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野蛮生长” 民宿业亟待树立“信”规矩

2020-05-22 10:00:00 来源:本网专稿 

□中国改革报记者 吴限

收费高、态度差、安全隐患多……日前,华商网以《“野蛮生长”的民宿亟待步入正轨,三问民宿监管》为题,报道了西安市及周边民宿诸多问题,引起热议。在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布的西安首批“精品”和“舒适”民宿名单中,多家是报道中提及的“问题民宿”。

民宿作为一种新兴经济模式,既让居民盘活了闲置的住房资源,又为消费者通过民宿感受当地风情提供了更多途径。民宿共享经济在井喷式发展之余,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民宿业遭遇重击,一时之间,民宿业业务量呈现断崖式下降,整个行业的发展步调被打乱。不仅如此,安全、卫生等问题频频发生,让原本下滑的民宿经济面临更多隐忧。为了促进新业态健康发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亟待为民宿业树立信用规矩,使其避免“野蛮生长”。

“诗和远方”变味了?

民宿业“乱象丛生”问题频发

在早前一项旅游调查中,有部分消费者认为,相比于一切都被标准化的传统酒店,民宿不论是在个性化的房间布置,还是在价格方面都具有一定优势,民宿渐渐成为让不少消费者倾心的“诗和远方”。

然而,围绕民宿所产生的问题与争议却一直存在。2019年9月,市民小茜通过途家民宿预订了辽宁营口的一家民宿。国庆节期间,小茜一家驱车15小时抵达民宿所在地华晟海安北苑A区,准备入住后早点休息。房东却临时打电话,让舟车劳顿的这家人改去3公里之外的另外一个小区,“此前预订的6楼也变成了27楼,户型也不一样,墙壁上还破了个洞。”除了小茜在此次“民宿体验”中遭遇的问题,针孔摄像头的偷窥问题、床单等屋内用品不干净的卫生问题等亦屡见不鲜。

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共享住宿发展报告2019》显示,2018年我国共享住宿市场交易额为165亿元,参与房客数达到7945万人,从业者人数超过400万。为何种种乱象问题一直蔓延?如何让快速发展的民宿成为消费者的安心之选?

对于消费者最常投诉的“出现问题,平台就推卸责任不管”这一痛点,北京京航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甍认为,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合同法》,所谓“免责声明”涉嫌格式条款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该条款应无效。民宿平台与众多商家(经营者)有合同关系,并收取了相应的佣金或管理费。因此,民宿平台应承担相应责任。“如因房源虚假导致消费者利益受损,甚至人身受到伤害,消费者可追究商家(经营者)及平台的民事责任。”

诸多隐患如何治理?

加强监管为民宿业树立标准

“民宿业作为乡村振兴、精准扶贫、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产业,在壮大旅游产业、增加旅游收入、促进乡村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民宿业的爆发式增长,让其存在的隐患变得更为凸显,一些民宿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业内人士表示,一些地方相关部门落实监管责任不到位,部门之间协调不够。民宿业监管出现真空现象,一些违法违规问题屡见不鲜,影响其健康发展。

其实,早在2017年10月,国家有关部门就发布了首个民宿国家行业标准;2019年7月,文化和旅游部发布了新版《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对民宿建立了评星机制,将原来旅游民宿等级由金宿、银宿两个等级修改为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3个等级,并明确了3个等级的划分条件,而评级的标准倾向于细节的处理,在安全和卫生上均有所侧重。此外,还提出了旅游民宿评定实行退出机制,经营过程中出现相关违法违规事件、日常运营管理达不到或不符合相应星级标准要求的民宿,都将被取消“星级”。

“文件属于指导性的规范,并没有行政强制实行的功能,不具备法律效力。要想民宿行业彻底走出灰色地带,实现真正的有法可依,仍需要从法律层面出台条例,以确保民宿的安全和卫生。”华美酒店顾问有限公司首席知识管理专家赵焕焱表示。

今年1月,在重庆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重庆市人大代表、渝北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唐丽华建议,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和规范民宿市场,加大监管力度,建立多部门联合监管机制。她建议成立由市商务委牵头,公安、规划资源、税务、城市管理、市场监管、司法、文旅等部门组成的民宿市场发展和规范管理工作协调推进小组,制定民宿行业规范管理文件,搭建统一的网络服务监管平台,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专家表示,民宿在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需求,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作用不可估量。有关部门应把民宿纳入监管范围,推动形成部门间监管信息共享机制,实施监管联动,不折不扣落实监管职责。同时,相关民宿平台要兢兢业业当好“守门人”,深度参与到民宿共享的诚信经营中去。

危机之下如何“重生”?

多地采取举措应对难题

5月11日,媒体报道了西安及周边民宿现状后,引起各部门高度重视。相关媒体评论称,“这无疑是疫情之下,民宿业面临的又一次危机。”对此,西安市场监管部门对报道中民宿存在的餐饮问题、物价问题进行了及时查处。此外,长安区和鄠邑区市场监管部门对其他带餐经营的民宿进行检查,进一步规范市场。

业内人士分析说,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选择民宿,但不得不承认,选择民宿是有风险的,民宿选得好不好,有时得靠运气。近年来,民宿业的问题频发,此前各地出台过相关政策,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治理,加快标准化进程和加强行业监管已然成为现阶段民宿业发展的关键词。

2019年3月正式实施的《珠海市经济特区旅游条例》明确了民宿的准入门槛及分类管理措施。规定开办民宿实行登记制度,市政府应当制定民宿管理办法。明确民宿经营者应当按照规定配置消防设施、安装住宿登记系统。

2019年10月,北京市发布《关于规范互联网发布本市住房租赁信息的通知》,要求互联网平台依法审核、管理住房租赁信息,展示发布机构、企业的信用信息及合同示范文本等内容,不得出现违法违规、虚假、重复和“僵尸”房源信息;建立互联网租赁信息综合治理工作机制,加强部门联动监管。

今年3月,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山东省发改委等十四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旅游民宿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开展执法检查、协同监管,规范市场秩序,打击恶性竞争、虚假广告和价格欺诈等违法违规行为。

展望“后疫”时代,如何“破冰”也是民宿行业需要面临的挑战,江苏省旅游学会副会长、南京旅游学会名誉会长邢定康认为,“后疫”时代能否化危机为机遇,将是民宿“掌舵者”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的必修课。

南京晓庄学院旅游与社会管理学院副院长涂玮认为,在当前形势下,民宿“掌舵者”们要开拓思路,努力创造安全的环境,全面提升自身“吸引力”“服务力”,激发游客的“消费力”。


[责任编辑:张海莺]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