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湖南-中国改革报看湖南,湖南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抢抓发展新机遇 推动产业多点布局

2020-05-28 10:58:38 来源:中国改革报 

 

——访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发改委主任胡伟林

□ 田拥军

□ 本报记者 邢成敏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新基建、六稳、六保、应保尽保等关键词广受关注。湖南省将如何抢抓新机遇,布局新基建,落实好“六稳”“六保”任务?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发改委主任胡伟林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上述热点问题作出解答。

超前布局新基建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以5G等为代表的新基建,既是当前稳定增长的有效抓手,也是未来发展数字经济的基础条件,更是拉动产业转型升级、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胡伟林说,近年来湖南超前进行新基建布局,在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形成了一定的先发优势。下一步,湖南将抢抓国家加大新基建投入的政策机遇,坚持项目和产业两手抓。

一是加大新基建项目投入力度。计划今年布局建设3万个5G基站,启动园区工业互联网、“城市大脑”数据中心建设,推进大中城市规模组网,进一步加大新能源汽车和充电桩推广力度。“据初步估算,这方面年度新增投资将超过100亿元。”胡伟林说。

二是研究制定全省新基建“三年行动计划”。坚持以系统思维、创新思维,统筹规划全省新基建区域分布和重点领域,大力争取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户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和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

三是加强相关产业创新链条布局。立足现有基础条件,在5G、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轨道交通、车联网、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等相关产业领域,加快完善支持政策,强化创新应用试点示范,优先引入一批科技创新人才团队落户,支持龙头企业在科创板、创业板上市,带动产业集群加速壮大。

守好“六保”底线

稳住经济基本盘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主要是因为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我国发展面临一些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只有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守住“六保”底线,才能稳住经济基本盘。

“‘六保’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也是必须守好的底线。”胡伟林说,湖南聚焦“六保”任务,前期实施的一系列举措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下一步将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抓细抓实。

“目前,湖南规模以上工业、服务业企业基本实现满岗复工,现阶段的重点是从复工复产转向全面稳工稳产,稳住就业基本盘。”胡伟林表示,湖南将通过以工代赈、设置公益性岗位、扩大国有企事业单位招聘规模等途径,解决好贫困群众和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问题。同时,利用好“湘就业”等服务平台,畅通就业供需渠道,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

胡伟林说,今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湖南将重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确保实现脱贫目标;扎实推进“六个全覆盖”工程,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大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力度;针对在疫情期间受到冲击的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打好企业帮扶政策“组合拳”,特别是落实好纾困、减税、减免房租、融资支持等各项政策;持续抓好产业项目建设,深入推进“135”工程升级版,抓好新兴产业孵化延伸,培育一批新的市场主体。

“作为农业大省,湖南将确保今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150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600亿斤以上,并对现有产业链进行系统梳理,找准产业链供应链的断点和堵点,持续推进延链补链强链。”胡伟林表示,针对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等优势产业链,将进一步引导上游产业集聚,提升本地配套率,支持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大力实施核心零部件和关键技术国产化替代。

抢抓新机遇

培育新动能

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冲击,疫情过后,如何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如何在危机中发现新机遇、培育新动能?

“疫情冲击之下,我们发现了产业链中的一些短板,也看到了产业格局变化的一些新趋势。”胡伟林说,湖南省委省政府在疫情暴发之初,就部署专题研究,并着手开展了一些工作。

据胡伟林介绍,目前,湖南已形成了3个万亿元级产业、11个千亿元级产业,二十大新兴优势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产业在国内甚至全球都具备一定优势。“下一步,湖南将把产业格局变化趋势与产业优势结合起来,支持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具备一定优势的产业企业开展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攻关,加快补齐短板领域和‘卡脖子’环节。”

——对于新材料、信息安全、电子元器件等一批既有发展基础、又有市场前景的产业领域,实施“延链、强链”工程,加快打造国家级产业集群;支持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产业顺应疫情带来的数字化、智能化趋势,进一步做大做强。

——加快长株潭创建国家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将其打造成全国一流的装备制造核心区、先进制造业核心区、智能制造示范区和自主创新示范区;继续抓好“两山”(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和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两个创新产业孵化平台建设,培育一批龙头企业、独角兽企业;持续推进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针对疫情后人口流动、就业取向的变化,大力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

——一如既往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支持企业开展国际竞争合作,继续落实省领导联系产业链制度,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持续强化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融合构建,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市场化应用;坚持人才引领战略,引进一批掌握国际先进技术、能够推动产业发展的高端科技人才。

(本文刊登于2020年5月28日中国改革报第2版要闻页)

[责任编辑:何朝晖]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