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福建-中国改革报看福建,福建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福建厦门:改革助推高颜值生态花园城市建设

2020-05-07 15:24:18 来源:改革网 谢代文 林冰冰 林海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讯 2020年1月22日,住建部公布2019年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名单,厦门市被正式命名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这也是福建省第一个获得此殊荣的城市。4月22日上午,厦门市市政园林局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通报了这个消息。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是目前我国评价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最高荣誉,是城市建设、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集中体现。厦门创城之旅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用生态文明之匙,开启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城市之门,以“铁腕”政策打响了一场生态保卫战,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不断前行,不仅为厦门市民交出一份高质量的“绿色答卷”,还为全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探索出系列优质经验,打造了独一无二的“厦门生态样板”。

先行先试,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早在2013年,厦门市委、市政府就提出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目标。后因2016年强台风“莫兰蒂”影响和2017年厦门会晤重大活动保障而延缓申报工作。2018年,厦门市委、市政府再次提出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并写入2018年和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

▲厦门市园林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伟军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情况。

2016年5月至12月,为了推动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创建工作,厦门市委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围绕厦门“两个一百年”愿景和战略规划,编制符合厦门特色、适合厦门实施的《厦门市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暨厦门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行动方案》。

该方案以“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完善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共同建设生态文明”作为“纲”;以“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建立健全环境治理体系”作为配套制度,并与“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健全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体系”等制度共同构成厦门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网”,厦门生态文明建设步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

实施“跨岛”发展战略、生态控制线划定、生物多样性保护、山体生态修复、溪流水体生态修复、近岸海域及湿地生态修复、“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城市双修”试点建设,厦门在创城行动上启动了一系列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大力开展园林绿化建设,构建高颜值城市绿地系统和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体系……这一个个创新举措,让厦门的生态文明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走在全国前列,也为全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探索出有效的经验与做法。

惠及民生,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生态

5月的厦门,红花白鹭,青山碧海。筼筜湖水中,数以万计的鱼类悠游自在;鼓浪屿上,一幢幢红房子镶嵌在花红柳绿中;五缘湾内,数百只水鸟或在水面蹁跹,或在岸边静栖;植物园里,雨林中植物密布,万石涵翠;环岛路畔,流连赏景的市民游客络绎不绝……,2089平方公里的厦门,处处呈现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画卷,生动诠释着生态文明城市给市民带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厦门串联“八山三水”的健康步道成为市民休闲旅游健身好去处

生态文明建设,贵在创新,重在建设,成在持久。如今的厦门,每一寸肌肤都被绿色浸润,居民无论住在何处,步行15分钟内即可到达一个公园,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提高到13.23平方米,全市建成区绿地率达40.42%。

串联“八山三水”的健康步道,给市民提供了一个集休闲、健身、旅游、通勤等功能于一体的步道系统,充分展示了厦门创建活动的一大特色。厦门沿海边的环岛路绿道依山傍水,风景如画,成为厦门国际马拉松赛经典赛道,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赛道;云顶路中国首条7.6公里空中自行车快速道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截至2018年底,全市已完成绿道建设总长度511.8公里,全市绿道网进一步完善。“开门见绿,低碳健康,悠闲放松”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厦门市民绿色生活方式的写照。

“虽然厦门市创建获得成功,但是对照专家组提出的问题以及园林绿化的三大指标,厦门市仍有短板,还需努力。” 厦门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领导工作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市市政园林局副局长王伟军告诉记者。2020年,厦门将完成新增或改造提升城市园林绿地面积400公顷,完成40公里绿道建设;完成省、市下达2020年宜居环境和“双千亿”建设任务,完成省林业局和省绿化办下达的2020年国家森林乡村和省级森林城镇、省级森林村庄、义务植树等建设任务。

生态建设再发力,打造高颜值态花园城

“一城春色半城花,万顷波涛拥海来”、“抬头仰望是清新的蓝,环顾四周是怡人的绿”……2017年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厦门诗一般的语言,这也是国家领导人对厦门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成果最精辟的概括以及最深情的褒奖。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成功创建,对厦门不仅是巨大的鼓舞与鞭策,更是一个崭新的起点,厦门吹响了迈向“高颜值生态花园之城”进军的号角。

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胡昌升为生态建设再提新要求,强调厦门的高颜值生态花园之城建设就是要既能养眼,又能养脚,还能养心,就是能看得见、走得进、更能受益,让老百姓获得实实在在的幸福感。随着厦门创建的成功,以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升级版评价标准“公园城市”为目标,按照“间绿透绿、显山露水”的绿地建设理念,厦门加快调结构、补短板,推动高素质高颜值和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建设。

▲厦门绘就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

王伟军说:“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后,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再发力,调结构、补短板是我们下一步要做的工作。”厦门已规划制定出跟国家发展体系相互协调的2020-2035城市空间规划,保证绿地空间同步发展;同时进一步对标国际国内先进城市,出台史上最严格的保护条例和配套政策,从法律体系上保证生态体系制定措施的顺利实施;此外,还注重基础保障能力建设,构建以健康步道为主体的绿道体系。在巩固创生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全市林相改造,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把厦门市建成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先行区、示范区。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厦门正以建设高颜值生态城市、岛内大提升岛外大发展为契机,造就“众星拱月”大海湾花园城市山水格局和“城在海上、海在城中”的城市态势,向“看得见山、望得见海、记得住乡愁”的高颜值生态花园之城迈进。(谢代文 林冰冰/文  林海/图) 

[责任编辑:武艳杰·]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