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四川-中国改革报看四川,四川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以人为本 走好社区善治之路

2020-06-12 15:23:16 来源:本网专稿 编辑:李艳婷 

城乡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城乡社区治理事关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贯彻落实,事关居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城乡基层和谐稳定。

简阳市树立既“立足社区抓社区”又“跳出社区抓社区”的理念,找准社区发展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的契合点,打破社区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阻隔,把社区善治作为社会良性发展的坚实基础,把社会良性发展作为社区善治的环境保障,不断提高社区发展治理的层次水平,实现社区发展与社会发展“双向互赢”。

发力 注重高品质打造和谐宜居生活社区

“老旧院落摇身一变,居住起来更幸福了!”简城街道奥盾大院前身为简阳啤酒厂宿舍,院子老旧,卫生环境不好,还存在安全隐患。2017年9月,简城街道广纳居民意见,经过精心改造后,大院由原来的“三无院落”变成了有组织、有门卫、有物业管理的规范院落,由原来的“脏、乱、差”变为了如今的整洁、干净、有序。院内还新建了木质书屋“书香居”,并将简阳啤酒厂历史文化融入院墙美化中,院子一下子“洋盘”了起来。

如果说环境变干净、基础设施变完善的老旧院落改造赢得的是市民的居住幸福感,那么高颜值的背街小巷、数不尽的微绿地带来的就是市民的休闲获得感。翻修人行道、打扫墙立面、维护路灯照明……近日,位于简城街道的美食一条街附近每天都是繁忙的景象,背街小巷治理工作正在火热进行,同时,城北巷、石笋井街、川府巷、健康街、糖酒巷等背街小巷治理进入了尾声。近年来,简阳市一直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五大”发展理念为目标,以“精细管理、服务群众”为总方针,以“标准化、特色化、常态化”为总方向,以治理背街小巷环境“脏、乱、差”为重点,着力打造出“路净灯明、摊点规范、设施齐全、环境整洁、管理有序、文明和谐”的背街小巷环境。

“老旧院落、背街小巷换新颜,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这得益于简阳市高质量实施‘提档升级行动’。”简阳市委社治委有关负责人介绍道,融入成都4年来,简阳市以公园城市美好生活,开启城市发展治理之路,以建设高品质、幸福美丽、和谐宜居生活社区为目标,奋力推进“五大行动”——加快老旧城区改造、推动特色社区创建、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提高社区服务水平、深化平安社区创建。截至目前,全市完成老旧院落改造46个,棚户区改造2920户;打造特色精品街区3条,整治背街小巷222条;启动建设特色小镇7个、林盘聚落26个,完成196个幸福新村建设;综治中心、“雪亮工程”实现建制村全覆盖;新建“小游园·微绿地”3万平方米;成立社区环境和物业管理委员会19个。

改善外在环境的同时,简阳市还不断注重内在动力的提升。通过完善党建引领的社区治理体系,坚持党建引领,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健全多元保障的社区治理机制,激发基层工作队伍主动性。

做活 社区为单位构建优质生活服务圈

住在射洪坝街道蜀阳社区的老张最爱和朋友一起去社区的“公益一条街”里逛逛,偶尔参加老年协会、太极队,聊聊天、放松放松,日子过得好不惬意。如今,“公益一条街”已有12个社会组织和社会企业入驻,融合建设运营志愿者服务站、优抚服务站、430学校、糖厂文化博物馆等20余个功能服务室,新培育发展社区舞蹈队、太极队、老年协会、维修队等11个社区社会组织,营造社区新场景,切实满足社区居民多元化需求,让社区居民不同的利益诉求得到解决。

吸引多方力量参与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扩大共建共治共享的“朋友圈”,可以说,既夯实了城市治理的基层基础,又凝聚起共谋、共创城市发展的合力。融入成都4年来,简阳市积极探索创新完善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的动力机制,在充分发挥体制优势,通过行政主导的强大外力推动治理资源向社区嵌入的同时,创新治理方式,撬动自治组织、社会组织、企业、群众等社会力量,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参与到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中,实现政府、市场、社会多方力量的协同驱动,内外结合、上下联动,推动社区治理可持续发展。

同时,注重治理方式内外结合。大力支持社会组织和社会企业在开展公益服务的同时找准盈利点,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培育孵化“简阳市蜀州行社区服务有限公司”等社区企业4个,探索建立社区微基金,构建“党建+公益+市场化运作+反哺”的社会组织生态圈,有效满足社会组织的发展需求与社区居民的服务需求;抓好志愿服务,推广“志愿服务站”建设,壮大志愿服务队伍,建立时间银行规范志愿工作,优化整合志愿服务网络平台,完善供需对接机制。目前全市已拥有志愿服务队957支,志愿者13.96万名。

注重治理力量,在借力方面,建立简阳市社会组织孵化培育基地,制订《简阳市关于引进社会组织筹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方案》,构建社会组织市级服务中心、镇(街道)服务站、社区服务点“三级服务体系”,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新增19个,登记备案社会组织1505个,重点培养种子社会企业2家,增幅位居成都市第一。

融合 脱贫提质效推动城乡融合步伐提速

把镜头推向乡村,一树树圣女果就像一张张小姑娘的脸,红得干净自然;一只只鸡正在李子树林下悠闲地散步,雄风十足。而远处,村“两委”将村民们拉拢围坐,一起讨论建设更美乡村。这是三星镇雷公庙村大力发展蔬菜为主的种植业、以养鸡为主的养殖业呈现出的产业兴旺、人人参与社区发展治理的和谐场景。

近年来,简阳市创新提出城乡融合治理理念,特别是将社区治理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使农村社区发展治理真正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助推器”。反过来,脱贫成果也加快了城乡融合发展的步伐。

没有产业,没有经济上的稳定后续来源,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脱贫。近年来,简阳市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治本之策,培育发展扶贫产业。实施农村“884”工程,持续提升硬件条件,补齐发展短板;持续打造“1+4+42”三级农业产业园区体系,实现脱贫村和经济薄弱村扶贫产业全覆盖;探索“公司+合作社+脱贫户”“龙头企业+村集体+脱贫户”等发展模式。

产业扶贫敲开致富门之时,为提升脱贫成色,打好脱贫攻坚巩固成果“持久战”。坚持民生导向,打好脱贫攻坚“兜底战”,深入实施健康扶贫、教育扶贫、保障扶贫、金融扶贫、就业扶贫,兜牢脱贫户民生底线;突出问题导向,打好脱贫攻坚问题整改“关键战”,扎实推进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指出问题(共性问题)排查整改,省级脱贫攻坚成效考核问题整改,扎实督促在“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大排查中发现问题的整改,省级“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大排查核查问题整改等问题整改集中攻击,营造“水紧鱼跳”的整改态势。

同时,聚焦提高脱贫质量防止返贫,简阳市制定《实施三年巩固提升行动9个专项实施方案》,全面部署落实九个专项工作组三年巩固提升行动,建立“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项工作组”的工作机制,持续巩固“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五级书记一起抓”的工作格局。创新开展“脱真贫结良缘”活动,探索建立“2456”工作机制,积极探索“3+N”多渠道发展集体经济路径,创建简阳市扶贫产业农业功能园区激发致富奔小康内生动力,引领带动扶贫产业整体发展。

简阳市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严格按照成都市“两年脱贫攻坚、三年巩固提升、五年高标准全面小康”战略目标,所有贫困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在2017年全部脱贫,脱贫家庭年均纯收入、脱贫村集体经济收入总额分别增长了2.95倍和7.44倍,已连续四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因脱贫攻坚工作获省委、省政府表扬。(曹礼芹 唐玉林 刘嘉仪 摄影 谷成斌 谢明刚)


[责任编辑:何子蕊]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