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医者仁心与制度初心凝结在一起

2020-02-11 12:40:20 来源:本网专稿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评论员 杨禹


元宵节前后这几天,医护人员驰援湖北、武汉的出征场面,再次集中到来。由北京医院、北大第一医院、北大人民医院、北大第三医院、北京协和医院、中日友好医院等6家医院队伍组成的新一批国家医疗队出征。四川华西、上海中山、广州中山、山东齐鲁……同一天出征。辽宁集结1000名医护人员,支援雷神山医院,出征。

医者的出征,总是给人一种莫名的感动。医者仁心,仁者有力。他们出征之际在自家医院门口拍下的合影,都已记入历史的瞬间。医者集体出征,意味着病魔仍猖狂、患者待救治,这都是火烧眉毛之下的出征,是去救命的出征,是不惧死神、前赴后继的逆行,是给万千百姓带去生的希望和勇气的出征,是天使冲上去与魔鬼搏斗的出征。

2月3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强调,“继续根据需要从全国调派医务人员驰援武汉”“尽量把精兵强将集中起来、把重症病人集中起来,统一进行救治”。第二天,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作出部署,“集中优势力量,调派高水平医护团队整建制接管重症救治医院或病区”。

显然,医护人员的集中出征,就是在落实中央的这个要求。疫情防控阻击战刚打响时,危情骤发,多是临时抽组突击队式的出征。而随情势发展,已有了因应的变化——重症病人逐渐被集中起来,整建制地把以ICU重症医护人员为主的医疗队派过去,每个医院派出的队伍都是一支自成体系、可以直接接管医院或病区的战斗力量。

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在此次疫情防控中,正体现出更深层的调动力。国家卫健委透露,已建立了16个省支援武汉以外地市的对口支援关系,以“一省包一市”的方式,提升医疗救治能力。“对口支援”,这个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好做法,在紧急关头,又一次派上了用场。

对口支援,是被实践反复证明过的、行之有效的制度性安排。在之前各种救灾、重建以及东西部协作、扶贫脱贫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种方式能充分调动地方积极性,汇聚更多资源,并且因“对口”而责任清晰、便于检验成果。

制度,由人创造,也由人来落实。中央号令、全国动员,对口支援、一包到底,国家队和地方队并肩上阵……行动背后有制度,制度深层有内在逻辑,就是要把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就是当人民群众遇到疫情蔓延,得拿得出成型有效的制度性办法,把一支支精武有力的医疗队伍,送到最需要的群众身边去。

无须讳言,在湖北、武汉早期的疫情防控中,暴露了问题和不足,其中亦有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上的短板弱项。当下,一是要把短板不足带来的问题及时止住,止损;二是要发挥制度长项,尽快化解难题,扬长;三是“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完善。

制度,不是冰冷的条文。有效管用、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的制度,是有温度的,是体现这个国家稳定的价值追求的。所以我们说,制度是有初心的。这份初心,就是探索制度、制定制度、执行制度的人的初心。

在那些出征时刻的大合影上,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生命。他们每一个人决定自己要站进这个合影的队列里,是因为有着共同的仁心、初心。而制度的初心,埋藏在动员、集合、出发、抵达、上阵的全过程里。

把医者仁心与制度初心凝结在一起,力量就会增强。愿他们有力地去、平安地回。


[责任编辑:王小义]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