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湖南-中国改革报看湖南,湖南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搬”出幸福新生活 产业助力奔小康

——石门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纪实
2020-06-10 09:51:01 来源:改革网湖南 

改革网湖南6月10日长沙电(记者 邓小辉)易地扶贫搬迁是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一项重要举措,近年来,石门县认真贯彻落实湖南省委、省政府关于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决策部署,在省市易地扶贫搬迁联席会议办公室的科学指导下,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的总体要求,精心部署、科学组织、全力推进,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石门县地处湘鄂边界,国土面积3970平方公里,辖27个乡镇,总人口67万。是常德市唯一的省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县和全省24个少数民族高寒山区扶贫县之一,同时也是全省6个少数民族过半县之一。“十三五期间石门县共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125户 9852人,同步搬迁84户247人,共3209户10099人。其中,2016年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42户2717人,2017年搬迁2283户7135人(14个集中安置点安置22户678人;分散安置2063户6457人),共建设住房 3209套,于2017年提前完成县“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经县乡两级组织验收,房屋质量合格率达到100%,集中安置点基础设施与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100%,搬迁户入住率达到100%,拆旧复垦绿化率达到100%。

石门县牢牢把握“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的根本要求,统筹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

该县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我县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的实施方案》,进一步修订、完善、强化了县的后续帮扶措施,巩固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成效。

紧盯搬迁住房,着力强化后续建设和管理。坚持问题导向,扎实开展易地扶贫搬迁“三率”回头看等工作,做到走访到位、排查到位、落实到位。一是入住率达到100%。2017年就已完成安置房建设,并在2017年底搬迁户全部搬迁入住,通过走访排查,未出现搬迁后回迁的情况。

石门县严格落实建设工程质量责任终身制和施工单位质量保修责任,对搬迁房屋全面开展了住房质量安全检查,确保房屋质量合格率稳定在100%.二是拆旧、复垦率达到100%.截至目前,已拆除旧房3125户,已复垦3125户,拆旧及复垦工作全部完成。

基础设施与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全县25个集中安置点已达到通水、通电、通路、通讯、广播电视信号环卫等基础设施和环卫、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生復盖。今年又继续投资2082万元进一步完善安置点配套建设,提升安置点建设标准,确保达到《湖南省2019年易地搬迁工作要点》中“五通、五化、六有”的要求。

行百里者半九十。易地扶贫搬迁,搬迁只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如何让贫困群众“搬得进、稳得住、能脱贫”?

石门县紧盯产业发展,多渠道提升搬迁对象创收能力。通过发展扶贫产业、鼓励创业就业等方式,进一步加强搬迁对象的后续带扶,后续帮扶覆盖率达到100%.全3125户9852人易地搬迁对象已累计脱贫3119户9839人(含兜底保障户、五保户或残疾五保户61户143人),脱贫率达到99.87%.

首先,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在全县产业扶贫的大格局中统筹实施搬迁户的产业帮扶,因地制宜扶持发展特色农林业和现代服务业等产业,覆盖面达到2418户6935人。

罗坪乡安溪集中安置点

罗坪乡寨垭集中安置点发挥当地茶叶品质优良的特色,与该村天画罗坪茶叶有限公司建立利益联结机制,20户57人搬对象受益,通过种植茶叶或在茶厂务工等方式,人均年收入达到3万左右。乡安溪安置点62岁的龚满珍家中装饰一新,巨大的电视,精致的沙发,全自动的净水热水器等,和市区的房子并无两样。在倒水时,她动情地说:“感谢政府!感谢党的政策好!”

罗坪乡长刘志辉告诉记者:“这个搬迁户以前住在山上,同是一个村从新居回老房子要走3个小时,原先基本就是过着一种与世隔绝的生活,现在搬到下面居住,也不会耽误茶叶种植,在居委会和合作社的帮助下,茶叶的收成和品牌溢价大幅提高,经济收入也同时增加啦!”

茶叶园

三圣乡山羊冲村杉树园集中安置点临近汉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下属的巴马香猪合作社和红心猕猴桃地,搬迁户在香猪合作社可以每人每年分红160元,还可将十地集中流转给红心猕猴桃基地规模化经营,农忙时节还能在基地务工,年收入可达到2万元左右。

积极扶持促进就业创业方法是因地制宜的,石门县还围绕“一户一人稳定就业”的目标,通过劳务协作、开发公益岗位开展技能培训、提供就业服务等措施,促进搬迁群众稳定就业,今年来共落实就业帮扶2714户3038人,人均年收入达到3.4元以上,工资性收入得到大幅度提高。记者走访得知罗坪乡一户安置点的村民通过生猪养殖就实现了喜人的增收。

引导盘活资产增收。明确搬迁对象在搬迁后依然保持对原有土地和山林承包经营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和其它惠农政策的权益不变,同时引导搬迁户将土地和林权进行流转,入股或委托经营主体经营,增加资产性收入;另一方面扶持搬迁户迁入地的土地需求,按每年每亩100元补贴土地流转资金。

稳妥推进委托帮扶和股份合作。将部分结余资金投资入股到县经投公司,委托其统一经营管理,并按每年8%的投资回报率分红用于帮扶搬迁户中的低保户、兜底户等特殊困难户。

  “扶贫先扶志(智)!”石门县建立联点机制和文化宣教等措施,多管齐下,推动易地扶贫搬迁从“输血”向“造血”转变。

石门县紧盯搬迁群众生活,加强安置点管理服务及思想文化建设。是完善服务阵地。25个安置点均实行规范社区管理,由村委会牵头组建了集中安置点驻点服务组织,并建立长效机制,有效解决好搬迁户的生活、就医、上学、就业等实际问题。

建立联点机制。这个县为每个安置点安排一名县、乡领导联点,协助处理解决安置点困难和矛盾,确保问题不出村、事事有人管,探索出了一条“政府主导、民主决策、群众自治”的安置点管理之路。

先后组织了50多场屋场会、培训会、宣讲会总结脱贫致富经验,宣传解读政策;积极开展“送戏到点”活动,丰富安置点文化娱乐生活。通过多方面措施营造优质公共文化服务环境,引导搬迁户向上向善,激发搬迁户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动力。

石门县发展和改革局长文炜表示:“我们要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深入了解搬迁群众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不断完善政策,落实帮扶措施,提升安置点管理水平,保障后续发展等多方举措,促使安置点成为优质宜居小区,让搬迁的村民早日奔小康

 

[责任编辑:何朝晖]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