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湖南-中国改革报看湖南,湖南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湖南江华:鹿洞村的别样洞天

2020-06-18 09:36:28 来源:改革网湖南 刘明政

初夏时节,雨过天晴。走进江华瑶族自治县沱江镇鹿洞村,远远望去,只见村庄后两座巍峨的高山云雾缭绕,青山绿岱;近处映入眼帘的是散落在绿树成荫间的错落有致的一栋栋现代小洋楼;清澈见底的河流;层层而上的梯田里的烟叶在轻风的拂动下跳起欢快的舞蹈,像在欢迎远到而来的宾客……这一切,俨然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生态山水田园画卷,让人有一种别样洞天的感觉。

鹿洞村位于沱江镇东北角,距县城12公里,由原马鹿洞村、荷花田村合并而成,全村耕地面积738亩(其中水田620亩,旱地118亩),林地12007亩,是一个半农半林的瑶汉杂居村落,村民人均纯收入12000元。沱界公路和正在建设的涔天河灌渠穿村而过,尽管不是贫困村,但由于历史原因,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20户504人。近几年,沐浴着党的精准扶贫春风,通过驻村帮扶和结对帮扶,目前已脱贫115户489人,综合贫困发生率降至0.82%,今年将实现全村所有贫困人口全部甩掉贫困帽子的收官目标。

村容旧貌换新颜

要想富先修路。鹿洞村现居住在北卡、南卡的两个村民小组近300人,修通水泥路一直是他们的最大梦想,也是脱贫攻坚的一块短板。为此,村支两委多方争取,投资310多万元,在2019年完成宽4.5米,长3.5公里水泥路硬化的基础上,今年继续完成两个组硬化延伸4.5公里,让世代居住在深山里的瑶胞出行不再难。

“原来我们从南卡到冲口,没有通水泥路,手提肩挑要两个多小时,现在国家帮我们修通了水泥路,早点迟点也不用担心了,坐摩托车只要半个小时就到家了,这是我们几代人做梦也没有想到的,太感谢党和政府了!”今年68岁的贫困户盘登富感激地说。

如今,走进鹿洞村,村内道路和巷道干干净净,绿树成荫,家家户户门口都有一个垃圾分类桶,再也看不到昔日的污水、猪牛粪水横流的现象了。每当夜幕降临,200余盏长鼓造型的LED路灯和20盏太阳能路灯自动照亮田间劳作回家的村民,也照进了村民的心里……

多元产业富口袋

以前,鹿洞村村民除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处,大都自己种田。而产业和就业作为脱贫致富的重要支撑和“牛鼻子”,从2016年,鹿洞村就启动了土地整村流转工作。村党支部书记罗春华说:“我们村虽然是非贫困村,但仍然有不少贫困户,要想不让一个贫困群众在小康路上掉队,就要在产业扶贫上闯出一条新路来,而唯一出路就是整村流转土地!”

为打消了村民土地流转的顾虑,让整村流转工作进展顺利,就将全村600亩水田山场以每亩400-500元的租金流转给了周边村和村内的种烟、种马蹄、种香芋、种沃柑、种杨梅大户,形成了多元轮作种植模式,村里3名种植大户还在流转本村土地的同时,到其它村流转土地发展“飞地经济”,扩大种植规范和效益,村里发展产业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良好势头。这些产业在获得好收成的同时,全村村民也每年获得土地租金近30万元,还通过为老板务工,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获得务工总收入50多万元,仅产业一项可实现人增收3000元以上。目前,全村拥有小车92台。

乡风文明扑面来

“村里人人都有签约医生,还给我们建了健康档案,每年都能享受一次健康体检,有病早发现、早治疗,少花钱,党的惠民好政策呀!”今年70岁的程仁贵乐呵呵地说。如今,鹿洞村的村卫生室建成了标准化村级卫生室,实现了小病不出村,一系列新型医疗健康服务模式,正悄然改变着村民的就医体验。

“婚丧乔迁等传统风俗不妨碍公共秩序、环境,严格控制大操大办,只在指定地点燃放烟花爆竹;倡导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倡导文明新风,喜事新办,丧事俭办……”这是在村部办公大厅墙上的《沱江镇鹿洞村村规民约》上的内容。鹿洞村将乡风文明建设纳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重要内容,深入持久抓,有力地促进了村风民风的转变,现在谋发展搞产业正成为村里年轻人追求的新时尚。

“为丰富村民的文化娱乐生活,我们分三个区域建立了三个篮球场,将原来堆满垃圾的闲置地建成了三个小游乐园,成了村民劳作后休闲的好去处。同时,那一座石拱桥和一口古井也留住了鹿洞人的乡愁。”村支部书记罗春华说,“2018年,我们从县委宣传部争取17万元,建成了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文化大舞台,配齐了相关文化娱乐体育设施,村里留守妇女跳广场舞蔚然成风,还有不少利用闲暇时光,带领小孩学习传承我们瑶族的长鼓舞。”

村庄美、产业强、村民富、民风淳,一“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丽生活”的“三美融合”的新时代新农村振兴发展的美丽乡村新画卷正在鹿洞村徐徐展开。(刘明政)

 

[责任编辑:何朝晖]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