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四川-中国改革报看四川,四川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新时期基层治理的“巴州模式”

2020-06-17 15:23:19 来源:本网专稿 编辑:李艳婷 

四川巴中市巴州区创新开展“1+3+N”模式,破解城乡基层治理发展瓶颈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 高寒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实了。”在五月份的四川省“两会”上,省长尹力在政府工作报告上提出:“深入推进社会治理能力建设。把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作为重点,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近日,记者就城乡基层治理话题,走进革命老区四川东北部巴中市巴州区,发现当地在城乡基层治理上探索出了一条新的路径:创新开展党建引领、三治融合、多元参与的“1+3+N”治理模式,有效地破解了城乡基层治理中的发展难题,在新时期摸索出了一条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基层治理发展路径。

据了解,巴州区在2018年9月被中央组织部、民政部、农业农村部批准为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改革试点区。

“清单制”实现共建共治精准精细化

广场舞的噪声污染常常是一座城市难以避免的扰民问题。巴州区属于巴中市的主城区,广场舞的音响曾经困扰着周边居民。近日,记者深入该区走访注意到,广场舞的音乐声小了,不同的舞队再也不必提前“抢占”地盘。

“回风新天地广场有9支广场舞队,因抢地盘‘飙音量’的现象时有发生,周边单位和居民反映强烈。我们在联席会议中将该问题纳入整治范围,市区8家单位合力出台《回风社区广场舞管理办法》,通过‘定队伍、定场地、定时间、定音量、定制度’五定方式,解决了队伍不和谐、噪音扰民的问题。”回风社区综合党委副书记杨大建告诉记者。

在记者看来,这是巴州区通过综合党委共商共办共解社区治理难题的一个缩影,也是该区在基层治理工作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的一个创新举措。

据了解,2019年4月,该区在回风街道回风社区开展了区域化党建试点,设立由社区党委与30家驻区机关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企业党组织共同组成的综合党委,收集汇总区域发展的“需求清单”,制定“项目清单”,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商解决方案,按职责权限明确责任主体,通过“四级响应”机制限期解决,有效提升了共建共治的精准性,为解决社会治理难题注入了强大力量。

巴州区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改革办副主任刘智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区委关于加强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治理机制,其关键就是要强化党组织协调各类主体、整合治理资源、统筹各项事务的轴心作用。”

“三治融合”兜底积极化解纠纷

土地纠纷、办席风等是城乡治理中经常会碰到的难点痛点,也是令基层干部头疼的事。这些看似很小的矛盾,却直接关乎老百姓的经济利益,尤其是处于经济相对落后的革命老区,一针一线总关情。如何在实际工作中既能化解矛盾纠纷又能理顺人情关系,成为巴州区必须面对的改革考题?

“传统治理方式已无法满足城乡融合发展的现实需求,必须把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提上日程。”巴州区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城乡基层治理委员会办公室政策研究组组长何姝君说,发挥群众自治和法治在基层治理中的兜底保障,德治发挥补充作用,弥补不足之处。

记者了解到,在群众自治上,该区重点在选举、协商、决策、管理、监督等“五个民主”机制建设上发力,村(社区)事务管理、决策过程注重调动村(居)民积极性,集广大群众之智慧议村级发展之难题,实现村(居)务管理良性互动。

农村移风易俗是基层治理中的一大难题。记者调查发现,在当地,过去酒席成风,给一些老百姓带来承重的经济负担;现在则是依规节俭办席。

“以前基本上有啥事都要办席,乡里乡亲的送个三五百都是常事。”枇杷村张姓村民说,“现在依照村规民约来办,大家也轻松了。”

据了解,现在的枇杷村,在尊重传统民俗的基础上建立了村规民约,创新成立“红白理事会”,把制止滥办酒宴纳入村规民约。

同时,记者在走访中发现,针对婚姻家庭、邻里纠纷、买卖合同等引起的涉法涉诉问题日渐增多的问题,该区探索推行“四个一”(一个综治中心、一个调委会、一名法律顾问、一支“红袖标”队伍)工作方式,引导人民群众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

“矛盾不上交,”刘智强告诉记者,“老百姓有了矛盾纠纷时,不过夜、不出村(社区),就是推行基层法治建设的一个具体体现。”

此外,该区创新推行讲、学、比、帮“四字工作法”,以教化替代治理,用道德风尚之美孕育文明乡风,发挥德治在基层治理中的补充作用,弥补自治与法治的缺陷。

“多元参与”打通社区“十分钟服务圈”

四川省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引导支持社会组织、志愿服务和慈善事业健康发展,建立安全、高效的城市运行体系,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包容、更温暖。”

记者在该区宕梁街道红岩社区了解到,针对社区环境不优、服务滞后等问题,收集辖区商家信息,整合维修换件、管道疏通等10余家店铺服务资源,采取抱团消费、积分管理方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打造“十分家政”“中服平台”社区便民服务联合体,以管道疏通、水电气费代缴、职业介绍、房屋租赁等为服务内容,通过错时、预约、上门服务等方式,对社区普通居民、困难群体、特困群众分别提供有偿、半价、免费服务,构建了覆盖全社区的“十分钟服务圈”。

“服务联合体已累计为辖区居民提供超3万余次的服务,居民生活更为便捷、老百姓真心认可。”红岩社区党支部书记邓建勇告诉记者。

记者注意到,当地各种民间协会的作用在村(社区)越来越明显,不少村成立了集体资产管理协会、新居业主委员会等,分领域分层次开展提议收集、协调商议、决议参与、监督落实等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基层治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吸引多元社会主体参与,如果多元主体之间的关系没有处理好,就会导致政府唱独角戏,产生‘社会治理不再是治理,偏向于社会管控’的局面。”巴州区民政局局长罗鹏程告诉记者,从基层党组织,到村民自治组织、社会组织、企业、社区志愿者等力量积极参与,巴州区基层治理更加立体多元。

 


[责任编辑:何子蕊]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