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到武汉,带着深情、信心和冷静

2020-03-13 16:42:54 来源:本网专稿 

□中国改革报评论员杨禹

要准确理解把握习近平总书记3月10日武汉之行所传递的深意,不妨找到三个关键抓手。可以这么领会:习近平是带着深情、信心和冷静去武汉的。

深情不只体现在那些感谢和致敬的话语里

看得出来,总书记是动了情的。他在武汉,以至高评价、真诚话语,向太多的奋战群体,表达了感谢和敬意。尤其是对广大医务工作者,感谢致敬之意,一讲再讲。

然而,深情不只体现在这些话语里,也体现在有针对性的工作部署中。他希望医务人员注意休息、保证营养、保重身体,要求有关部门落实好防护物资、生活物资保障,落实好工资补贴津贴等待遇,尽快出台关心关爱一线医务人员的政策措施。这里饱含着情,体现着14亿人民对医务工作者的一份共同深情。

习近平提出要把医疗救治工作摆在第一位,在科学精准救治上下功夫,最大限度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这里体现着对患者的深情。他要求防控力量向社区下沉,要求充分考虑群众基本生活需求,尤其要做好对特殊群体的保障;还提到帮助外地滞留在鄂人员安全有序返乡,等等。细致的工作要求,以深情为底色。

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采取的所有防控措施,都首先考虑尽最大努力防止更多群众被感染,尽最大可能挽救更多患者生命。今天,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说,尽到职责、守住阵地,把防控工作抓紧抓实抓细,就是表达对人民深情的最好方式。

执政为民,仁爱之心,都在里边。

信心来自于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举国奋战

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再次强调,要树立必胜信心。

形势,增强了这份信心——“经过艰苦努力,湖北和武汉疫情防控形势发生积极向好变化,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初步实现了稳定局势、扭转局面的目标”。

作为,巩固着这份信心——亿万人民,亿万战士。大家既身处同一个战壕,又各有岗位、各有职责。抗疫斗争中,这份同心聚力,焕发出巨大能量。

信心,不是形势好了的时候才有的。早在抗疫之初,习近平就在强调信心。在疫情处于加快蔓延的严重形势时,他在强调信心。“信心”二字,从一开始,就写在这次抗疫斗争的总要求里——“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

归根结底,信心来自于信仰、信念。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是长期的执政理念,也是疫情防控工作的内在遵循。坚持这一立意,落实每项工作,哪怕形势还严峻复杂,也会有信心把仗打赢。谁做不到、做不好,如湖北和武汉前期的防控工作,谁就会出现疏漏、甚至严重问题。

越是在这个时候,越是要保持头脑清醒

“越是在这个时候,越是要保持头脑清醒”,这句话,是出现在《新闻联播》关于总书记去武汉考察那条时政报道的导语里的。足见其重要。

除了表达感谢致敬,习近平在武汉讲得最多的,就是提醒大家,要保持认识上的清醒、保持毫不放松的工作状态,“慎终如始”“再接再厉、善作善成”“不麻痹、不厌战、不松劲”。

一个细节,特别说明这一点:在面对医务人员时,他既讲大家已经很辛苦、很疲劳,要注意休息,也同时强调,“气可鼓不可泄。要一鼓作气,咬紧牙关,坚持到底,扛得住,守得住,不能前功尽弃。”

这些要求,不是只在武汉才提的。2月23日,在那次有17万各级干部参加、分会场直接设到县团级的工作部署会议上,习近平最后提了三点要求,其中之一就是“增强忧患意识”。他还要求干部们必须“增强谨慎之心”——对风险因素要有底线思维,对解决问题要一抓到底,一时一刻不放松,一丝一毫不马虎,直至取得最后胜利。

3月10日到武汉,只是习近平总书记指挥这场战“疫”时所行所言中的一次。而这份深情、信心和冷静,必贯穿始终。

[责任编辑:张海莺]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