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会习近平总书记23日重要讲话的深意

2020-02-25 09:59:35 来源:本网专稿 

□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评论员 杨禹

习近平总书记2月23日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针对性,是一篇求真务实、鼓舞士气、温暖人心的讲话,为统筹推进相关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

引领大家把握正确的思想认识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站在历史的纵深里——“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之前在会见来访的柬埔寨首相洪森时,他曾讲,“中华民族是从艰难困苦中走过来的”。面对严峻的现实大考,总书记在提醒我们,要善于从民族前行的历史积淀中汲取力量。

在谈到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防控工作取得的成效,再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这是在要求我们,时刻不要忘记,应考时,我们的底气来自于哪里,要继续把这些显著优势发挥好。

在就疫情防控工作提出7点要求之前,总书记首先给大家的思想和心态提了要求,“必须高度警惕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所要警惕的四种情况,极具针对性。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同志们应该对照检视。

在就有序复工复产提出8点要求之前,总书记也先谈了认识方法:“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会对经济社会造成较大冲击。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我国发展,越要增强信心、坚定信心”。把这个“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掌握住、用好,8点具体要求才能领会准、落实好。

紧扣精准统筹托底回应人民关切

习近平总书记就疫情防控工作提出了7点要求。给人印象最深的,是“继续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这句总的要求里,较之之前已多次强调的“抓实抓细”,又多了“抓紧”二字。防控工作的紧迫感,体现在字里行间。

7点要求,紧扣着当前的疫情态势和防控工作态势。其中,围绕坚决打好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提高四个“率”,之前已反复强调,而“紧紧扭住城乡社区防控和患者救治两个关键”,直指当前湖北、武汉正在力战之事。

值得注意的是,两天前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以及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更早时候发布的分区分级精准防控指导意见中,都已专门提及北京的疫情防控工作。而23日习近平总书记把“全力做好北京疫情防控工作”单列在7点中的一点,进一步凸显了首都防控之重要。

围绕医疗力量和物资,之前的多次中央重要会议,主要强调的是着力解决医疗资源不足问题。而从21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到23日的重要讲话,已逐渐转为聚焦“关心关爱一线医务人员”。医者仁心,令人敬重,时刻需要关爱。而在前线,量的不足已得到较好弥补,接下来重点在保持医疗力量的持久战斗力上。

在就有序复工复产提出的8点要求中,把稳就业单列一条,凸显其重要性。“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体现了三个具体的着力点。围绕“坚决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突出体现了对疫情带来的新情况的针对性要求。围绕“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强调“推动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复工复产”,这一点极其切合一线正遇到的难题。在复工复产中,产业链中各环节缺一不可,必须协同完成。

围绕“切实保障基本民生”,体现着习近平总书记一贯重视的“托底保障”。其中有一个要求是“要统筹做好其他疾病患者医疗救治工作”。这一点回应了很多群众的关切:当较多医疗资源集中于疫情防控时,其他疾病患者的就医需求,也需得到及时合理满足。

增强必胜之心、责任之心、仁爱之心、谨慎之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23日重要讲话中给领导干部提出的这四“心”的要求,令人印象深刻,更值得深思。“必胜之心”——这是强调大家要坚定信心,保持必胜的信念,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责任之心”——疫情防控、经济社会发展,都责任重大,领导干部必须担责、尽责。“仁爱之心”——在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遇到疫情风险时,领导干部的肩膀、腰板要硬起来,而内心,则要有温暖的仁爱作底。“谨慎之心”——保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着力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对解决问题一抓到底。

习近平总书记23日的重要讲话,内涵非常丰富。这次会议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分会场直接设到县团级。相信很多一线的领导干部直接聆听总书记重要讲话后,会结合工作实际,作更深入的学习领会、贯彻落实。

所有的事业,都是人干出来的。所有的大考,都是一道题一道题答出来的。


[责任编辑:王小义]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