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为引擎,驱动深圳经济发展动能转换

2020-06-02 13:10:00 来源:本网专稿 

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突破自身发展瓶颈,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在粤港澳大湾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的背景下,深圳当仁不让、敢于担当,主动承担重大使命,一直奋力走在前列。创新始终是深圳的标签和旗帜,创新环境好、创新要素集聚度高、创新能力强。然而,当前深圳与国际创新先进地区仍有一定差距,人口、土地、资本等传统动能发挥作用的空间日益缩小,拉动经济发展的后劲较为不足。如何破解城市经济发展动能转换的瓶颈问题,成为当下深圳亟待攻克的首要命题。

一、十八大以来深圳创新要素驱动变革

建市初期,深圳自主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条件不成熟,采取了通过吸引外资带动技术进步的策略。近年来,深圳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逐步实现了由外资驱动向自主创新驱动转变。

从R&D指标看,一是深圳增加了对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R&D经费支出从2012年的488.4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976.9亿元,年均增长12.3%;R&D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从2012年的2.2%增长到2017年的2.73%。二是深圳的发展活力和包容文化吸纳了越来越多的优质人才,从事R&D活动人员从2012年的21.8万增长到2017年的28.1万,年均增长5.2%。三是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主体地位越发凸显,企业资金占据R&D支出的90%以上,有研发机构的企业从2012年的482家增长到2017年的3562家。

从研发类型看,一是试验发展的研发经费支出从2012年的443.1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838.8亿元,年均增长13.6%;二是应用研究支出从2012年的43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107.5亿元,年均增长20.1%;三是基础研究支出从2012年的2.3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30.6亿元,年均增长67.3%。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总支出约90%,但2012年以来比重呈波动下降趋势;基础研究支出占比有所提升,说明政府和企业均越来越重视基础科学的研发。以华为为例,研发费用从2012年的301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1015亿元,年均研发投入占全年总收入的比例从2012年的10%增加到2018年的14.1%;2018年从事研发的人员超过8万名,约占总人数的45%。

从知识产权看,一是深圳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在核心技术上拥有更多的探索性和话语权,但知识产权质量仍需进一步提升。深圳专利申请的数量从2012年的7.3万件增长到2018年的22.9万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从2012年的0.8万件增长到2018年的1.81万件,专利授权数量从2012年的4.9万件增长到2018年的14.02万件,专利授权占申请的比重从2012年的66.5%下降到2018年的61.3%。二是深圳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能力不断增强,科技领域国际影响力逐步提升。2018年,华为PCT专利申请量达到5405件,排名全球第一,中兴通讯达到2080件,排名全球第五,腾讯(661件)、大疆(656件)、深圳华星光电(463件)排名均进入全球前50,这五家企业占据深圳市PCT国际专利申请总量的一半以上。民营企业越来越注重知识产权布局,成为深圳科技创新的主力。 

从创新载体看,截至2018年底,深圳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14415家,是2012年的5倍;创新载体从2012年的760个增长到2018年的1877个,其中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科技孵化器、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成为增强创新发展动力的重要基石。

二、全球主要区域科技创新的经验借鉴

(一)硅谷

硅谷目前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高技术园区、世界信息技术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中心,引领带动全球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一是以“流动共享”为核心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系统内各要素相互竞争、合作和反馈,促进知识学习、创意理念、技术人才、创业资本的必要流动。主要包括专业化创业服务体系、规范的资本市场、完善的契约规则、多渠道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和引进、以研用结合为特征的校企协同和以宽容失败为特色的区域文化。

二是“硅谷—斯坦福”模式中介服务组织。OTL(技术许可办公室)负责管理斯坦福的知识产权资产,主要包括受理来自大学教职工和学生的发明申请、在价值潜力评估基础上提出统一的专利申请、与企业进行专利授权协议谈判等。设立专门的技术许可办公室负责技术转移工作,提供多种动力机制和高效率的管理办法,充分强调经济效益,使大学教育研究工作与技术转移之间形成良性循环。

(二)波士顿大都市区

波士顿大都市区是全球知识高密度中心之一,目前已发展成为仅次于硅谷的美国第二大高科技就业城市、全美最大的医疗研究中心和第二大生物科技中心。

一是以“独立包容”为特征的创新生态环境。高品质教育资源、科技创新资源与高新技术产业资源的有效聚合对当地创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开放包容的社会文化、思想独立、自由交流是吸引创新人才集聚的重要因素。创、产、城融合发展模式,充分考虑创新创业文化生态软环境以及创新支撑载体硬环境的建设。

二是区域联合巩固扩大创新优势的联盟发展模式。2016年1月,波士顿市、布伦特里市、剑桥市、切尔西市、昆西市和萨默维尔市联合宣布建立“大波士顿地区区域经济联盟(Greater Boston Regional Economic Compact)”,联盟区域包括上述六个城市、一些小镇以及远离波士顿的郊区,同时还包括新罕布什尔州的部分区域,其中波士顿市位于该联盟中心。

三是交叉学科创新和知识产权共享模式。为了满足实验室交叉学科创新的需要,MIT媒体实验室(MIT Media Lab)将教育背景迥异的研究人员相互交叉,各小组每周举行固定的课题群会议,相互交流研究思路和心得。与媒体实验室有正式研发合作关系的企业有权分享实验室的知识产权、研究成果,获得技术咨询而无需支付知识产权转让费及专利费,这种知识产权共享模式大大加快了创造性研究以及高技术成果的产业化进程。

(三)以色列

以色列政府通过《产业创新促进法》集中授权给首席科学家办公室,用来统筹管理政府科研资金,有效做好对重点行业、关键技术领域的资金支持。

一是研发支持。申请企业无论规模大小,只要符合条件,政府最高可提供研发预算成本50%的支持资金。支持条件是研发项目必须由申请者执行、研发产品必须在以色列境内生产,以及研发技术的专利成果不得转让或出售给第三方。对获得资助的项目数量不设限制,要求获得商业成功的项目按一定比例偿还政府的资助资金及利息,一般是在成功之后的前3年每年偿还销售收入的3%,此后每年偿还3.5%。

二是技术孵化器资助。经首席科学家办公室批准的孵化项目可获得50-80万美元的资金支持,其中政府负担85%,孵化器负担15%。项目知识产权归创业公司所有,出资最多的以色列政府并不持有公司股权,而孵化器则可获得最高达50%的股权。因此,在孵化初期,大部分风险由政府承担,孵化器则可以在企业成功后获得丰厚的股权回报。

三是磁石资助计划。组建大型研发联盟,开展共性、基础性的技术合作开发计划。对于联盟内企业,政府最高可承担66%的研发成本;对于学术机构,可承担80%的研发成本,不设补偿归还规定。为了防止垄断,研发联盟的研究成果必须归全社会共享,不得以任何形式垄断技术或垄断价格。磁石项目具有非常严格的竞争筛选机制,对关键技术领域选取、经济回报、就业潜力等多方面进行多轮论证,重点支持生物技术和纳米技术等领域。此项政策的核心目标是在重点技术领域形成由“科学”向“产业”转移的路径,一旦进入试生产阶段,政府对研发联盟的资助立即终止。

三、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创新创意为深圳注入新动能

一是建立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的长效机制。建立基础研究稳定支持和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市、区两级财政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建立基础研究费正常增长机制,完善对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长期稳定支持机制。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基础研究重大项目,支持企业、社会组织设立基础研究基金会,通过社会捐赠、联合基金等方式筹集基础研究经费。

二是推动中外高校高水平交流合作。进一步深入研究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对标先行示范总要求,着重引进国际上最高水准的教育资源开展合作,全面提升中外合作办学质量;支持中央高校在深合作办学机构依托本部办学优势,着重与国际一流高校开展新兴学科和前沿交叉学科建设,探索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支持高校吸收借鉴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发展、大学学科建设、前沿科研突破、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最新成果,面向国际学术前沿和最高标准,开展教育、科研、技术转化、人才培养等各领域深度合作。

三是构建目标型科研项目管理体系。围绕新兴产业领域,重点聚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与生命健康、新材料、智能制造等技术领域,从基础前沿、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到应用示范进行全链条创新设计,构建对标前沿、持续支持的管理体系。改革科研组织管理和项目形成机制,采用定向组织、并行支持、悬赏揭榜等新型科研组织模式,率先面向全国开放申报。探索建立包容和支持非共识创新的制度,对重大原创性、颠覆性、交叉学科创新项目等,采用非共识评价、颠覆性评价等非常规评价体系,遴选出创新的领跑者。完善科研机构评估制度,制定符合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特点和规律的评价标准,建立长周期评价、同行评价和效能评价差异化的评价机制。

四是推动科研资源高度开放共享。借鉴韩国基础科学支援研究院实施尖端仪器共享会员制的做法,依托深圳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平台建立全市仪器设备共享会员制度。借鉴美国“大学联盟”自发互助型设备共享模式的经验,鼓励市内高校自发结盟建设仪器设备共享中心。借鉴美国密西根大学建立一对一培训制度的做法,建立用户上机前培训及考核制度,提高设备共享预约系统的账户发放门槛。探索有偿服务定价方式平衡收支,联合专业机构优化成本核算与科学定价。

【深圳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政策研究室)博士后谭洁】

[责任编辑:王小义]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