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龙江-中国改革报看龙江,龙江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黑龙江为黑土地“加油”

2020-07-24 13:52:11 来源:新华社  记者:李凤双 王建 程子龙

      新华社哈尔滨7月23日电 作为重要的粮食主产区,黑龙江省绥化市围绕“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发展战略,推动良田、良种、良法、良机集成“组装”,为寒地黑土“加油”,不断夯实粮食产能。

  加大黑土保护实现“藏粮于地”

  绥化市北林区宝山镇永安村立军现代农机合作社的玉米已有一人多高,长势较好。今年这家合作社经营面积达到8000多亩。合作社负责人马春锋说,近几年,为加大黑土地保护,合作社采取了玉米秸秆粉碎全量翻埋还田耕作模式。

  对于黑土地保护成效,马春锋有切身感受。过去由于没有大机械,地越种越硬,如今通过秸秆粉碎、机械翻埋、整体耙地等方式,地不板结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了。“每公顷产量比前些年提高600多斤。”他说。

  绥化市地处松嫩平原寒地黑土核心区,由于长期垦殖,黑土地有机质含量下降,耕层变薄。2015年,绥化市开展的耕地地力评价数据显示,与1982年相比,绥化市土壤有机质含量由4.3%下降到3%,下降了1.3个百分点。

  面对黑土地肥力下降,自2016年开始,绥化市采取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农业“三减”、深松深翻、轮作休耕等多项黑土地保护措施,让“疲惫”的黑土地“喘喘气”。

  绥化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几年,绥化市加快实现“藏粮于地”,相关土壤有机质等各项指标下降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并呈现“由降到升”的势头。

  绥化市还抓良田建设。目前,绥化市建设高标准农田近1300万亩,占全市耕地的45.7%,贡献了全市约60%的粮食产量。

  良种良法良机推动“藏粮于技”

  “产出好不好,良种是关键。”绥化市所辖海伦市海北镇现代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的大豆田已经封垄,长势喜人。合作社理事长杜振涛说,种的大豆品种为“东生17”,正常年景,这个品种亩产量达400斤,蛋白含量在40%以上。

  “东生17”是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李艳华培育的“东生”系列品种之一。该系列品种具有高产、高油、高蛋白、抗倒伏等特点。记者从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目前“东生”系列大豆品种在黑龙江省累计推广超过5000万亩。

  绥化市北林区还成为国家级水稻良种繁育基地。黑龙江省农科院绥化分院培育的“绥粳18”,平均每年在全省推广1800万亩左右。

  实现“藏粮于技”离不开良法。杜振涛说,今年合作社采用1.1米大垄三行密植大豆种植技术,亩增加保苗株数2330株以上,预计亩增产30斤左右。

  立军现代农机合作社今年采取玉米大垄双行种植模式。马春锋说,该模式在和小垄株距相等的情况下,亩保苗率增加15%以上,而且还提高了抗旱抗涝能力。记者从绥化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今年,绥化市玉米大垄双行面积突破200万亩。

  近年来,绥化市还不断提高农机化水平。仅2018年和2019年两年时间,就投入了27亿元,更新了3.9万台(套)农机具,农机化水平达到了97.2%。

  越来越多的农民挑上“金扁担”

  随着“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推进,绥化市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民挑上“金扁担”。

  在海伦市自新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大豆田,大型高架喷药机正在田间作业。合作社理事长付正武说,过去种地用小四轮,打药用肩背小药壶,如今大型农机、大型喷药机的运用,让农业生产更有“科技范”,农民种地越来越省力。

  当前黑龙江省水稻已进入孕穗抽穗的关键期。在绥化市绥棱县上集镇宝田村,1030亩的水稻高产示范区连成一片。示范区内,竖立着一个个微型气象观测站。宝田村党总支书记连忠林说,别小看这个气象观测站,对农业生产可帮了大忙。

  气象观测站电子仪器上,显示着当前的温度、湿度、降水等数据。连忠林说,这些数据对水稻生长极其重要,如果某些数据超过正常值,就有可能引发病虫害,提前预警,田间管理人员就会及时预防。

  绥化市委书记曲敏说,绥化市通过加大寒地黑土地保护,提升农业科技化,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落地,让更多的农民挑上“金扁担”。

 

[责任编辑:高宝玲]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