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得日月换新天

2020-07-28 15:05:47 来源:本网专稿 

——湖南江华易地扶贫搬迁见闻

□杨丁香 朱国卿

□中国改革报记者 程虹

安居乐业,寄托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美好景象,唐代诗人杜甫曾经写下“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悲壮诗句。

1000多年后的今天,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用4年多的时间,实现了一项伟大工程——建成了2698套易地搬迁新房子,让全县10,126名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高寒山区民众搬迁到交通便捷的平地,拥有了“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广厦千万间”,将杜甫千年前的愿望变成了现实。

“走出大山心敞亮,幸福来自共产党。”7月15日上午,记者走进江华瑶族自治县大石桥乡金竹冲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安置点时,写在安置房上的标语映入眼帘,向我们揭示了金竹冲贫困户住上新房子、过上好日子的奥秘。

赵大妹是大石桥乡金竹冲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金竹冲村位于大石桥乡东部的萌渚岭瑶山腹地,是典型的高寒山区村,是江华农区中唯一的一个深度贫困村。赵大妹从家里到集镇,要走1个半小时的山路到村活动中心,再搭乘村里年轻人的摩托车出山,耗时最少2个多小时,生产生活极其不便。2018年年底,赵大妹夫妻俩带着80岁的母亲和一个患有天生眼疾的儿子还有女儿从山里搬出来,入住了位于大石桥乡政府所在地的大石桥村马腰山脚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一下子从乡里人变成了城里人。“感谢党的扶贫好政策,我们才有今天的好日子。”

赵大妹说的“扶贫好政策”,就是江华2016年以来启动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发出易地扶贫搬迁动员令。江华闻令而动,于2016年10月正式启动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整合资金、整合力量、整合项目,精准发力,为全县确定的“十三五”时期10,126名搬迁对象建金窝、挪穷窝。

江华是永州市易地扶贫搬迁任务最重的县区之一。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实施以来,全县新建12个城镇集中安置区,共建成安置房2698套,于2019年底全面完成了“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10,126人的工作任务。

搬迁只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10,126名搬迁群众如何脱贫?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了答案:“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江华为了让这10,126名搬出大山的贫困户稳定脱贫,在建设安置区房屋的时候,就将安置房建成配套建设架空层厂房,同时在水口、码市、涔天河3个集中安置区内新建了3个标准化厂房。目前,全县已发展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就业的小微企业68家,帮助解决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就业1961人。截至2019年12月底,经县扶贫办核查认定,10,126名易地扶贫搬迁户已完成稳定脱贫10,118人,脱贫率99.9%。

“为解决搬迁户后顾之忧,我们探索创新了‘规模企业进园区、小微企业进乡村、农业产业建基地、旅游产业谋全域’的产业扶贫发展模式。一是依托厂房,就近就业。就拿县城四联易地扶贫安置区来说,安置区在规划建设时,就将第一层规划建设成架空层,简单装修后就可以发展小微企业,实现楼上住人,楼下就业。去年以来,小区已经引进了机电、马达、电子、制衣等6家企业,可解决200人就业。二是依托园区,带动就业。位于县城沱江的江华高新区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和试验区,近年来引进和培育了规模企业105家,形成了电子信息、新型能源、新材料、电机等7大产业,新进园区的企业还有近6000个岗位虚位以待,可以就近吸纳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就业。与此同时,通过楼栋长、保洁员等公益岗位安置也可以解决一部分人就业。目前,该小区搬迁对象有劳动力的家庭已经全部实现一户一人就业。”江华县发改局局长左华生介绍说。

夕阳西下,看着在社区遛弯的居民,在四联安置区小区当楼栋长的移民刘前山脸上笑意满满。“从前就想往城里奔,为了孩子的上学,几年前就在县城租房子住。后来因为国家的好政策,让我们搬进了县城的新家。新家生活好,社区有工作可以做;老人有活动室可以玩耍;小朋友可以去学校学习;小区就有超市,坐公交车就能逛县城。”

[责任编辑:张海莺]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