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就“小康”路 谱写“大庙”歌

——四川宜宾市南溪区小康生活记事
2020-07-16 11:09:05 来源:本网专稿 

□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 王进 王泽勇 何子蕊

“雷公耸翠淡雾绕,龙滩水长载歌谣;是那新时代光线照耀,勾勒出大庙崭新面貌……”在悦耳动听的歌声中,记者日前与位于“万里长江第一城”的四川宜宾市南溪区刘家镇大庙村来了一场“亲密”的邂逅。

这里瓜果飘香、鸟语蝉鸣,蓝天白云下,绿水绕村郭、花开香艳正,小桥流水旁,一座座整洁的农家别院掩隐在绿树翠竹中……沿着蜿蜒的乡间绿道循声而至,眼前的热闹场景令人振奋:足球场大小的村委会广场上人潮涌动,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四面八方的游客和村民们欢聚一堂,不分彼此、兴高采烈,正共同唱响一曲《新时代新大庙村》之歌……

大庙村,有着一代人挥之不去的惆怅和记忆。10年前,大庙曾是省级建制贫困村,夏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提着鞋子蹚烂路,洗脚上街再“赶场”。如今,这样的日子早已一去不复返了!贫穷落后的小山村早已变成“网红”美丽新村;泥巴路早已被明亮的柏油路所替代,原来到县城要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现在开车仅需10分钟。

透过歌声,记者能真切感受到村民们脱贫致富后发自内心的喜悦和欢笑,里面不仅有小康、还有属于他们的“诗和远方”!这一切,都是近年来南溪区坚持以脱贫攻坚为抓手,不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结果。

“李大爷”的快乐生活

“现在生活好哦,上午干半天活,下午坐茶馆,安逸得很。”这是在大庙村采访时,68岁的李朝贵大爷对记者说的第一句话。

李朝贵家曾经是村里有名的“贫困户”,家里不但有残疾的娃娃,爱人身体也不好,生活一度十分艰难。李大爷说,那时候差不多一个星期才能吃上一回肉,而且专挑肥的、便宜的买,穿的衣服也是补疤重补疤。

“像李朝贵这样的情况,在当时的大庙是一种常态。”大庙村第一书记宋亮说,就是5年前,村民大都仅靠传统种植维持,一年到头没多少收入。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尤其是脱贫攻坚战略的实施,像李朝贵这样的家庭逐渐富了起来。

李大爷掰着手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说,2014年前,全家唯一的收入就是种地,收成好时一年不过5000元;如今,通过土地流转和集体入股,单土地流转每年收入就有5000元,加上就近在村里公司上班,一年工资有2万多元,自家承包的鱼塘收入每年5000多元,还有村集体分红、儿子儿媳务工收入等,现在一年全家收入至少有5万~6万元。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大庙村的变化,是整个南溪近年来改革发展的真实写照。”南溪区委改革办副主任夏雪说,以大庙为例,2019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72.04万元,比5年前增加150余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500元,比5年前增长了近万元。

其实,用李大爷的话讲,致富增收现在已经不再是他快乐生活的全部了。“家里大孙女现在是一名在校大学生,小孙女也刚刚参加完高考,这些都让我感到幸福和快乐。”现在,他更希望多参加一些村里的公益活动,在自己过上好日子的同时,让大家都能快乐。

“新农人”的家乡情怀

弯弯的小河,流淌着童年记忆;邻家的果树上,也许有着你的“脚印”;或者在那夕阳下,妈妈正扯着嗓子喊你回家吃饭……儿时的乐趣、故乡的情节,对于常年在外拼搏的人来说,是一种幸福的回忆。

“然而,回忆的角落里,却有着别样的酸楚——过去家乡的贫困。”对此,大庙村“桃溪别院”总经理唐青尧感触很深。她说,从家乡走出去的人,除了亲情的牵挂,还怀念家乡,在外面干得热火朝天,却总想为家乡做点什么!

于是,一个充满着诗情画意、乡愁记忆的民宿院落——桃溪别院,就这样在大庙龙滩河畔应运而生了。3000多平方米的别院,可容纳成百上千人休闲、游乐、垂钓和住宿。别院员工大都是当地村民,人均月工资3000元~5000元,即使年龄在60周岁以上的老人,工资也在2800元左右,而且还能照顾家里。

刘家镇党委书记李彪说,吸引在外成功人士返乡创业是个“多赢”之举。之所以能够实现多赢,得益于近年来区、镇实施的全面盘活农村闲置土地、闲置房屋和闲置集体资产创新举措,大庙村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实行股权量化分红,引进项目业主,带动村民发展雷竹、九叶青花椒、食用玫瑰等特色产业,不仅有效解决了土地撂荒多、群众就业少、产业发展难等难题,而且极大增加了村民收入。

“手握泥土、心有芬芳。”如今的唐青尧,除了是“桃溪别院”老板外,还有另一个身份——大庙村的“新农人”,这是时代赋予她的“特殊”荣誉。

在大庙村,类似唐青尧这样“新农人”的精彩故事还有很多。金骑士、桃溪别院、文心书院、宜宾纸业博物馆……一批既有时尚潮又有乡土气的业主项目,正如雨后春笋般在大庙拔节生长。

“老徐头”的致富新梦

说起大庙村的徐其书,在当地可称得上是地道的“手艺人”了,人们都亲切称之为“老徐头”。老徐头利用自家房屋开了家“农家乐”,有一手绝活“泉水鸡”,不仅给他带来了财富,也给全村带来了人气和名气。

采访中,满脸堆笑的老徐头显得有些自豪和骄傲。他说,“现在的钱是好挣,但一想到最多时一天抓了14只‘跑山鸡’来宰杀,每只鸡还要烹饪一个多小时,简直太累了!”

“生态环境好,种啥都是宝。”老徐头指着门前的稻田告诉记者,“这一片是我承包的60多亩稻田,里面养有小龙虾、鱼、螺丝等,还种有稻谷,除自己农家乐用以外,还远销到外地。由于从不撒农药,售价一般都远高于市场价,估计今年稻田的总收入有30万元~50万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今的大庙村,在南溪区委宣传部副部长余勇眼里,更像是一个农业大公园。近年来,南溪严格按照“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坚持绿色发展,筑牢长江上游生态保护,不仅为群众带来了“绿色财富”,也提升了居民幸福指数。

目前,南溪已建成环城生态绿廊2.5万亩,绿化道路640公里,建成1800亩江滩休闲湿地公园、17公里沿长江滨江景观带;还成功创建为中国宜居宜业典范区和省级生态示范区。

依靠生态、生产、生活“三生融合”而富起来的“老徐头”如今又有了致富新梦:他要依靠生态搞体验式农旅融合,争取每年搞一场“千人抓鱼大赛”,借机将他的“泉水鸡”做大做强、全国知名,让更多“城里人”来大庙体验幸福田园生活。

“生态宜居新大庙,四季里如沐春朝,方兴日盛新大庙,乡村振兴风华茂……”正如《新时代新大庙村》之歌里最后所唱的那样,一幅山水相依、村美人富的小康画卷,正在宜宾南溪广袤的大地上徐徐展开……

[责任编辑:王小义]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