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摄影/中国改革报 · 改革网记者 曾明 李寒江 梁莉芬
2019年,广西实现12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1268个贫困村出列,21个贫困县(含国定贫困县15个)达到摘帽条件,正在开展脱贫摘帽评估。
与此同时,农村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6%,在国家组织开展的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中,广西连续4年获得“综合评价好”的等次。
在2020年4月27日举行的广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新闻发布会上,自治区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扶贫办主任蒋家柏发布了以上信息。
2019年,广西完成了以下脱贫攻坚任务——
一、基本解决“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突出问题。打响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四大战役”,投入资金114.26亿元,实施项目1.2万个。贫困户辍学适龄子女从1479名减少到12名,贫困人口医保参保率100%,解决2.9万户贫困户住房安全和7.2万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二、加大深度贫困攻坚力度。明确深度贫困县政府分管领导原则上不分管其他工作、专职抓扶贫,安排56.48亿元用于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同比增长50.7%。确定4个极度贫困县、100个极度贫困村和1.02万户极度贫困户,出台《决战极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支持政策》。20个深度贫困县共48.6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749个深度贫困村出列,预计12个县摘帽。
三、深耕细作抓产业。加快发展县级“5+2”、村级“3+1”特色产业,产业覆盖贫困户116.17万户,覆盖率达92.92%,累计带动252万贫困人口脱贫,4844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4万元。加强产销对接,2019年帮助贫困地区销售农副产品650多亿元,辐射带动贫困人口超过100万人,电商扶贫销售农产品5.62亿元,带动7.37万贫困人口就业。加大消费扶贫力度,规定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认购贫困地区农产品数量不低于年消费农产品总量的20%,各级工会采购金额不低于本单位当年职工福利支出总额的50%。
四、多措并举稳就业。落实政策措施,加强就业技能培训,深化粤桂劳务协作,有效促进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36.63万人,新设公益性岗位2.78万个,选聘续聘生态护林员3.74万名,认定2665家就业扶贫车间,吸纳2.9万贫困人口就业;培训贫困村致富带头人1.98万人,带动4.63万户贫困户脱贫。
五、创新扶持“三非”。成立“三非”扶持办公室,确定8个扶贫开发工作任务较重的非贫困县、200个贫困人口较多的非贫困村和1.05万户生活比较困难的非贫困户,出台专项支持政策,加大帮扶力度,解决实际困难。2019 年8个非贫困县共16.6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
六、深化粤桂扶贫协作。粤桂扶贫协作13条优惠政策全面落实,广东落实财政帮扶资金17.76亿元,县均投入达5380万元。建成广东东西部扶贫协作产品交易市场“广西馆”,广东帮助销售我区特色农产品196亿元,惠及23.18 万贫困人口。
七、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成立扶贫小额信 贷回收工作专班,加大到期贷款回收处置力度,累计处置到期贷款188亿元,续贷和展期22.79亿元,贷款逾期率0.32%。
八、加大典型培育宣传。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的重要指示精神,广泛宣传黄文秀的先进事迹,会同有关部门成功申报黄文秀为“全国脱贫攻坚模范”,举办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我区3名个人、2个集体荣获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自治区评选表彰了100个脱贫攻坚先进集体、100名先进个人。
接着,自治区扶贫办副主任杨瑞华、自治区扶贫办项目处处长梁茂杰先后阐述了2020年后面8个月广西脱贫攻坚工作的重点——
一是进一步加大挂牌督战力度。在做好自治区层面督的基础上,督促县、村在作战上发力,帮助和督促8个县、48个村,对照问题短板,落实政策措施,逐个逐项解决,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水平,强化搬迁后续扶持,加快复工复产,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加快扶贫项目建设,确保9月底前达到脱贫摘帽条件。
二是较真碰硬抓好问题整改。严格落实整改责任和措施,6月底前完成“四项整改”的各项任务,以高质量整改推动脱贫摘帽任务高质量完成。
三是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扶贫政策稳定。加快发展中长线产业,加强贫困人口稳岗就业,建立健全脱贫稳定增收机制。加强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的监测预警,落实帮扶措施,强化社会保障兜底,防止返贫和新的致贫。推进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开展解决相对贫困问题试点,为2020年后巩固脱贫成果,解决相对贫困问题探索路径。
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有各方面的倾情帮扶,加上广西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