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福建-中国改革报看福建,福建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泰宁县角溪村:以生态优势激活发展优势 用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

2020-06-18 15:47:45 来源:中国改革报-改革网 :熊明欢 温晓芹

改革网三明6月18日讯 青山苍翠,绿水仙踪,云蒸霞蔚。走进泰宁县大龙乡角溪村,“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田园风光令人痴醉。绿水青山的生态,是角溪村的优势、品牌和潜能。近年来,泰宁县大龙乡角溪村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生态优势激活发展优势,用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

 “生态+治理”,好品质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

走进角溪村,村洁景美,花园式民居鳞次栉比,村内道路硬化、危桥改建、村庄绿化等民生工程有序拓展,整个村庄呈现一派娴静舒适的景象。

“现在村上道路绿化了,河滨公园也建起来了,我们的生活更好了,环境越发舒适了。”角溪村村民廖大爷感慨道。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场硬仗。在全面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上,角溪村积极探索“生态+治理”模式,持续推进村庄绿化、亮化、净化、美化工作,投入46万建设河滨公园,既为村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也为发展村庄休闲观光旅游做好前期准备,赢得了群众交口称赞。

要播撒生态理念,打造“高品质”乡村,单凭“政府干,百姓看”可不行。角溪村深谙其道,将生态资源保护写入村规民约,引导村民自发垃圾分类定时投放。同时,创新河道管理模式,组织开展“巾帼护水”、“河小二”等群团、社团活动,最大限度吸引村民为保护河道出力……绿色理念,悄然在角溪村人民心中扎下了根,村民已从“看戏”转变到了“唱戏”。

“生态+产业”,好模式做靓生活愿景“大文章”

每到10月中旬,是角溪村丰收的季节。 “好山好水产业好!”角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叶运瑞表示。由于角溪村的生态好、水质好,鱼儿的美誉蜚声在外,十分畅销,明溪、将乐县等地更是供不应求,一季度销量可达2万余斤,按每斤平均市场价8元计算,效益十分可观。

但10年前的角溪河,河面到处漂浮生活垃圾,电鱼、炸鱼、毒鱼等滥捕乱象严重。同时,由于角溪村地处偏远,村民致富渠道少,村财收入更是微乎其微。多年来,尽管村干部与村民个体有尝试投入资金发展渔业养殖,但也因管理不到位及个别人的偷捕、滥捕迫使他们无奈罢手,渔业发展举步维艰。

为“保有活水来”,更是致力于“后人有水喝”的生态河湖整治理念。2016年3月,角溪村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探索“河长制+合作社”模式,以治水推动产业升级、村财增收,蹚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的可持续发展新路。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原来经常可以看到的电鱼、毒鱼现象,由于村民们加入了合作社,合作社的效益关系到家家户户的利益,村民们也从原来的不管不问到现在碰到就必管的“主人翁”意识,纷纷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戴起“河长”那顶帽子,挑起“管护”那副担子,形成了“全民参与”的治水声势。

不仅如此,村民们还欣喜地发现:绿水青山,真的就是“金山银山”。几年来,角溪村渔业合作社每年按总股金的15%分红,全村106户股民共购买2076股,每股可分红金额均稳定在75元左右。同时,推行“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可变“输血”为“造血”,贫困户到岗任职,搞好渔业养殖的同时,还可以承担起河道保洁、管理的义务,逐步把渔业合作社建设成为困难群众扶贫、脱贫的好产业,既解决了贫困户持续增收的问题,还实现了“贫困乡村”到“美丽经济”的蝶变,唱响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好声音”,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生态+旅游”,好山水点燃经济发展“新引擎”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美丽角溪,美在村景。春有娇媚多姿,夏有炽烈葱郁,秋有丰硕悠然,冬有恬宜静美,人地唱和,人文浸润,共同化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水墨丹青。

角溪村生态资源禀赋得天独厚,如何发挥“长板理论”,端好手中“金饭碗”,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经济优势?角溪通过孜孜不倦探索给出了答案。

2019年,随着生态休闲旅游受广大旅游爱好者日益追捧,角溪村立足优势、把握契机,在角溪村打造垂钓基地,吸引了上千名垂钓爱好者慕名而来,不仅为这个偏远山村注入了“人气”,还成功拓宽就业渠道,刺激村财增收。

游客的到来,激活了偏僻山村的农家乐产业,村里废弃的4间瓦房也被整修一新,办起了农家乐,“旅游+民宿”新业态也应运而生,民宿集聚发展效应日臻凸显。 2019年全村财收入20.6万元,居民人均收入超1.7万元。好山好水正成为角溪村经济发展“新引擎”。(泰宁县融媒体中心:熊明欢 通讯员:温晓芹)

[责任编辑:赖斯园]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