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信用档案管理链

2020-06-18 16:11:34 来源:本网专稿 

本网讯 记者何玲报道 杭州市发改委、杭州市档案局联合发布的《杭州市信用档案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于近期正式实施。按照《管理办法》,杭州将加强信用档案管理,逐步打造信用档案管理的“杭州模式”。

杭州市信用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杭州市“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进一步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提高管理服务效能,优化营商环境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越来越多的办事事项为信用好的主体提供便捷服务。为了让信用状况有据可查,为信用档案建设建立规范化的工作流程,杭州对信用档案的建设与管理进行探索,为新形势下信用档案建设与管理提供了新思路。

据了解,杭州市围绕解决信用档案建设中“能不能管”、“怎么管”、“管得好”三大痛点问题,以科学界定信用档案概念为切入点,创新管理理念与方法,抓好关键环节管理等措施构建信用档案保管链,探索规范信用档案管理切实保障信用档案的真实、完整、安全、可用,为未来信用档案的精细化管理奠定基础。

一是创新界定信用档案概念。明确信用档案概念是规范信用档案管理的前提,影响着信用档案工作的发展走向。然而此前,对“信用档案”这一概念存在着分歧,传统“信用档案”的概念还有较大的局限,没有准确揭示信用档案的本质和特性,无法体现信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实践发展。杭州在信用档案管理的探索中,创新性地对“信用档案”概念进行了科学界定。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信用档案工作实际出发,信用档案不再简单的指信用信息,明确信用档案包括两类:一是反映信用主体信用状况的数据信息和历史记录;二是公共信用管理活动中产生和收集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数据信息和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二是构建覆盖全生命的信用档案管理链。杭州市立足于信用档案的特点,创新管理理念与方法,通过采取全生命周期管理、分类管理、“一站式”平台管理、抓好关键环节管理等措施构建信用档案保管链,切实保障信用档案的真实、完整、安全和可用。对信用信息来源、信用信息归集、信用档案保管等过程采取全生命周期管理。同时,立足于信用档案的特点,对两类信用档案采取分类管理,以实现管理与利用效益最大化。通过杭州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对反映信用状况的信用档案实现智能化管理;对记录信用管理活动的信用档案采取一般档案管理方式。

三是深化和创新信用档案应用。归集保存信用档案的目的是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服务。杭州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将信用信息分为社会公开、授权查询、部门共享三类,向社会开放,提供多渠道、全方位的信用档案服务。不断在行政管理、公共服务、生活支付等各方面使用信用信息创新信用应用。截至2020年3月,杭州已有20多个信用惠民便企的应用场景,包括先看病后付费、校园健身、免押借书等应用场景都曾是杭州首创。杭州还率先提出了“打造免押金城市”的目标,截至2019年已累计服务超过9400万人次,免押金额超过170万亿元。钱江分的查询及应用也已经突破1408万人次,成为全国应用人数最多的城市个人诚信分。

[责任编辑:王小义]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