比增长,25个环比增长。优势产业支撑作用明显,电子信息、机械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产业同比、环比均实现较快增长。

三是改革红利持续释放。我们继续深化各开发区法定机构改革,5个开发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合计增长3.3%、税收收入增长0.6%,分别高于全区12和6.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6%,拉动全区增速2.5个百分点。自贸区法定机构改革全面落地,制定“飞地”招商政策,出台了街镇税收分成等一系列促进街镇发展的新政策,推行了“三考合一”改革。

四是新动能加速集聚。前不久,按照全市新动能引育三年行动方案,我们制定了新动能引育方案,主要指标均按占全市60%的目标进行分解。上半年,新增雏鹰企业662家,完成全年任务的57.5%;瞪羚企业121家,完成105%;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979家,完成81%;新增科技型上市企业2家,完成100%。工业战新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26.7%,高技术制造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17.2%,高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及以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为代表的现代新兴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37.6%,比2019年分别提高1.3、2.4和0.1个百分点。

五是项目引进逆势上扬。我们积极克服疫情影响,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全面启动“云招商”模式,落地内外资项目3445个,投资额309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2%和62%,特别是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项目534个,协议投资额1171亿元。另外,重点项目建设加速推进,46个项目竣工,598个项目加快建设,年内完成投资922亿元,145个项目开工,年内完成投资342亿元。特别是今年我们安排实施新基建项目122个,总投资1671亿元,计划年内完成投资260亿元,已开工项目47个。

六是复工复产成效明显。坚持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2月6日开始,就精准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建立工作早谋划、服务早上门、政策早落地、链条早打通、审批早介入“五个早”工作机制,“四上”企业复工复产率达99.7%,返岗人数超过去年同期,我们的做法得到国家发改委充分认可并向全国推广。认真落实全市“21条”“27条”惠企政策和“20条”“11条”稳运行政策、“32”条稳就业政策,打好减税降费“组合拳”,帮助112家企业申请人民银行专项再贷款和国开行专项贷款162.8亿元;帮助677家企业融资208.8亿元;为企业减免社保费39.9亿元,减免房租、水电气费1.36亿元,拨付稳岗返还金2亿元。企业开票户数6.8万户,是去年同期的105.9%,开票金额1.2万亿元,是去年同期的97.5%。上半年,新增市场主体2.5万户、注册资本3875.3亿元,分别增长37%和1.1倍。

杨茂荣表示, 下一步,我们将笃定高质量发展不动摇,坚持实体经济发展方向,坚持制造业强区,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赋予滨海新区“1+3+4”的产业新定位,即智能科技+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石油化工、汽车工业,加大新动能引育力度,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滨海突围、滨海突破。


[责任编辑:孙铭]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