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四川-中国改革报看四川,四川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桃源最美逆行者 —— 罗怡斯的疫线故事

2020-03-24 22:29:08 来源:改革网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 罗成 □ 清远 报道

清远市驰援湖北医疗队中,有这样一位贴心大姐,她的本职是护士,却在疫情特殊时期主动请缨,肩负起广东省第十一批援鄂医疗队三百多名医护人员和方舱内一千多名患者的后勤保障工作。虽不在临床一线,但她说:“高效、及时地把临床最需要的医疗物资运送到位,就是我对医疗队和阻击疫情作出的最大贡献。”

今年50岁的她,有着30年护理经验,曾在感染科担任了12年的护士长,经历了H7N9禽流感、H1N1流感等多次传染病疫情,在面对新冠肺炎时,她没有一丝的迟疑和紧张,沉稳淡定,“我是感染科出身,有专业的防护知识,应该用到战场上。”

 

战疫一线的“管家婆”

在方舱医院,罗怡斯被分配到医疗物资应急调配部,负责每天接收中央调配的医疗物资和企业捐赠的物资。这虽然是个后勤部门,但是工作压力一点也不比前线少。

从早上八点到晚上八点,从搬运物资到清点物资再根据方舱内的需求进行调配。这些看似简单的工作背后,有对细致的极高要求,更有对体力的巨大考验。

每天上班,罗怡斯要接收、搬运大量的物资,这些物资来自世界各地,有多种参考指标,罗怡斯要分别核对物资是否符合防护级别,区分哪些物资适合一线医护人员,哪些物资适合二线医护人员,再进行分配。每天工作下来,罗怡斯的衣服总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但她从来不说苦。“出来了,大家都不容易,我的工作就是保障前线医护人员的“弹药”充足,让大家以更好的状态打好这场战争。”

一开始前线物资紧张,为了节省物资给临床一线,罗怡斯连防护服都舍不得穿,只带着口罩,套一件外衣充当工作服。就算是碰上下雪天,他们依然热火朝天、紧张有序地对物资进行调配。

让罗怡斯感动的是,一次她在整理社会热心人士、企业捐赠的物资时,看到了一批来自清远的口罩。看到“清远”二字,远在他乡的罗怡斯感觉心头一暖,“我们不光是人来了,物资也到了,家乡支持着我们的战斗。”

 

同事眼中的“知心大姐”

在清远这个16人的医疗队中,罗怡斯比大部分人的年龄都大,有的队员甚至跟她儿子一般大,她对每个队员都关怀有加,队员们也亲切地称她为“罗姐”。

抵达武汉后,医疗队员经过培训开始陆续进舱工作,每个队员进舱前,罗怡斯都会让他们的背包里多准备一套防护用品,叮嘱大家注意安全。

刚开始开展工作时,队员穿着防护服、戴着N95口罩工作会出现轻微缺氧、脸部压伤的情况。让罗怡斯最心疼的是医疗队的年轻小伙子林家铭。林家铭长着一个高高的鼻梁,可正是因为这样,他的鼻子被压伤得最严重,每次摘下口罩,他的鼻梁都被压得破皮流血。这些都被罗怡斯放在心里,她马上想办法从“老家”清远市人民医院申请了药膏和敷料寄过来,为家铭和其他队员减轻不适感。

对于医疗队的成员来说,罗怡斯就是他们的家长。出门时,队员会跟她说“罗姐,放心吧,我们都准备好了。” 下班回到酒店后,队员也喜欢找她聊心事。有的队员排班休息时,还会主动帮助罗怡斯搬运物资。“我们就是一个团结的大家庭,在这里,每天都会发生令人感动的事情,人生这么一次经历,值得了。”罗怡斯说。

 

坚持打赢这场战疫

2月24日,清远第十一、十二例新冠肺炎患者痊愈出院,实现了住院患者“清零”。远在武汉的罗怡斯和队员看到消息后激动不已。“大家整个晚上激动得睡不着,看到清远实现了清零,大家士气更足了。第二天,罗怡斯说起这个消息还是很激动,“我们相信武汉也离成功不远了,很快我们就可以打赢战争,把队员平安带回家。”

3月1日,武汉传回捷报。由广东省医疗队接管的武汉客厅方舱医院C舱——清远医疗队的主战场,400多名患者痊愈出舱,C舱关闭。

“距离春暖花开的日子也会越来越近了。其实,大家都有对家人的一种挂念,还有家人对我们的担心。C舱关闭,让我们看到了曙光。虽然没说什么时候回去,但是我们一定会坚持打赢这场战疫。” 罗怡斯说。

清远医疗队搬出C舱后,立即进行了战备部署,全员转岗仍有600多名患者的A、B舱,继续战“疫”。他们坚信,胜利就在前方!


[责任编辑:采风]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