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广西-中国改革报看广西,广西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宾阳县六龙村第一书记韦金良:以村为家担使命,奋勇善战展风采

2020-05-31 18:27:14 来源: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  杨能立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 杨能立〕2018初,广西南宁市住建局城建档案馆干部韦金良主动报名来到南宁市宾阳县六龙村担任第一书记。来到六龙村后,他沉心奉献,与群众打成一片;扎实履责,稳抓脱贫攻坚;发挥才智,助推乡村振兴;奋勇为公,冲锋一线防控。始终以饱满热情解民忧,以坚定信心助民富,用真诚恒心聚民意,把六龙村当成“第二家乡”,真正成为老百姓的自家人,贫困村致富领路者,党员先锋好榜样。


一、党建引领,勇于垂范,扎实履责破解队伍关

大桥镇六龙村委处于大桥镇西北面,是离镇街较为偏远的贫困村。全村共有10个自然村,28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约9800亩。共有农户908户,3709人。村民主要收入来自传统种植业、养殖业和外出务工。开展精准扶贫之初,六龙村是一个班子严重老化、基础设施薄弱、集体经济空壳、产业发展落后村,贫困户有135户515人,脱贫任务艰巨。韦金良到村后,第一时间迅速转变角色,誓要找到贫困之根,脱贫之法。

俗话说“富不富、看支部;行不行、看党员”。六龙村是宾阳县48个贫困村之一,村委下辖6个党支部,共有65名党员。通过走访调研和工作开展,他发现首先要解开的症结,就是“班子不全、方向不清、能力不强”的“两低一高”问题:班子平均年龄高,高达55岁;干部文化素质低,大多数都是小学文化;创业干事热情低,存在怕战逃战心理。党组织凝聚力不强,党员老化严重,外出党员较多,党员活动十分单一,尤其是党员引领、先锋带头作用较弱,没有较好发挥组织力量,严重影响脱贫攻坚进程。转变组织面貌、发挥组织能力、凝聚组织力量,成为六龙村帮扶工作急需解决的问题。

为此,韦金良从抓队伍、强党建入手,统一思想凝聚合力。首先优中选优,动员和吸纳3名80后青年干部充实到村委干部队伍中,使得村委干部队伍平均年龄从55岁下降到42岁;还主动发掘,把党员培育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让队伍中有返乡经济能人、有返乡大学生,经济能力强、头脑灵活,一下就转变了村级班子结构和能力水平。此外,他还争取资金完善党建阵地。建设了独立的六龙村党员活动室,打造了先锋宣传栏、党务公开栏、党员书屋等各项设施,还联合后盾单位一对一定期开展支部联建活动,在平时开展“沐党恩、树党心”爱党爱国教育活动,创建了六龙党员先锋队,设计了六龙村先锋队徽、队旗,开设了“六龙之窗”党建扶贫微信平台,还落实了党员干部专题培训计划,开展相互评比,队伍素质不断得到提高。在他以身作则表率下,党员先锋成为六龙村乡村建设和脱贫攻坚工作中坚力量,党组织影响力凝聚力和领导作用不断提升,逐渐改进六龙村队伍面貌,还成功获得三星级党组织称号,打造了县级党建示范点,逐步实现“班子齐、作风实、本领硬、号召强”的目标。


二、完善设施,力排民忧,瞄准目标打好脱贫战

要当好驻村第一书记,就必须俯下身子融入村民当中,才能真正了解村民的所思所想、所忧所盼,为此韦金良时常定期走村入户了解村情民情。每到一家,他都亲切的与贫困户拉家常,嘘寒问暖,了解贫困户的家庭情况、实际困难和想法。遇到不理解不配合的,他就经常去、反复去,直到做通为止。整个行政村10个自然村,田间地头、巷道家中都留下他忙碌的身影,白天入户走访,晚上还加班完善资料、研究难题。他还把135户贫困户的详细信息逐个分析对照,专门制作贫困户位置分析图,据实际制定脱贫措施上墙倒排,确保每项扶贫政策都能落实到户到人。

在他的带领下,目前六龙村已顺利脱贫127户498人,无错退漏退情形,全村未脱贫人口8户17人现在也都已经达到脱贫标准,贫困人口年均收入从不足4000元提高到10900元,贫困发生率从原来的14%降到0.47%。贫困村各项十一有一低于指标都已达标,在2018年底顺利实现脱贫摘帽,脱贫成效得到持续稳固和稳步提升。

六龙村乡村建设一直较为落后,走访中,村民们反映最多的就是基础设施问题,这也是制约工作和发展的短板。“要致富、先修路”,改进设施更是重要民生。韦金良平时注意留意项目信息,多次向上级争取各类扶贫项目落地,通过尽力为群众解决一件件小事来凝聚民心,推动工作进程。在第一书记帮助下,六龙村近两年共争取到各级扶贫资金约3000万元,其中投资约1372万元建设了38公里的“村通村”扶贫道路,当前全村道路四通八达。还帮助村中建成灌区农业综合开发水利工程,确保全村9800亩农作物防旱保收;完善了六龙学校设施、新建村民休闲广场、技术培训活动中心、农家书屋、休闲绿化示范园、篮球场、综合活动室等大批基础设施。尤其是通过个人和后盾单位努力,捐助10多万元为村道安装了35盏太阳能路灯和45盏便捷路灯,解决了六龙村一直以来从没有路灯的历史民生困境,得到村民的高度赞扬。

球场积水,找第一书记;用电不便,找第一书记;儿女厌学逃学,找第一书记;田间邻里纠纷,找第一书记。村民们反映的事情越来越多。大家反映的问题和提出的困难,韦金良都一一记录,逐项尽力解决,真正把群众呼声放在心里,给出交代,成为老百姓的自家人。现在的六龙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高涨,党群关系也日益紧密,“有事找第一书记”成为村中习惯,“共产党好”成为村民说的最多的话。


三、立足发展,狠抓产业,谋求致富打好经济战

扶贫工作的另一个重点,就是要发展产业。驻村后,为了念好产业发展经,韦金良时刻思考脱贫和致富问题。六龙村基础产业薄弱,集体经济空壳。光靠自身发展,能力不足,风险较大,必须引进外部力量,其次还要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让大家自发参与到脱贫致富当中来。通过多方考察,他创新性提出“三个进村设点”的引资标准,实施“龙头企业进村设点、市场科技进村设点、厂房基地进村设点”,利用企业进村托底帮扶。驻村以来,他克服困难,利用各种关系和力量,帮助六龙村成功引进了5家龙头企业进村落户帮扶,覆盖优质稻、糖料蔗、中草药、养鸡等全村各式产业类型,规划了发展蓝图,打下了优质基础。

企业进村了,基础打好了,还要让贫困户共同致富才是最终目的。为此,韦金良逐户动员、因户施策,想方设法鼓励支持贫困户参与共同发展。在第一书记的帮助下,逐渐转变了大家之前落后的发展观念,通过引进龙头企业,打造扶贫车间、土地流转、提供种苗技术、提供务工岗位等方式,使贫困户从不想干、不敢干向我要干、干得欢转变,村中发展氛围浓厚,引进了火龙果、沃柑、蜜柚、养鸽、养鸭、龙眼等其他丰富品种,发展势头和效果显著。通过产业当前已带动超过70户贫困户脱贫增收。此外,通过“企业+村集体+贫困户”的模式,还帮助成功打造了村集体“双高”糖料蔗、中草药种植、养鸡等4个大型产业基地,带动全村种植糖料蔗超过2000亩,中草药超过1000亩,是广西首批25个自治区级中草药示范基地之一。2020年3月底村集体经济已收入进账达69.2万元,全年毛收入有望突破120万,产业“造血”功能初现,打造和形成“种养结合、产业观光、特色品牌、长期有效”的产业发展格局,逐步走出一条成功的脱贫致富路。


四、舍身忘我,直击一线,奋勇冲锋打好防疫战

2020年春节期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大家措手不及,但是正是六龙村打下的良好队伍、工作基础,成为冲锋一线、守护家园的保证。作为第一书记,韦金良率先主动放弃休假,第一时间回村带领干部群众筑牢阻击病毒防线。他逐户摸排、带头值夜,多方筹措物资,筑强防控疫情的坚强堡垒,让党旗在一线飘扬。

在紧张的防疫战斗中,他还不忘记融合脱贫攻坚、扫黑除恶、乡村服务、安全维稳等各项工作。专门走访、协助解决村民因疫情出现困难,抓防控也抓生产,想方设法降低疫情对大家的影响。村民黎某因为疫情被居家隔离,农时耽搁,情绪很不稳定,韦金良带领服务队员主动帮助他养鸡、砍运甘蔗;贫困户黎国生由于疫情无法返工上班面临失业,第一书记亲自和务工企业沟通协调解决。贫困户黎云山养的肉鸭销售不畅,韦金良又帮助开展爱心团购、联系市场化解困境等,此外他还带头帮助村民购买生活物资,抓紧及时帮助实现扶贫车间、产业基地、村民的复工复产。在第一书记表率下,村民们都自发相互监督、主动防控,村中井然有序,干群关系空前团结,党组织和党员的威望日益高涨。

驻村两年多来,韦金良以决战决胜之心,用实际行动做了大量实事、好事,取得了成效、树立了威信、凝聚了人心,赢得了全体村民的一致拥护和赞扬。他用无私奉献、率先垂范、精诚团结的精神,树立了标杆,真正成为脱贫攻坚领路人、老百姓的贴心人、乡村振兴铺路人、防疫战斗的先头兵,是共产党员的好榜样。经验报道多次登上人民网、新华社、中国乡村报等各级媒体平台,获得大家关注和肯定。在他的帮助下,现在的六龙村,党组织威望号召力强,党员干部队伍干劲强,村民脱贫致富愿望强。脱贫成效稳健、产业发展兴旺、持续动力强劲,正朝地方名片、特色基地、宜居乡村顺利前进。

[责任编辑:李寒江]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