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福建-中国改革报看福建,福建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第二届福建省城乡垃圾分类工作交流研讨会在福州召开

2020-05-25 10:55:49 来源:改革网 黄厚新

    改革网5月25日讯 疫情的阴霾刚刚开始消散,全国就掀起了垃圾分类的热潮。5月23日,在北京自然之友公益基金会、万科公益基金会、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福州市社会组织创业园的支持下,福建省环保志愿者协会在福州召开了以“多元参与,共促社区垃圾分类和减量”为主题的第二届福建省城乡垃圾分类工作交流研讨会,邀请了来自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科研院所、物业、媒体、公众等相关群体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本次交流研讨会旨在推进福建各地区垃圾分类的工作,通过深入交流探讨,更好地发挥在地社会组织力量,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和模式,拓展福建各地区垃圾分类在社区落地实施的广度和深度。

多方联合,助力福建垃圾分类

会上,福建省环保志愿者协会常务副会长李良发布了2019年福建垃圾分类优秀案例报告,并为福建省壹起分社区计划行动网络的首批成员授予2020年壹起分伙伴证书,发放壹起分项目技能包和证书。项目希望通过联合福建各地的社会组织/志愿者团队,深入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宣教活动,提高公众参与度,激活更多关注城市社区垃圾分类的公益组织,促进该领域民间力量的发展。

调研一线,与垃圾分类面对面

福州市人大专职委员孙国操在发言时表示,作为垃圾分类工作的见证者和践行者,她深切地感受到这项工作的开展力度,法规出台,后端设施,分拣屋等等,投入大、行动快,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在深入一线社区开展调研的过程中,她认识很多热心的环保志愿者,她们在自己的岗位,在居住的社区,在各自的家庭默默地支持,通过环保公益联合行动,聚拢了全社会的力量攻坚克难,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下一阶段的工作,她认为,社区垃圾分类工作要始终贯彻“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以党建为引领,社区基层党组织,聚合多方资源,加大宣教工作力度,减少外卖、快递、购物等行为带来的一次性塑料垃圾,在家庭源头上控制垃圾产生,在城市层面上控制垃圾总量,共同营造“垃圾分类人人做,做好分类为人人”的社会氛围。

转换定位,助力街镇分类工作

福建省环保志愿者协会厦门代表处、厦门好猫生态中心项目主管邱竹佳表示,在现实中,为什么社区垃圾分类会有冷有热?社会组织应该如何更好地参与其中?好猫的第一条成功经验是用好考评这根“指挥棒”。作为厦门市思明区的第三方垃圾分类考评单位,只对政府负责,以居民参与率等结果性指标为导向,召开联席会议,压力逐级传导,最终形成一盘棋,极大调动了各级各部门、乃至居委会等社区各类相关方的积极性。好猫的第二条成功经验是巧妙地利用了文化的魅力,打造了国内首支垃圾分类主题乐队--拾青乐队,创作了《最美垃分人》等视频、音乐等作品,点击量破1000多万,受到多个媒体的转载,营造了浓厚的垃圾分类氛围。

学用工具,构建垃圾分类系统

垃圾分类是个系统工程,福建省环保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黄厚新表示,大家要学会使用行动网络所提供的壹起分产品,报名参加壹起分线上线下赋能培训课程,集中团队力量打造壹起分社区。黄厚新还借助MAX模型提醒道,社区垃圾分类系统主要包含了运营保障、组织协调、培训宣传、督导考评这四个方面工作,如果各块工作没有均衡推进,垃圾分类系统就很容易出现倒退,甚至崩溃。为此,我们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在地力量,利用在地条件,支持参与构建可持续的社区垃圾分类系统。

难点梳理,交流指导落地推进

在福建省环保志愿者协会副会长郑棣健主持下,参会各界人士围绕“在垃圾分类社区如何落地推进”这一主题进行深入交流分享。针对各地区情况,来自福州、厦门、三明、南平、宁德、龙岩等地的志愿者提出了自己在社区垃圾分类工作中遇到的难点,志愿者们与环保专家、讲师团一起共同探讨了应对的解决方案。

针对各地垃圾分类推动力不足问题,福建省环保志愿者协会专家讲师、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新闻中心主任播音员高山表示,福建壹起分社区行动网络可以融合国家、省市要求创建绿色家庭、绿色社区、绿色单位的要求,争取政策支持,深入一线为热心环保人士、家庭、单位等发放“绿色家庭”、“新时尚家庭”等证书,树立、展示先进典型。同时,要有产业发展的思维,聚合个人、团队的力量,通过良性诱导,形成绿色生产、绿色消费良好的氛围。

郑棣健副会长在总结发言中肯定了此次研讨会采用线上线下同步传播交流方式,信息量大,服务层面广,它集合了福建各地环保组织、环保企业以及众多优秀社区的绿色正能量,福建壹起分社区行动网络将继续发挥平台的诸多功能,为各地提供专家指导、项目对接、案例呈现、表彰展示、产品推介等服务,拓展垃圾分类等环保志愿服务事业。(黄厚新)

[责任编辑:武艳杰]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