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四川-中国改革报看四川,四川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聚焦四川两会】省政协委员罗友平:加快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大传染病应急防治与科研医院

2020-05-11 17:27:21 来源:本网专稿 编辑:李艳婷 

如何加快建立应对公共卫生危机,如何建设重大传染病应急防治与科研医院?在政协四川省十二届三次会议期间,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王泽勇采访了四川省政协委员、民盟省委常委、省统筹城乡研究会会长、研究员罗友平。


记者: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冲击,罗友平委员牵头撰写《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危机 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大传染病应急防治与科研医院的建议》获中共四川省委彭清华书记、王一宏常委重要批示;目前已列为省两会提案。请问您撰写此报告的初衷是什么?

罗友平:2003年“非典”期间北京市建立“小汤山”临时野战医院,两个月内收治了全国七分之一的非典病人,而参与治疗和护理的1383名医护人员无人被感染,在战胜“非典”疫情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立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战略区位,借鉴“小汤山”医院建设经验,建设重大传染病应急防治与科研医院,既是着眼大局应急防治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区域应急医疗科研水平的长远之举。

记者:在成渝双城经济圈战略背景下,如何推进重大传染病应急防治与科研医院建设?

罗友平:随着《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川渝卫生健康一体化发展合作协议》的签署,建立成渝地区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联防联控机制,共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防控指挥中心、医疗物资储备中心、演练培训中心,建立卫生应急和传染病疫情信息共享机制等已提上日程。我们要做好区域统筹工作、画好“施工图”,确定好建设模式、目标以及建设路径。

罗友平委员提出了具体建议:一是建设模式。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建议重大传染病应急防治与科研医院由四川联合重庆向国家申报,四川与重庆共同合作举办。同时,寻求与国家部委及国际的合作,做到资源共享、开放包容,高起点、高标准推进。建议我省建设一个国家级应急防治中心(成都),两个省级应急防治中心:川东北片区(依托川北医学院,设在南充)、川南片区(依托西南医科大学,设在泸州)。二是建设目标。参考非典之后建立的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建设经验,规划建设一所集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指挥、科学研究、临床治疗于一体的综合性专门医院。三是建设路径。选址。参照“小汤山模式”,坚持隔离传染源的原则。要么另选新址按照临时野战医院模块化设计建造,比如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要么依托医院旧址改造建立应急隔离病区,如河南、广西等地做法。规划。医院的建设应同步规划疾病预防控制实验室、生物安全实验室、活细胞工作站、临床实验室及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中心。借鉴上海市的做法,除常设病床外,应预留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空间和相应基础设施,便于短时间内搭建临时病床,满足突发事件的需要。储备。应投资引进一大批用于诊疗和实验的先进科研设备,除医院正常运行的医护人员及物资储备外,要加强应急医疗救援物资和队伍的建设储备,一旦遇到突发事件可按任务需求临时“拼装”,随机调用、组合和链接,形成快速反应、处置灵活的专业医疗队伍。

 

 


[责任编辑:]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