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湖南-中国改革报看湖南,湖南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湖南江华:竹林村产业脱贫记

2020-07-20 09:51:21 来源:改革网湖南 

改革网湖南7月18日长沙电(通讯员 刘明政)盛夏时节,骄阳似火。7月15日,家住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大圩镇竹林村的贫困户黄土英拧开自家的水龙头,看着一股清澈的自来水“哗啦啦”地流出来,高兴不已。她说:“村里通了自来水,给生活带来了很大方便,原来自己用管子把岩水接到家里,水中矿物质超标,村里不少人都得了结石病。扶贫工作队驻村后,帮我们解决了喝水的大问题,真的感谢党和政府!”

竹林村是由仕林村和竹舍村合并而成的行政村,下辖17个村民小组277户117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9户344人。村里森林覆盖率达53%,生态环境良好。全村以传统农业和外出务工为主,生活水平相对落后,2014年被列为国家级贫困村。

2018年,原县农业机械管理局帮扶工作队进驻竹林村后,深入细致地入户走访调查,找准“穷根”,制定了3年脱贫规划,因村施策、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开展驻村帮扶和结对帮扶。工作队按照“先急后缓”的原则,大搞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硬化了村道,修建了河堤、水渠。并经过多方努力,投入30多万元资金完成了原竹舍村的自来水工程,这是村民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受益人口800余人。村级办公楼也在原来基础上增加了面积,新修了1个篮球场,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

群众要想实现稳定脱贫,就得紧紧抓住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工作队因势利导引进了一家水泥砖加工厂,村内劳动力30余人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利用县里信贷政策,发放分红26户29人共8700元、妇女兜底贷款分红17户18人共5400元、产业帮扶资金2户共10500元。积极引导村里开展土地流转,流转土地260亩种植沙糖橘、56亩种西瓜、60亩种茄子。2018年,竹林村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贫困户土地90亩,每年补偿土地流转资金7.2万元。同时,发展贫困户从事特种养殖,并鼓励他们成功后再带动其他贫困户发展。

如今的竹林村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环境也变得更美了,处处充满着无限生机与活力。一条条幽静的乡间小路,一边是干干净净的农家院落,另一边是广袤的农田。村里笑声不断,好事多多,幸福洋溢在村民们脸上,他们感受着县农机局送来的温暖,也切实体会到了党和政府的关爱。

“今后村里主要以发展富民产业为出发点,以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大力发展红薯粉、红薯片深加工项目,高效发展水果、蔬菜种植项目,以特种养殖项目调动农户积极性,扩大养殖规模。同时,结合实际发展乡村旅游项目,开发古民居,发展特色民宿旅游,围绕竹林村秀丽的自然风光,打造天蓝、地绿、水净,安居、乐业、增收的‘美丽乡村。”驻村工作队队长林湖在谈到如何做好扶贫“后半篇文章”时信心十足。

[责任编辑:何朝晖]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