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一图一码一指数”推动复工复产

2020-03-04 10:19:31 来源:本网专稿 

建立健全精密智控机制,分类指导、精准施策

 

□ 中国改革报记者 刘政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浙江省坚持“两手都要硬、两战都要赢”,建立健全精密智控机制,以县(市、区)为单位分类指导、精准施策。截至2月26日,全省规上工业企业已复工44,375家,复工率达99.79%;全省规上(限上)服务业已复工36,680家,复工率达98.45%;全省551个续建省重点项目全部复工,复工强度为66.4,环比提高7.7个点。

着力推动从“严密型管控”向“精密型智控”转变

及时调整工作目标。在原定的“一确保、两争取”目标基础上,新增“一确保、一争取”,调整后的目标是:确保全省不出现大规模传播、扩散、蔓延新冠肺炎疫情,确保完成全省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新增);努力争取不发生死亡病例,努力争取不发生医护人员感染,努力争取把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新增)。

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厘清复工复产“四个保障”大逻辑,即“首先要以物流保障为基础,进一步为群众提供生活保障,再进一步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用工保障,还要做好复工复产防护物资保障。”同时,还提出了复工复产“五通”要求,即道路通、物流通、资金通、人员通、政策通,明确了复工复产需打通的重点关节。

及时推行“一图一码一指数”。“一图”即疫情“五色图”,为分区分级分类、精准施策提供基础。“一码”即健康码,利用大数据,为复工复产人员管理提供精准服务,截至2月22日,全省申领健康码人数已达4102.66万。“一指数”即精密智控指数,既反映对疫情防控的管控力,又反映复工复产所需人流、物流等的畅通度。

着力推动复工率、产能恢复率稳步提升

抓好“1+X”配套优惠政策的制定和落地。制定了稳企业稳经济稳发展30条综合性政策,以及支持小微企业渡过难关17条等若干单项政策,形成“1+22”政策体系,涉及金融、财税、交通、土地、外贸、价格、信用、用工等众多领域。同时,标准化办事流程,推动已出台的惠企惠民政策在“浙里办”上全链条解读、电子化办理,逐步实现政策指引一网通晓、政策落实一网通办,切实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落实落细,提升企业获得感。

坚持分区分级推进复工复产。科学编制复工率、企业产能恢复率、省重点项目复工强度等指数,建立健全每日监测体系,为统筹抓好复工复产工作提供量化基础。通过对复工复产量化情况晾晒等方式,推动各地加大工作力度,对工作相对滞后的地方,采取约谈等方式加以督促。

坚持分阶段有序推进。第一阶段,根据疫情“五色图”,要求低风险地区企业复工率不低于70%,较低风险地区企业复工率不低于60%,中风险地区企业复工率不低于50%,推动企业提升产能,省重点项目努力实现基本开工。第二阶段,在全省疫情形势无大反复、全国疫情形势趋稳的前提下,根据疫情“五色图”,除高风险、较高风险地区外,要求基本实现全面复工、产能恢复率达到75%以上。

压实属地政府和企业主体责任。一方面,切实提高各级干部“两手抓”的思想、认识、能力;另一方面,推动企业进一步提升“两手硬”的科学防护的认知水平,落实分散就餐、定点隔离、健康监测等防疫措施要求。

着力化解企业用工难、产业链联动难、物流畅通难

全力破解用工难。针对浙江有近半数企业员工来自外省的实际,全省各地着力疏通“找人、接人、识人、管人”四个环节的堵点,采取多种方式引导员工返岗。如建立“白名单”制度,开辟员工返岗绿色通道;实施全程管控的“点对点”包车、包专列等方式接送来源地相对集中的职工;利用大数据分析,开展精准招工,取得了积极成效。

全力破解产业链联动难。各级党委、政府及时掌握省内重点制造业企业的产业链、供应链情况,利用省市县协同机制,帮助解决上下游企业复工复产不同步、不衔接的问题。对企业需协调外省有关企业复工复产的需求,及时采取发函给配套企业所在地政府等举措,帮助企业实现供需对接。对于重点项目开工原料不足问题,省级有关部门协同各地各部门统筹调配,积极协调水泥企业复工、钢材市场复售,保障重点项目原材料供给。

全力破解物流畅通难。重点是通过长三角协作机制、积极与有关省份沟通,努力打通省际交通要道,确保物资运得进来、产品运得出去。督促各地打通市际、县际交通要道,畅通县乡村公路,目前除个别疫情较为严重地区外,全省城乡之间、城市内部公共交通,快递、外卖等物流配送已基本恢复。

 

[责任编辑:王小义]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