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湖南-中国改革报看湖南,湖南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从“穷地”到“福地” 从“安家”到“安心”

2020-07-17 10:38:48 来源:中国改革报 

湖南沅陵县精准实施“四有四安”后续帮扶模式,4832户18,044名易地扶贫搬迁人口开启幸福新生活,一幅物阜民熙的搬迁画卷在三湘大地徐徐展开

□ 本报记者 邢成敏 邓小辉

□ 曾盼明

7月的“湘西门户”沅陵县,处处呈现太平安康之景。随着大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纷纷落地,该县4832户18,044名贫困人口搬离了“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穷地”,同步迁向开启幸福新生活的“福地”,一幅物阜民熙的搬迁画卷在三湘大地徐徐舒展开来。

作为国家级贫困县,湖南沅陵县凭借试水蹚河的探索精神,精准实施“四有四安”后续帮扶模式,即:有服务,家庭安居;有就业,工作安定;有产业,收入安稳;有动力,生活安心。行百里者半九十,通过后续精准帮扶模式,沅陵县占据幸福生产生活和发展环境高地,搬迁户脱贫致富能力稳步提高,幸福感、获得感、归属感显著提升。

综合服务好 家庭安居

走进太安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记者看到搬迁户们惬意地将自家采摘后吃不完的蔬菜拿出来加以改刀,放在太阳底下晾晒成干货。“地里种植了很多蔬菜,从来不愁吃。”搬迁户曹桂英兴奋地告诉记者,虽然从“乡里”搬到“城里”,但丝毫不影响自己用地种菜,反而比以前种得更规范科学了。

这些当季新鲜蔬菜均来自于距离安置点不远处的一片“微菜园”。为保障搬迁群众“菜篮子”,太安社区充分利用安置点周边土地资源,打造出一块块“微菜园”,划分给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耕种,帮助他们节省生活开支。“社区按照户均30平方米的标准为搬迁户划分‘微菜园’,实现了蔬菜自给自足。”太安社区党总支书记郑涛向记者介绍说。

如果说“微菜园”服务是解决“两不愁”问题的重要举措,那么,安置点医疗服务无疑是落实“三保障”目标的一项“硬核服务”。

据了解,为落实“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实现搬迁户病有所医,沅陵县结合安置点规模和地理条件,在安置规模较大的安置区单独设立卫生室,其余安置点依托所在地卫生院和卫生室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此外,还建立了随医就诊制度、急救应急制度,为搬迁户建立健康状况信息档案,定期组织县乡骨干医生到安置地开展医疗服务,实现小病不出社区。

群众就业多 工作安定

易地扶贫搬迁战役打响以来,沅陵县以“百企帮百村”为载体,在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交通便捷、物流通达的集镇及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村创办扶贫车间,让企业结对帮扶贫困村。截至目前,沅陵县共建成扶贫车间288家,其中安置点扶贫车间11个;共安置就业人数3025人,其中贫困劳动力1446人、易地搬迁群众530余人,人均年增收2.4万元。搬迁户安其职、乐其业,实现就业安稳。

“厂里一般都是下午6点下班,但我平时基本上会自愿加班到晚上9点,工作量多了,收入自然也就高了。”太安社区德云服饰扶贫车间符辰英笑着告诉记者,自己现在每个月能有近2000元的稳定收入,既有工作可干,又能方便照顾两个孙子。北溶乡搬迁户张新迪,原在广东电子厂务工,入住太安社区后,在美桀电子信息扶贫车间上班,每月有4000余元稳妥收入。

太安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用地143亩,是湖南省占地面积最大的安置区,共安置1392户5331名贫困群众,搬迁人口居全省第二,搬迁群众就业形势严峻。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截至目前,太安社区创办的美桀电子、德云服饰扶贫车间,共吸纳各类就业人员1000余人,人均月增收3000元左右。

特色产业强 收入安稳

如何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关键要守住搬迁群众的“钱袋子”。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沅陵县迅速制定了《沅陵县促进贫困户发展产业增收十条措施》,鼓励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实现可持续增收。数据显示,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底的2018元增加到2019年的9209元,增长456.34%,年均增幅33.99%。

在官庄镇辰龙关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一栋栋新房林立于湖水之畔,一片片绿油油的茶林齐整地分布在乡道两旁,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茶叶作为沅陵的特色产业之一,不断帮助搬迁户在生活支出上做减法、在生活收入和质量上做加法。其中,官庄镇所对接服务的辰州矿业、西澳公司分别解决了1700人和400人的临时劳务用工,将茶叶产业打造成了贫困户脱贫致富、可持续增收的支柱产业。

据官庄镇相关党委成员介绍,2019年仅通过劳务用工、茶叶收购,直接带动324户贫困户稳定脱贫,实现年收入增长4000元/人。为确保搬迁群众稳定增收,官庄镇还探索推行搬迁农户将原承包地、山林地和宅基地打包开发股权量化,让资源变资本、资产变股金、村民变股民,188户搬迁户与6家龙头企业签订委托帮扶协议,固定分红。

风物长宜放眼量。沅陵县立足安置点自身条件和安置户自身实际,积极探索产业发展项目和经营合作模式,集中安置区因地制宜创办产业园区基地,分散安置户参与当地产业合作社,做到户户参与产业发展全覆盖,逐步打造了“县有主导产业、村有产业基地、户有收入项目”以点带面创新格局。

致富动力足 生活安心

为激发搬迁户脱贫致富内生动力,沅陵县以户为单位开展环境卫生、励志脱贫、孝亲敬老、爱岗敬业等评比表彰活动。2019年先后开展60多场次专题活动,表彰和宣传脱贫致富典型121人次,并常态化执行一月一次的专题活动,不断提升搬迁群众精神风貌。

脱贫致富内生动力足,生活才更安心。沅陵县用好用活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激发搬迁群众干事创业的汩汩动能。55岁的搬迁户吴纯爱是太安社区公认的勤劳致富典型,2019年4月搬迁入住后,他接纳了社区管委会干部多次上门走访时提出的多种增收致富建议,一家人在安置点不远处种植大棚蔬菜,第一茬蔬菜就获收入8000多元,人均直接增收2000元。

说起这事,吴纯爱激动地说:“以前老百姓种菜会担心卖不出去,现在有了国家扶贫产业奖补政策,自己种植的绿色蔬菜不光能卖出去,还能享受到产业奖补资金。国家的好政策实实在在为我们这些贫困百姓提供了很大帮助,感谢党的关怀。”

据了解,为支持引导搬迁贫困户创业致富,沅陵县共投放小额贷款3196.2万元,贴息1098万元,为665户2331名搬迁群众提供免担保、免抵押且享受财政贴息贷款服务。

百姓既是历史的出卷者,也是历史的阅卷者。记者在沅陵县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看到,引导搬迁户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音符声声入耳,社区感恩文化深入人心,群众对扶贫政策一致叫好。走进搬迁户家里,每家每户客厅都挂着一张新旧住房对比照片,浓浓的感恩氛围萦绕着整个社区,群众获得感、满足感、归属感显著提升。

3年时间,沅陵县4832户18,044名搬迁群众与穷困的日子挥手告别,“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逐步变为现实。过去努力为搬迁户安一个“家”,未来更需致力为搬迁户安一颗“心”,让群众心安才是易地扶贫搬迁民生工程的真正内涵。毋庸讳言,沅陵县已经牵住了搬迁工程的“牛鼻子”,“四有四安”后续帮扶模式正带领群众稳步驶入脱贫致富“快车道”,以攻坚拔寨的毅力和骐骥一跃的速度,绘就全面小康“沅陵蓝图”。

[责任编辑:何朝晖]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