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发改委:聚焦精准扶贫 做实“三篇文章”

2020-03-27 17:26:32 来源:本网专稿 

“村里有看头,产业有奔头,生活有盼头”,这是扶贫村如今的生动写照;“青山缠玉带,金屋缀满岭”,这是村民对家乡的精彩描述。

精准扶贫以来,湖北宜昌市发改委敢担当、善作为,精耕细作扶贫“责任田”,扎实做实基础设施、特色产业、党建引领“三篇文章”,帮扶兴山县高桥乡大槽村、秭归县水田坝乡良斗河村和五峰县采花乡长茂司村(因机构改革,原宜昌市物价局和市粮食局先后并入市发改委,精准扶贫点随之增加),487个贫困户1358人全部脱贫销号,被市扶贫攻坚领导小组评为“精准扶贫优秀派驻单位”“优秀扶贫驻村工作队”,李松林、何龙两名同志被评为“优秀驻村第一书记”,在脱贫攻坚战中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

基础设施筑致富之基。大槽村过去是“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对河喊得应,来回一天多”的贫困村。宜昌市发改委党组视精准扶贫为重大政治任务,党组书记、主任郭康新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大槽村精准扶贫工作,确立了以改善基础设施为突破口的工作思路。作为队长单位,先后争取和协调市领导到村调研办公9次,现场解决困难和问题。牵头组织协调相关部门为大槽村和高桥乡累计争取到位各类扶贫资金2516万元,其中用于徐庙公路(扶贫廊道)、通户公路、通讯铁塔、学校教学楼、党群服务中心、乡村福利院、老年轮养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达2250万元。宜昌市发改委和原物价局拨付良斗河村扶贫资金35万元,其中28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为了解决该村草帽尖组严重供电不稳、电压不足的问题,宜昌市发改委和原物价局积极争取供电部门支持,督促完成电网改造,彻底改变了草帽尖组“水烧不开,饭煮不熟,加工机械没办法正常运转”的困难局面。长茂司村是最高海拔1900多米的深度贫困村。宜昌市发改委和原市粮食局先后协调直属单位及相关部门拨付该村扶贫资金324万元,全部用于基础设施建设。2016年春,长茂司村垂直落差800多米的茶丘建成了史上第一段全长2.7公里的硬化路——岩巷子公路。通路的那天,群众自发买来鞭炮庆贺。如今,该村一组至五组公路已完成生命防护工程,危险路段安装安全护栏6公里,村民行路不再心惊胆战。截至目前,三个村共新修、硬化道路75.564公里。扶贫资金的科学安排和精准使用,使水电路网建设大大加快。四年多以来,三个村实现了安全饮水、安全用电、光纤到户(组)、硬化公路到户(组)全覆盖,过去水电设施陈旧、互联网普及率低、道路艰险行路难的落后面貌得到彻底改善。

特色产业开致富之源。宜昌市发改委紧紧抓住“产业发展”这个农村发展的“牛鼻子”,立足大槽村发展基础、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科学布局,精准施策,采用长短结合、立体发展的种植模式,多元化培育茶叶、蔬菜、药材、畜牧、家禽、核桃、冬桃等富民产业。全村一户一策,走出了“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项目”的产业扶贫新路子,基本实现了产业发展全覆盖。近年来,宜昌市发改委还引导大槽村以生态为“媒”,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因地制宜、错位发展高山度假基地,着力推动产业扶贫与乡村产业振兴有效衔接。积极帮助大槽村申报并获批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和全省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项目,为该村开辟了一条管长远的乡村振兴之路。通过蓝莓基地建设,促进农旅融合,以蓝莓采摘带动餐饮、住宿、旅游项目。截至目前,该村已发展农家乐9家,乡村民宿5家。全村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200元,比2014年增加4514元;村集体收入实现“零的突破”,达到6万元。宜昌市发改委和原市粮食局引导长茂司村发展茶叶5815亩,仅此一项年收入达1300万元左右,并把发展茶产业作为长茂司村稳定脱贫的根本途径和长久之策,2019年帮助该村谋划建成800亩欧盟标准茶园,从源头严控茶叶质量,真正实现茶树种植降本、提质、增效。同时,指导该村大力推广“市场主体+村集体+贫困户”联贫带贫模式,以茶叶和木瓜为主要品种,带动有劳动力的贫困户达90%以上,让贫困户持续稳定获得更多收人。当前是春茶开园、鲜茶上市的关键期,长茂司村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产业发展,紧锣密鼓地做好春茶上市各项准备工作,协助采花毛尖采花分厂、忠顺茶厂复工复产,有序组织茶农采茶售茶。同时,严格落实政府“三不”承诺,不降价、不限收、不欠款,确保茶农不因疫情降低收入。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村累计销售芽茶25,000多斤以上,收入120万元以上,实现了应收尽收。如今,该村产业多元化发展已成雏形,养殖、中蜂、药材、蔬菜、苗木等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持续造血能力得到增强。为了稳定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宜昌市发改委还积极支持该村创业中心建设,现已完成主体工程。2019年全村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8786元,比2014年增加6786元;村集体收入达到9.8万元。宜昌市发改委和原市物价局引导良斗河村发展柑橘73亩,核桃50亩,通过光伏发电破壁“村集体收入”难题,实现“零的突破”,仅此一项近三年共实现村集体收入45万元。

党建引领铸致富之魂。建强基层组织,打造精准扶贫攻坚堡垒。选优配强党建“带头人”。尽锐出战,先后选派13名政治素质好、敢担当、善作为的优秀中青年干部先后担任驻村第一书记。通过认真调研和深入细致的工作,他们逐步与村支部达成了“给钱给物不如有个好支部”的思想共识。建强“两委”班子。切实做好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树立鲜明的实干导向,“治穷”能人、“治乱”硬人、“振兴”贤人得到重用,使贫困村奔小康有了“主心骨”。建章立制,约束规范权力运行。指导扶贫村落实党务公开、村务公开和财务公开,拓宽党员群众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渠道,不仅融洽了干群关系,而且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锻造党员队伍,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加强党员干部培养,壮大脱贫攻坚力量。近几年来,长茂司村从“两委”和村官中向上级选送4名干部,培养选拔5名村干部,储备多名年富力强的后备干部。创建党员自愿服务机制,锻造了脱贫攻坚战斗堡垒。为了激发贫困户自立自强的内生动力,党员干部广泛宣讲扶贫政策,开展“最美大槽人”“五星家庭”等评选活动,培育良好的村风民风,凝聚起脱贫攻坚的正能量。实施能人培养,累计推广技能培训3200多人次,帮助贫困户谋思路、找门路。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党员意识。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主生活会等组织生活制度,加强流动党员网络学习教育管理,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使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发展优势。通过学习教育,党员的大局意识得到明显增强。面对修路与毁林的矛盾,长茂司村广大党员带头选择牺牲个人利益,5年来支持该村新修公里23公里,彻底改变了茶丘没有路的困难局面,让贫瘠的偏远山村燃起了希望。通过学习教育,党员先人后己的精神得到彰显。长茂司村在发放免费茶树苗时,很难看到党员的名字;在讨论社会保障对象时,家境贫困的党员胡士新没有向组织开口;党员简勇2018年冬遇火灾,房屋和财产近20万元付之一炬,但他和家人不向组织伸手,顽强自救越冬。更让人感动的是,新冠肺炎期间,25名党员自愿报名组建突击队,不惧生死防疫情,翻山越岭保供给。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全村人员尽数摸排,1844人健康状况悉数掌握,600余份物资全部送达,791户村民的生产生活得到有效保障。近几年来,村党员干部率先垂范,用无声的行动形成了强大的号召力。面对特大暴雨引发的公路塌方灾害,村支部书记冒着生命危险,夜以继日奋力抢险自救。群众看在眼里、服在心里、体现在跟党走的行动里。2020年疫情爆发后,垮塌的山体阻挡了捐赠的去路,却拦不住党员老简赤诚善良的心,他毅然把自家喂养的一头生猪捐献给了抗疫一线。在党员的带动下,村民们翻山越岭、肩挑背扛,一斤一斤将爱心填满了货仓。他们无私捐赠的17000多斤蔬菜、腊肉、鲜肉、猪油等物资均送达最需要的地方。

坚持实干笃行,推动惠农政策落地生根。盯紧“两不愁三保障”,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三个村共完成263户C级危房改造、41户D级危房新建、47户异地搬迁,住房保障成效显著。城乡医疗保险资助政策、贫困户就医“985”政策、慢性病门诊补助政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均落实到位。通过实施健康扶贫政策,慢性病和大病患者都得到了有效治疗。适龄少年儿童入学率达到100%,未发生因贫因残辍学现象,贫困家庭学生各项教育补贴政策全部落实到位。

实施倾情帮扶,浇灌党群关系鱼水情深。加强党组织结对共建,宜昌市发改委发动225名党员干部与贫困户“认穷亲”、“结对子”,实现驻村帮扶和结对帮扶全覆盖。经常性开展走访慰问活动,累计为贫困户捐赠物资折款30余万元。2019年长茂司村走访慰问“三留守”人员20人次、老党员21人、老退伍军人39人,体现了党的温暖。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中,为了确保长茂司村残疾人韩俊脱贫,防止残疾人陈本玉、韩功华返贫,市发改委以攻城拔寨的决心,积极协调争取相关部门6万元资金支持,为他们改善住房条件,添置生活用品,赠送价值5000元的羊羔促其发展产业。工作队数十次登门,心贴心指导,手把手脱贫,不让一个人掉队。

(宜昌市发改委时晓玲)

[责任编辑:张海莺]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