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社会与疫情应对:公益与社会企业——老龄社会30人论坛专题研讨会(21)举办

2020-05-18 21:32:29 来源:本网专稿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讯记者李宏伟报道 5月15日晚,老龄社会30人论坛专题研讨会(21)以线上直播的方式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老龄社会30人论坛、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中心和中国社会企业与影响力投资论坛联合主办。本次专题研讨会由老龄社会30人论坛2020年度轮值主席、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主持,多位公益领袖、社会企业学者专家、社会企业创业者、影响力投资家就老龄社会所面对的社会问题尤其是养老问题、社会企业未来发展、不同形态企业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公民社会研究中心主任、老龄社会30人论坛成员袁瑞军表示,社会企业在全球并无一个统一定义,但具有一些基本共识,可以简单概括为“3+N”模式,可从广义和狭义角度加以认识和区分。广义而言,目前全球的社会企业包括共益公司、社区利益公司、社会事业型等不同亚类。其中,英美新自由主义与欧洲社会民主主义的社会企业发展具有不同发展模式。英美社企更多地作为企业的亚类,偏重利益相关方视角,代表着从股东至上到负责任资本主义的演进趋势;欧洲社企更多地被看作是第三部门的组成部分,更偏重社会弱势群体导向,是社会经济或包容性经济发展的主要基础。而我国具有悠久的儒商传统和深厚的公有制经济发展历史,越来越多的优秀社会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发展壮大,影响深远,潜力巨大。社会企业代表着人类社会的演进方向,兼顾经济和社会价值的混合价值组织的优势将日渐显现,必将成为养老等社会服务业的主流模式。

北京生前预嘱推广协会秘书长王博介绍了生前预嘱与缓和医疗,并表示,缓和医疗不等于放弃希望、等死,适用于任何年龄和严重疾病的任何阶段。根据WHO于2018年2月公布的数据显示,每年约有4000万人需要缓和医疗,其中78%的人生活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但是全世界享有缓和医疗服务的需要者仅占大约14%。随着非传染性疾病负担的加剧以及人口日益老龄化,全球缓和医疗需求将继续增长。在中国,缓和医疗的供需缺口极大,完善规章制度、建设科学体系刻不容缓。

北京生前预嘱推广协会总干事、北京公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老龄社会30人论坛成员王瑛表示,社会企业的组织形式在养老领域发展中至关重要。北京生前预嘱推广协会自1989年以来发展和积累了许多资源,愿积极推动社会企业发展和贡献价值。

北京十方缘公益基金会秘书长方树功表示,目前中国重症、临终老人有4000多万,他们不仅需要医疗护理、生活护理与社会支持系统,也需要心灵呵护和精神慰藉。老人心灵呵护方法和技术包括身体的陪伴、思想的陪伴以及心灵的陪伴。提高老人心灵呵护服务质量依靠于义工标准、团队标准与行业标准,十方缘通过组织线下与线上培训来提高其服务质量,从而实现规模化满足老人不同需求。十方缘倡导把临终关怀纳入医保体系,让心灵呵护成为一种职业。让所有老人能要得到生命关怀,从而使整个社会形成一种爱与陪伴的文化。为了解决4000万重症、临终老人心灵呵护的问题同时有八种模式在推动。

乐退族创始人兼CEO肖利军表示,中老年人面临的问题,并不是找到了一个老伴,学会了某一项技能,或给她送了一个福利,就可以感到幸福或者开心的,由时代导致的理念冲突才是他们不开心的源头,需要从心态和理念着手进行教育,引导他们改变心态,打开眼界。乐退族打造的有一款产品中老年网络大学,凭借其优质的产品功能和服务能力,吸引了全国老年大学机构、教师的踊跃加入,各地学员随时随地在线学习。疫情发生后,乐退族通过推出系列公益直播课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中老年人宅家禁闭的焦虑,提升身心的愉悦感。乐退族致力于构建中国中老年人最信任、最喜爱的生活聚集地,并充分激活他们的主动性,实现互助传递快乐。

禹闳资本执行董事方巍表示,近几年,影响力投资由发达市场经济体的慈善基金会发起,得到传统金融投资机构和家族财富管理机构的积极响应,如今已成为欧美发达国家主流金融投资机构和家族财富管理机构资产配置的一种方式。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迅速加深,康养服务也成为了服务刚需,加大了健康养老行业的供需缺口,加剧了政府支出压力。养老产业创业者应整合多方资源,根据不同人群属性,不同场景,不同产品,挖掘银发人群的细分需求。

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中国社会企业与影响力投资论坛荣誉理事、老龄社会30人论坛成员徐永光表示,有效解决老龄社会养老刚需问题的主流,包括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今天我们从公益和社会企业的视角,不是主流,但很重要。让老年人有尊严、不痛苦地死去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关注、倡导和推动的事情,应有效结合缓和医疗与临终关怀,从而节约公共医疗资源与家庭财务压力。社会企业是用商业模式来解决社会痛点,应守住三个底线,即社会目标和环境目标是社会企业的不变使命,还有财务可持续的目标。

最后,原新表示,公益、影响力投资、社会企业与生前预嘱、缓和医疗、临终关怀是可以进行有效结合并且落地实践的。社会企业是要赚钱的,公益是要花钱的,社会企业不等于公益,也不等于慈善。

[责任编辑:张海莺]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