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内蒙古-中国改革报看内蒙古,内蒙古改革发展新闻
即时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打造国际乳业产业 培育世界知名品牌

内蒙古多举措护航民族传统奶制品产业大力发展
2020-07-22 10:52:09 来源:改革网 于保明、肖弘波

打造国际乳业产业  培育世界知名品牌

内蒙古多举措护航大力发展民族传统奶制品产业

奶食品在历史悠久的草原文化传承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蒙古族饮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已经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民族传统奶制品有7个品种,分别是:奶豆腐、奶皮子、策格、楚拉、毕希拉格、酸酪蛋和嚼克。千百年来,这些奶制品在蒙古民族中代代相传,也深受内蒙古各族群众喜爱。如今,新一代内蒙古奶食品传承人也在为传承和保留家乡奶产品制作工艺而努力。

敖特更脑日布,一个90后“牧二代”。2015年,长假结束的敖特更脑日布即将离开家乡,母亲的话“我们老了,以后谁来给你们做这些东西啊!”让他陷入深思。年轻人都在打拼工作,没有人愿意传承传统的奶食品制作工艺。“如何使这种工艺保留下来”一直在他的脑海中萦绕。敖特更脑日布决心创办公司,用传统的技术制作奶食品。通过不断努力,第一款产品蒙古黄油就远销海外,好评不断。两年多的时间,从刚开始的一个小作坊,到现在的标准化车间,不仅提高了周围牧户的经济收入,还吸引了很多年轻人回到家乡,学习传统奶食品制作工艺。正如他一直所相信的那样“这不仅仅是一个产品的延续,而是游牧民族文化的延续。”

中国乳都深挖产业潜力

内蒙古的首府呼和浩特素有“中国乳都”的美誉,在这里,诞生了蒙牛、伊利两大国际乳业品牌。2007年蒙牛就在呼和浩特建成了世界领先水平的“高科技乳品研究院暨高智能化生产基地”。同时,还组建了专业的团队,研发资源网络覆盖全球60余家科研机构。在2019年上线了6个数字化牧场,积极推动数据化转型,为牧场运营提供更好的支持,带动牧场与蒙牛一起打造更强的核心竞争力。此外,蒙牛在下游消费端创新数字化营销、开拓新零售渠道,以增强数据应用深化全球消费者与蒙牛产品的互动。这些“功课”帮助蒙牛成功应对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大考”,在保障奶品稳定供应的同时,还确保了消费者更安全、更便捷地获得更新鲜、更营养的乳品消费体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下决心把乳业做强做优,生产出让人民群众满意、放心的高品质乳业产品,打造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乳业产业,培育出具有世界知名度的乳业品牌。2018年6月11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2018年8月27日,全国奶业振兴工作推进会在呼伦贝尔市召开,会议强调,要加强政策扶持,强化科技支撑服务,打造有竞争力的民族奶业。

目前内蒙古自治区有16家民族传统奶制品生产企业、746户注册登记的加工坊。每天加工鲜奶能力9560.73吨,日均实际加工鲜奶量393.3吨,年产值6.07亿元,就业人数在2000人左右。推进我区民族传统制品产业发展,对助力牧区稳定脱贫、牧民增收致富将起到重要的拉动作用,有利于形成奶业发展新的增长点。进一步挖掘民族传统奶制品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客观要求,也是当前抓“六稳”促“六保”的重要举措。

专项行动推进奶业振兴

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族传统奶制品产业发展,自治区主席布小林和副主席欧阳晓晖先后作出批示,要求“抓紧研究民族奶食品标准,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生产许可证发放等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大扶持民族奶食品加工业力度,推动内蒙古民族奶食品品牌建设,助力奶业振兴,帮助牧民增收。”

2019年8月9日,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奶业振兴的实施意见》,提出“力争到2025年,全区奶畜存栏达到350万头只,奶类产量达到1000万吨;乳品加工企业产值达到3000亿元”的发展目标。2019年12月31日,自治区政府印发了《关于推动全区民族传统奶制品产业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明确由自治区市场监管局牵头,联合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科技厅、工信厅、民委、财政厅、农牧厅、商务厅、文旅厅、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局、银保监局等11个部门组成工作小组,推动各地开展民族传统奶制品产业发展专项行动。

4月份以来,自治区民族传统奶制品产业发展专项工作领导小组、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先后赴30个旗县行程16360公里进行督导调研,摸清了民族传统奶制品产业发展的现状。、

6月30日,自治区市场监管局等11部门联合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推动民族传统奶制品产业发展专项行动总体方案》计划利用三年左右时间,促进民族传统奶制品提档升级、产业健康发展。专项行动将分三年推进。2020年为试点推动阶段,要完成推动民族传统奶制品产业发展专项行动方案设计、任务部署、责任落实、试点启动等工作,确保各项措施全面铺开。2021年为深入实施阶段,要全面落实各项举措,推动各项工作任务基本完成。2022年为全面提升阶段,要对此前采取的措施进行查缺补漏、完善提高,实现民族传统奶制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坚持民族传统,遵循市场规律,推进标准化民族传统奶制品生产企业和加工园区建设,培育一批小而精、小而优、小而强的民族传统奶制品加工坊,引导具备条件的加工坊升级注册为生产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开发医用价值、挖掘文化内涵、打造区域品牌,助力牧民增收、实现奶业振兴。

全力打造国际乳品牌

推进民族传统奶制品产业发展以打造试点示范为切入点,从行政许可入手,按照原料把关、生产加工过程控制、产品出厂检验、产品销售、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产品质量追溯等环节,进行全链接、闭环式监管,通过试点示范推动产业健康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将采取完善市场准入机制、加强标准供给服务、推动产业提质增效、推进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打造试点示范、规范加工坊生产经营、强化检验检测服务、畅通产品销售渠道、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等九大举措,协调推进民族传统奶制品产业发展。

下一步,内蒙古将全力推进试点示范创建,提升检验能力,加大培训力度,强化营销推广。同时进一步加强与媒体合作,在产业政策、先进典型和创业事例、品牌建设、监管服务等方面深化宣传报道;引进第三方营销策划专业团队,开展包括诸如网红直播带货等多种营销手段,扩大影响力和销售面;引导旅游景区(点)自建或引进蒙古族传统奶制品生产展示、演示区域,让游客体验蒙古族饮食文化;开展民族传统奶食品工艺大赛,挖掘推出一批传承人,提升民族传统奶制品文化品味,打造“民族传统奶制品”公用品牌和更多像蒙牛、伊利一样的国际知名品牌。

今年8月份,内蒙古自治区拟在镶黄旗召开全区民族传统奶制品产业发展推进现场会,始终坚持民族传统,遵循市场规律,发挥典型引领作用,推进民族传统奶制品产业高质量发展。自治区多部门从上到下全力让内蒙古奶制品、内蒙古味道、内蒙古品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责任编辑:于保明]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