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共享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保障

2020-05-07 10:32:52 来源:本网专稿 

——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调研报告

□ 吕欣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决策部署,笔者围绕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开展了系列调研。

调研内容

分别与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云南省征信服务机构(大雍信用评估服务公司)开展座谈交流,了解云南省中小企业信用融资体系的建设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分别到建设银行云南省分行、农业银行云南省分行、省农信社、富滇银行调研商业银行面向中小企业发放信用贷款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摸底其信贷数据来源以及获取政府部门数据的情况,了解其对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建设的意见、建议和相关诉求。

研究分析了江苏省、苏州市、福建省厦门市开展企业信用融资体系建设的做法。

到北京因果树、成都数联铭品、中科闻歌等大数据公司了解信贷场景及方案,提出云南省企业信用平台建设的需求。

“信息孤岛”影响信贷融资

通过调研,笔者发现由于缺乏信息共享,导致中小企业难以实现信用融资。

商业银行数据来源单一,无法全面评判企业信用状况。商业银行目前对企业开展信用评价主要依赖于人民银行建设的企业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部分银行依赖自建数据库开展,还有部分银行借助政府有关部门的单一数据。但是,多数银行与涉企业务主管部门之间的数据尚未实现互联互通,存在“信息孤岛”。同时,对中小企业信用的整体评价信息不完整,维度较少,难以全面刻画和评价中小企业的信用,而且影响企业获得授信的精准性。对于银行而言,难以寻找到合适的放贷客户,获客成本高、精准信贷效果差。

企业信用评价服务和融资体系尚未形成。当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由发展改革部门和中国人民银行双牵头,主要依托信用中国平台开展企业信用公示、评价和应用,而人民银行主要依托企业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提供企业信贷信息。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虽然建有国家企业信用公示系统展示企业基本信息,并能筛选经营异常企业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但从调研情况看,很多省市特别是西部省市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建设起步较晚,运用范围较窄,缺乏针对性和适用性,对企业融资提供的有益帮助有限。

政府部门共享和归集的数据落地应用较差。调研发现,很多省市建立的社会信用平台实现了与部分行政审批、市场监管平台的互联共享,正在逐步打破与金融、工商登记、税务、社保等部门的数据壁垒。但目前社会信用平台针对企业的服务以数据公示、政策发布等基础性应用为主,对企业生产经营帮助不大,难以满足企业融资信息需求。同时,政府部门所掌握的企业信息共享交换机制尚不健全,企业信用应用服务领域和场景应用不充分。

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区域差距明显。通过研究西部地区信用服务体系建设和应用,再对比江苏、厦门等发达地区的具体做法和政策,发现西部地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起步较晚,企业信用应用差距明显。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笔者以为,企业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和大数据的应用能够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

建设企业信用信息服务大数据平台。建立健全企业信用信息平台,将平台建设成为资金供求信息的汇集池、贷款达成的撮合池和数据整合的集成端,以此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基于企业信用信息平台,企业注册并发布基本工商信息、贷款需求、项目实施等相关信息,银行也可注册此平台,并将贷款产品和要求等进行发布,大大降低银企双方信息的不对称性;通过构建银企间的撮合机制,协调推进双方充分沟通,促成企业贷款的实现;借助于大数据技术,对有贷款请求的注册企业进行360度信用画像,为金融机构放贷提供决策参考,同时为企业信用修复提供指导和服务。

建立完善涉企部门的数据信息共享机制。加快推进涉企部门数据的归集和共享,借助企业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全面接入企业工商、税务、司法、社保、安全生产等数据,从而提高商业银行获得企业信息的速度、深度和广度;进一步完善涉企部门信息共享机制,突破政府部门的数据藩篱,加快与涉企部门建立企业数据实时共享机制,建立涉企部门信息共享目录和信息交换标准,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信用信息保障。

建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制度。一是试点设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从调研情况来看,部分省市已经设立了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小企业融资效果。未来,可进一步健全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制度,推进更大范围的示范试点,以鼓励银行贷款更多地流向中小企业和实体经济。二是推动贷款风险补偿政策与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服务相结合。进一步探索风险补偿金政策与基于大数据的企业信用画像的结果匹配机制,为银行放贷提供更为精准的信用信息服务支持。

缩小区域差距。西部省市可借鉴江苏、福建等地企业信用服务平台成功运营的经验,结合本地产业特点及风险评级情况,着手改善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信用服务。

(作者系国家发改委国家信息中心挂职干部)

[责任编辑:王小义]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