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得青山在 不怕没柴烧

2020-04-27 14:13:48 来源:本网专稿 

——六谈准确把握当前中国经济形势

□中国改革报评论员 杨禹

4月20日至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调研,第一站就到了位于商洛市柞水县的秦岭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秦岭是长江与黄河流域的分水岭,是中国地理的南北分界线,可谓生态中国之重地。习近平总书记一贯重视秦岭的生态保护。20日,他在考察中要求当地干部“切实做守护秦岭生态的卫士”。

20多天前,习近平总书记去了浙江安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提出之地。他在浙江说,实践证明,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要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

到地方考察调研时看生态、谈生态,习近平总书记经常如此。而这两次地方之行,都是在战“疫”期间,也是在中国经济遇到前所未有挑战之际,因此更富有深意。这有形的绿水青山,对中国经济来说,就是一座取之有道、取之不尽的金山银山。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在典故里,“青山”是个人名。经数百年相传,约定俗成,今人以“青山”泛指山岭、生命等,皆是能孕育希望的土壤、根基。

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带来了百年不遇的巨大冲击。此时,“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对于中国经济来说,多了一份特殊的涵义。除了生态环境这座博大葱茏的“青山”,还有至少这几片“青山”,值得我们用心“留好”——

留得企业在。更广义,可指所有市场主体。有企业在,就有就业,就有收入,就有创造。在疫情及其带来的经济冲击下,全球经济的供给端、需求端都遭遇重大难题。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企业,抗御风险的能力不同。就像前一阶段,我们举全国之力来关心、支援武汉主战场的防控与救治一样,当前和下一阶段,我们应举全社会之力,来关心、扶助广大中小微企业,让它们当中的绝大多数能够奋力活下来,并努力活得好。

我们正遇到的是完全超出常规的冲击。为此,既应更积极落实一贯的支持中小微企业之策,也可考虑采取一些超常规的、但又科学合理的办法。留得企业在,不怕没柴烧。

留得劳动者在。4月17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我们“必须充分估计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实际工作中,既要站在宏观层面判断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也要站在微观层面、特别是普通劳动者视角,去判断和体会,亿万劳动者在当前冲击下,各自遇到的困难是什么、风险是什么,他工作和生活中的不确定性是什么。由此,努力使用于帮扶和纾困的公众政策更及时、更精准、更有效。

留得劳动者在,这个“留”,一是把他们努力留在岗位上;二是把暂时失去岗位者留在劳动力市场上,提供新的机会与选择;三是把一时没有机会的劳动者,留在劳动技能的培训平台上。每一个层次,都有公共政策可发力之处。留得劳动者在,不怕没柴烧。

留得生生不息的我们在。这个“我们”,就是我们所有人。疫情发生后,举国上下,尽最大努力救治患者,尽最大努力从疫魔手里抢回一个个生命。在生命的意义上,活着,就有希望。在生活的意义上,从中央到地方,已有很多公共政策、公共资源,指向低收入群体、特别是困难群体,帮他们渡过难关。

随着全球疫情继续蔓延,我们要做好长时间应对较大外部风险的准备。关照每一个群体,细微至每一个人——劳动者和没有劳动能力的人,老人和孩子,城里的人、乡下的山、山里的人,有家的人,独自生活的人,守稳的中年人,创业的年轻人……预判可能出现的种种困难,捕捉随时出现的种种机遇,须臾不可懈怠。

世上最宝贵的“青山”是什么?是人。对中国经济来说,最宝贵的要素是什么?还是人。有生生不息、勤劳勇敢的亿万中国人在,有我们的制度底蕴在,有我们的发展根基在,就有中国经济的“稳、进、好”在。

怀坚韧之心,闯激流险滩。青山在,人未老,有柴烧。

[责任编辑:张海莺]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