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四川-中国改革报看四川,四川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创新撂荒地复耕模式 推动传统农业提质增效

2020-06-28 11:12:12 来源:本网专稿 编辑:李艳婷 

四川广元利州区通过“四级联动”加“四个一批”着力解决“谁来种、怎么种”的问题,实现撂荒地复耕全覆盖

张文良/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 高寒

“过去茅草满坡成荒原,莫人照管一亩三分田;如今好政策来加巧干,粮食产量翻又翻,瓜果蔬菜香满园……”近日,广元利州区大石镇村民胥金山一边除草一边哼起自编山歌。

这是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积极探索撂荒地复耕复种模式以来,让当地村民获得丰收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为落实粮食主产省政治责任,今年3月,四川省要求全省各地千方百计稳定扩大粮食播种面积,力争2020年四川粮食作物面积扩大100万亩,总产量增加5亿斤。那么,土地面积增量从哪里来?四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多地在推进撂荒地复耕复种上做足了文章。

记者注意到,广元市利州区积极探索复耕模式,通过“四级联动”加“四个一批”着力解决“谁来种、怎么种”的问题,实现撂荒地复耕全覆盖。截止目前,全区共摸排出1.9万亩撂荒土地,通过种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及其他农作物,已完成复耕1.6万余亩,复垦率85%。

“让种地不艰难、效益好,才能整治撂荒地。”利州区委副书记、区长李昱隆表示,利州区始终坚持效益优先,充分考虑农业投入产出比,大力推动传统农业提质增效,切实抓好撂荒地整治。

“四级联动” 不让一寸土地撂荒

今年4月,利州区印发了《广元市利州区撂荒土地复耕行动工作方案》,明确了农村撂荒土地整治工作的时间表、路线图和工作规范,构建了区、乡、村、组“四级联动”,农民主体参与的工作格局。

记者了解到,40多天来,由乡镇包村干部、村社干部、驻村帮扶干部组成工作队,深入村、组、农户和田间地头,对土地弃耕承包人、地块名称、面积、四至边界、流转或撂荒年限等基本情况进行逐一调查摸底并登记造册建立台账,对1.9万亩撂荒土地实行建档管理。

为进一步将复耕复垦落细落实,不撂荒一寸土地,该区对全区撂荒土地进行分类统计,因外出务工撂荒土地9050亩,农民不愿意耕种4300亩,耕种、耕作条件缺失3350亩,其他原因2300亩。针对撂荒不同原因,制定“一户一策”“一地一策”切实可行的复耕方案。

“四个一批” 撂荒地复耕全覆盖

“今年新增加了3亩良田,”正在稻田里忙活的龙潭乡曙光村村民徐志会告诉记者,“正常情况下每亩少说要收2000斤。”

据了解,两年前,这3亩土地因地处偏远而被撂荒。今年5月,曙光村到青龙村修通了一条2公里的森林防火通道,老徐的撂荒地也被连通了,三轮车、旋耕机能直接开到田间。

据介绍,针对因耕种、耕作条件缺失而撂荒的土地,利州区采取统筹使用劳力、机械等资源,鼓励农户积极申请农机购置补贴,采用机械播种、收割。同时对农户有意愿种植,但无力种植的撂荒土地,采取结对帮户复耕复种一批处置方式,实现“农户自我复耕一批”。截至目前通过改善条件复耕2712亩,结对帮扶复耕1321亩。

此外,该区还采取“新型经营主体复耕一批”、“集体收回分类处置一批”和“采取代耕代种复耕一批”,进一步分类落实责任主体,着力解决了“谁来种、怎么种”的问题,实现撂荒地复耕全覆盖。

发展特色产业防止再次撂荒

近日,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杨波在广元调研时指出:“要结合粮食扩面增产,推进撂荒地复耕,探索建立撂荒地复耕与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效结合机制,防止再次撂荒。”

记者注意到,针对撂荒地的短板和可持续发展,该区因地制宜分类复耕发展特色产业。

在大石镇青岭村桃园基地内,记者看到,320余亩桃树迎来丰收,一颗颗红艳艳的桃子压弯枝头,村民们正忙着在桃林里穿梭,采摘鲜桃,并将它们分拣、装箱。

据了解,两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撂荒地。由于青岭村距广元城区近,该村根据实际情况,成立大石镇青岭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由联合社对近600亩撂荒地进行流转,用于发展桃树种植,当地村民在领到土地租金的同时还能入园务工挣取佣金,年底参与村集体产业分红。

“我区充分发挥驻村农技员、农技巡回小组作用,对撂荒土地采取宜粮则粮食、宜菜则菜、宜果则果的原则,分类复耕。”利州区农业农村局农村改革与合作经济经营管理股股长谢志扬告诉记者。

 


[责任编辑:何子蕊]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