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四川-中国改革报看四川,四川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四川仁寿:易地扶贫搬迁户用科技托起致富梦

2020-03-18 07:46:55 来源:本网专稿 编辑:李艳婷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 何广丙

“身残志不残,科技托起致富梦。”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怀仁街道办钢铁社区2组社员徐涌,作为易地扶贫搬迁户,2014年因车祸致残,父亲徐明华长期慢性病,儿子徐国栋正在上小学,脱贫前全家都靠父母二人微薄的务农收入维持。在党和政府的政策关怀下,一边积极响应易地扶贫搬迁,一边刻苦学习种养殖技术,规模化发展种养殖业,不但让全家过上了幸福生活,而且还成了钢铁社区贫困户中的致富带头人。

屋漏偏逢连夜雨 直面挫折不气馁

据了解,徐涌高中毕业后也想有一番作为,无奈父亲常年患病,家里的所有收入都不足以填补常年的医药费,地处川中丘陵地带的家,人多地少,干旱缺水。徐涌从懂事开始,幼小的心灵备受贫穷的折磨,从小除了读书就是跟父母在地里辛苦劳作,练就了他吃苦耐劳的好习惯。2012年,儿子徐国栋的出生给徐涌一家带来无比的喜悦,同时也给他们添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年幼的孩子嗷嗷待哺,年迈父亲的病随着年龄的增大愈发严重,徐涌的眉头始终就没有舒展过,长时间的一个人蹲在角落里抽闷烟。俗话说“祸不单行,福无双至”,2014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彻底压垮了这个家,车祸造成徐涌右腿残疾,家里的顶梁柱倒了,收入来源彻底的断了,一家人的生活仿佛陷入了阴霾之中。

徐涌搬迁后的新房

经过一番治疗,出院回家后的徐涌并没有像乡亲们想象的那样一蹶不振。此刻他立志要靠自己的双手撑起这个家,靠自己的努力让这个家彻底的告别贫穷。他开始自学养殖技术。2016年,徐涌开始通过申请产业直补到户项目发展鸡苗90只,之后通过小额贷款资金5万元,扩大养殖规模,养殖鸡苗规模达到7000余只,正当全家看到希望的时候,又一次打击悄悄的降临到这个家庭。2017年8月,因流感及疫苗注射不当、加上交通不便导致救治不及时等原因,徐涌养殖的鸡苗全部死亡,几年的心血付诸东流。面对这次沉重的打击,徐涌几乎失去了所有的信心和勇气,看着已经破败不堪的住房和欠下的银行贷款,徐涌好不容易筑起的脱贫致富心理防线被打垮了。但就在一个月以后,也就是2017年9月,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让这个备受挫折考验的家庭犹如久旱逢甘霖,同年12月,75平米的易地扶贫搬迁新房建成了,全家彻底告别了交通、饮水不便的旧宅,满怀喜悦的心情搬进了新居。生活条件的改善,让徐涌再次燃起了脱贫致富的雄心。

身残志不残 迎难而上不等靠

徐涌发展的养鸡场

徐涌发展的李子产业

在仁寿县党委政府的大力宣传和产业扶贫政策的支持下,徐涌开始外出学习养殖技术,跟养殖大户虚心请教,自己在试点养殖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2017年年底为继续扶持其发展,社区通过产业扶持基金借款鼓励其再次发展养殖鸡苗3000余只。吃一堑,长一智,失败的教训告诉他,光靠吃苦耐劳和仅有的经验不一定就能把养殖业发展好。要想靠养殖致富,还得有技术、懂经验、善管理。通过近两年时间的不断探索实践,徐涌已经积累了一套完整的小家禽养殖技术,成了钢铁社区贫困户中第一大养殖专业户。2019年已实现养殖销售收入13.6万元,纯利润达6余万元。

致富不忘党恩 时刻传播正能量

脱贫致富后的徐涌并没有忘记感恩,思想觉悟也上升了,他积极向身边的想要脱贫致富的贫困户传递正能量,以自身实际作为宣传,打消贫困户等、靠、要的思想,他常说一句话:一个人富不是真正的富,要大家都富起来了,才是真正的致富。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创业的热情、致富的信心,徐涌目前已初步形成了种养殖齐头发展良性循环的局面,现在他的养殖规模已经达到了“水陆空”鸡鸭鸽同步发展,自己种植培育的10余亩李子树也长势喜人,他不仅对自己遇到的帮扶干部表达了诚恳的谢意,他还对接触到的别的贫困户说:“感谢党和政府,感谢国家易地扶贫搬迁大好政策对我和我家里人的帮助,我不仅要经营好自己的小家庭,还要力所能及的帮助其他贫困户过上好日子”。2019年7月,考虑自己已经脱贫,他主动让出安排给自己的公益性岗位,把机会让给更需要的困难群众。

 


[责任编辑:]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