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改革报记者 武艳杰
2013年8月,福建省泰宁县成为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5年后的2018年,泰宁作为福建全省首批“摘帽”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年接待游客量113万人次,入选全国乡村旅游发展典型案例,“旅游+扶贫”经验做法被全省推广。
在福建省政府新闻办近日召开的“决胜全面小康 决战脱贫攻坚”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泰宁县委书记吕国健与基层一线干部群众代表一道,讲述了该县“旅游+扶贫”的扶贫开发工作新路径。
“2019年,泰宁全县乡村旅游接待游客量达113万人次、增长21.3%。”据吕国健介绍,近年来,泰宁县充分发挥生态优势、旅游优势,把发展乡村旅游与脱贫攻坚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推进文旅康养产业发展和旅游扶贫,先后成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县、全国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示范县、福建网络剧拍摄基地,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41%,超过80%的贫困劳动力通过参与发展旅游实现了脱贫致富。
截至2019年底,泰宁全县1607贫困户共4904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面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13,947元,超出脱贫标准9900余元;建档立卡贫困学生100%落实9年义务教育,建档立卡贫困户100%参加医疗保险、100%实现住房安全保障;32个贫困村村财收入3年实现翻番,100%“摘帽”退出。
“脱贫攻坚就是要把党的初心和使命体现到对贫困户的情感和担当之中,实实在在解决好他们最关心、最在乎的身边事、烦心事。”张健是福建省委文明办的一名干部,2017年被选派到泰宁县上青乡崇际村担任第一书记。他结合崇际村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的特点,通过“旅游精准扶贫”的方式,因地因户因人施策,帮助贫困户实现家门口就业,增强“造血”能力、持续增加收入。
“自己富裕了,要让更多人富裕,民富才能国富。”泰宁县茶叶协会理事长、福建省状元茗茶有限公司董事长陆耀曾是一名英语教师,2003年到泰宁创业,在当地政府帮助和支持下,公司已成为省级龙头企业。该公司改变以往以企业捐款为主的扶贫方式,在2017年创新了一种叫做“茶地主”的认养扶贫模式,让贫困户通过三明市扶贫协会资助的方式认养茶园经营权,每年获得固定效益分红。
“残疾人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他们面临的困难更多、致贫率更高。”泰宁县朱口镇残联理事长江秀蓉为残疾人做了许多帮扶脱贫工作,她表示,身为基层扶贫干部,就是要做党和政府与贫困户、残疾人这些特殊群体之间的“连心桥”“传话筒”,让党的好政策完完整整落实到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兑现为红利,让困难群众摆脱贫困,共同奔小康。
泰宁县杉城镇东石村村民邹军林表示,早期一家人因病致贫,当地政府部门把他家纳入了建档立卡贫困户。2015年底,他开起了网店,在党和政府的扶贫好政策激励下,销量不断提升,2019年销售额突破480万元。“如今,我成功地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步入了小康生活。现在,让更多的贫困户增收脱贫致富成了我最大的心愿。”2020.7.9中国改革报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