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惠州将登记备案的中介机构及从业人员纳入房地产中介行业信用信息管理平台统一管理,通过计分评价制度规范执业行为
□中国改革报记者 刘梦雨
随着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以及人们住房的刚性需求,房地产中介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愈加密切。近期,电视剧《安家》让消费者深入了解到,房地产中介服务尽管看起来没什么特别,但每一项流程规范和业务对接都非常细微繁琐,做好服务并非易事。
但现实中,由于准入门槛低、监管难度大,导致中介机构和中介经纪人违规乱象频发,屡屡遭到消费者的诟病。“解决这些乱象,需要对中介机构和人员进行统一管理,通过信用体系规范行业行为,让黑中介无处可逃,让坑蒙拐骗的经纪人无处藏身。”广东省惠州市住建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信用评价、亮码上岗让市民选择靠谱中介
“市民办理业务,请选择佩戴备案信息卡的从业人员提供中介服务。”在惠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一楼办事大厅竖起的提示牌引起市民的广泛关注。
中介机构和中介机构从业人员的流动性和变动性大,管理难度大,已成为行业共识。为了加强房地产中介管理,惠州市住建局印发了《关于加强中介机构备案、推行从业人员实名服务的通知》,将登记备案的中介机构及从业人员全部纳入房地产中介行业信用信息管理平台统一管理,对中介从业人员进行实名登记,并发放从业人员备案信息卡,关联个人信用二维码,旨在倒逼行业规范经营行为,让未备案的“黑中介”机构无处遁形。
记者了解到,房地产中介行业信用信息管理平台详细记录着经纪机构和经纪人员的基本信息、服务行为、经营及被投诉处罚等信息。市民只要扫描信息卡上的二维码,就可以了解到中介人员的姓名、所在机构、个人信用积分等情况。接受服务后还可进行信用评价和投诉。截至今年7月6日,在惠州市房地产经纪行业管理信用平台录入备案的惠城区、大亚湾区和惠东县的房产中介机构1524家,有信息卡的从业人员约15,000人。
实际上,早在2016年,惠州市房地产中介行业协会就印发了《惠州市房地产中介信用评价管理办法(试用)》,针对惠州市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及房地产中介服务人员进行信用评价。其中明确,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及房地产中介服务人员信用管理实行计分评价制度。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或房地产中介服务人员的信用情况,根据其信用分数,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失信警告、严重失信5个类别。信用分数90分以上的为“优秀”;信用分数80分~89分的为“良好”;信用分数70分~79分的为“合格”;信用分数56分~69分的为“失信警告”;信用分数低于55分的为“严重失信”。获得优秀信用中介机构可享受获评该年3单~5单“绿色通道”快件服务;参加该届“十佳中介机构”评比另加5单~8单;享受次年中介机构备案检查免检权限;获得优秀信用中介个人可享受次年中介机构个人在岗继续教育免检权限。
违规中介机构跨区域互认机制逐步建立
7月14日,《关于二十七省市协会联合公示第二批“行业黑名单”的通告》发布,共计65条机构/人员名单被曝光。惠州市房地产中介行业协会作为联合公示平台之一,提供日常行业管理工作保障数据的实时更新与动态管理。
记者了解到,2018年5月,惠州市房地产中介行业协会突破地域屏障,与深圳、广州、东莞、佛山建立区域合作共享,联合签署《房地产中介行业不良行为名单互认备忘录》,各方互相交换、通报和承认各自建立的“行业不良行为名单”数据,对各地不良信息实现共享,并每季度互相通报信息,逐步建立了违规中介机构跨区域互认机制。
2019年4月,惠州市住建局组织各县(区)房地产中介协会签订了不良行为名单互认备忘录,实现信息共享和联动,对失信的中介机构采取公示和限制措施。
今年3月,联合惩戒范围进一步扩大。惠州和深圳、上海、杭州等地的27家房地产中介协会,共同上线“房地产中介行业信用信息联合公示平台”,建立行业不良行为互认机制。平台成员之间相互承认并联合公示各自“行业黑名单”信息,上了“黑名单”的人员,在27个城市从事中介行业被禁业。数据显示,目前通过该平台,已累积联合通报231条违规经纪机构/人员信息,名单内机构及人员均将依据各地协会制定的相关办法和规定,在27省市行业内部联合被予以同等禁业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