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政策成效明显

2020-07-09 12:52:38 来源:本网专稿 

已累计向2000多户粮食企业发放粮食市场化收购贷款1130亿元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李宏伟

为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努力破解粮食企业市场化收购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支持企业“有钱收粮”,搞活粮食市场流通,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切实保护种粮农民利益,2016年粮食收购制度改革以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财政部、银保监会、农业发展银行等部门单位共同指导各地组建运行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为粮食企业收购融资增信,取得明显成效。

截至目前,包括13个粮食主产省份在内的16个省份已经组建运行信用保证基金,基金总规模达到75亿元。通过基金增信融资,累计向2000多户粮食企业发放粮食市场化收购贷款1130亿元。农业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基金项下贷款按照基准利率计息,比全国银行贷款平均融资成本低约2个百分点。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信用保证基金政策已成为推动粮食收储制度改革、支持粮食企业融资、服务种粮农民的有效手段。

一是,有力推动粮食收储制度改革。信用保证基金作为粮食市场化收储制度改革的重要配套支持政策,通过为粮食企业融资增信,发挥托底保障和引导带动作用,有效激发各类资金投入粮食市场化收购,推动实现“优粮优价”,促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农民持续增收。信用保证基金等支持政策落地实施,有力推动了粮食市场化收购,大幅减轻了国家财政负担。

二是,有效缓解粮食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信用保证基金发挥融资增信作用,有效降低了银行信贷风险,引导金融机构积极为粮食企业特别是基层小微企业提供信贷资金支持,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难题。农业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信用保证基金项下贷款按照基准利率计息,比全国银行贷款平均融资成本低约2.2个百分点;新疆等省份还因地制宜出台信用保证基金项下贷款贴息政策,进一步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

三是,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保供稳市。疫情防控期间,湖北、黑龙江、山东等省份粮食企业通过信用保证基金增信融资,获得贷款65.4亿元。信用保证基金政策有力支持粮食企业复工复产达产,迅速开展粮食收购加工销售,在支持粮油产品保供稳市,帮助农民售粮变现,推动春耕生产,支持企业纾困稳岗、助力职工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该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将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切实履行好“保粮食能源安全”光荣使命,拟从以下三个方面进一步做好信用保证基金相关工作。

第一,充分发挥信用保证基金在夏粮收购和疫情防控期间保供稳市中的作用。会同有关部门单位指导相关省份更好运用信用保证基金,为粮食企业开展市场化收购提供资金保障。重点是指导湖北、湖南、四川等省份在市县试点的基础上向全省推开,扩大覆盖面,增强实效性。引导更多金融资本投入粮食市场化收购,支持粮食企业满工满产,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粮油保供稳市,服务农民售粮变现,助力企业稳岗就业,推动粮食产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第二,持续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紧盯各地信用保证基金组建运行进展,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及时跟进调研、总结分析有关省份的好经验好做法。通过座谈会等形式,促进各地相互学习、交流互鉴,加快健全信用保证基金等粮食市场化收购资金长效保障机制,更好地服务粮食企业和种粮农民。

第三,进一步完善信用保证基金政策。指导相关省份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积极争取同级财政等部门支持,适当调增信用保证基金规模,建立持续补充机制,完善风险防控措施,增强信用保证基金生命力和持续性。扩大适用粮食品种和企业范围,出台贴息等支持政策,吸引各类金融机构和企业参与,提高办贷效率和服务水平,增强信用保证基金吸引力。通过信用保证基金切实巩固粮食收储制度改革成果,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种粮积极性。

[责任编辑:张海莺]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