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2020-05-28 15:15:03 来源:本网专稿 

——访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佛山市委副书记、市长朱伟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杨邵灵

全国人大代表、佛山市委副书记、市长朱伟在分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发言。(王辉 


“站在经济总量过万亿元的新起点上,佛山将在深化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的基础上,积极谋划建设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深入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六大工程’,努力推动佛山由制造大市向制造强市转变。”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佛山市委副书记、市长朱伟在接受记者远程采访时充满激情地表示。

一汽大众佛山分公司车间


加速向高质量迈进规上工业总产值居全国第6位

据了解,2019年,佛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751亿元,迈进国内经济总量超万亿城市行列,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17位;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32万亿元,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6位。

朱伟代表表示,2019年佛山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喜人成就,是因为多年以来,佛山始终坚持以制造业立市、兴市,成为万亿级城市中罕有的以制造业为主导、工业占比近六成的城市。

特别是2015年12月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成为全国唯一的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以来,佛山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两条腿”走路,直击转型升级的难点痛点和关键点,极大激发了市场和企业发展活力,新旧动能转换成效显著,制造业加速向高质量迈进。 

顺德北滘美的微波与清洁事业部车间


制造业挑大梁勇担当为抗疫情稳经济贡献力量

朱伟代表说,今年以来,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佛山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能够保持总体稳定,并为国内外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支援,制造业在其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顶梁柱”作用。

一方面,制造业作为佛山经济的“压舱石”,带动全市经济展现出较强的恢复能力和韧性。1-4月,佛山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3.9%,好于全国、广东省平均水平,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进展的3月,全市工业生产迅速反弹,规上工业增加值较去年同期增长19.5%,较1-2月大幅回升24.4个百分点,在广东省制造业第一梯队中率先恢复。

其中,部分先进制造业快速增产增效,增速达到两位数,如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增加值增长14.5%、医药制造业增长12.5%、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增长11%、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10.4%。

同时,工业企业特别是全市7347家规上工业企业的迅速复工复产,加快推动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配套服务业加快复工复产,整体带动了大量劳动力返岗就业,为全市保居民就业、保市场主体、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持,对稳住全市经济发展大局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另一方面,制造业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重要物资保障,展现了佛山这座城市的责任担当。佛山制造业门类齐全、基础扎实,产业链配套完善,在国家需要、市场需要的时候,能够及时调整生产计划,优先保障疫情防控需要。

疫情发生以来,佛山市防疫物资生产企业从疫情初期的8家增加至82家以上,医用口罩每日产能提升到4000万个,防护服每日产能达1.5万件,累计向国外、省外城市提供防疫物件超56万件,超额完成国家和省各批次调运(拨)任务,共收到国务院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省疫情防控指挥部等发来的感谢信35封,这也是国家和省对佛山制造业的充分肯定。

广东坚美铝材集团车间


深入实施“六大工程”推动佛山向制造强市跨越

朱伟代表表示,站在经济总量过万亿元的新起点上,佛山将充分发挥制造业基础优势,在深化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的基础上,积极谋划建设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步伐,深入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六大工程”,扎实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努力推动佛山由制造大市向制造强市转变。

一是实施“强核工程”,充分激发制造业创新活力。加快构建“一环创新圈”创新平台体系,高标准规划建设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优化提升佛山国家高新区发展,积极争取国家、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户,加强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创新平台。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行动计划,加快形成创新型领军企业“顶天立地”、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格局。着力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重点加强智能制造、新一代电子信息、新能源电池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尽快形成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科技产品和装备。

二是实施“立柱工程”,打造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做大做优装备制造、泛家居2个规模超万亿元产业集群,做强做精汽车及新能源、军民融合及电子信息2个规模冲五千亿元的产业集群,着力培育智能制造装备及机器人、新材料、食品饮料、生物医药及大健康等4个规模冲三千亿元的产业集群,加快形成“2+2+4”产业发展新格局。扎实推动一批中小微企业“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发展提升一批“专精特新”行业骨干企业,巩固壮大一批大型龙头企业,形成大中小微企业有机结合、专业分工的良好发展局面。

三是实施“强链工程”,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在优势传统产业开展“稳链、控链”,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补链、建链”,加快引进一批促进产业集聚发展的关键项目,精准施策留住可能外迁的产业链关键节点企业,推动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强化产业链安全性和自主性。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制造业产业链和服务业产业链相互促进、共同提升。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促进“5G+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创新应用,建设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一批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培育发展网络化协同研发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等新模式新业态,加速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进程。

四是实施“优化布局工程”,拓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空间。高标准做好产业规划,确保全市产业发展保护区产业用地规模不少于350平方公里。打好村级工业园改造升级攻坚战,坚持连片化推进“三旧”改造,对用地效益低下的区域进行整合,改出一批千亩乃至万亩的产业发展空间,集中打造若干个现代化产业集聚区和现代主题产业园。

五是实施“品质工程”,着力打造中国制造品质标杆。以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为抓手,持续深入实施“以质取胜、标准引领、品牌带动”三大战略,开展“百城千业万企对标达标提升专项行动”,全面开展不合格产品清零行动和重点行业质量提升行动,鼓励企业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强化个体品牌和区域品牌建设,实施佛山精品培育工程,培育更多“百年老店”,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推动佛山制造业发展迈进质量时代。

六是实施“培土工程”,着力营造有利于制造业发展的一流环境。创新探索有利于制造业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落实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减税降费政策等政策措施,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用电、用气、用水、用人、物流等成本,打造全国制造业成本“洼地”。大力推动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等战略性、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与大湾区城市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现代化基础设施支撑。

[责任编辑:张海莺]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