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争朝夕 撸起袖子加油干

2020-02-07 16:25:57 来源:本网专稿 

立心力行机制创新引领改革“破冰”

【镜头回放】2017年4月14日开始,汾酒集团中层以上干部作为改革的“关键少数”,作为改革的施工队员,分三期到省委党校围绕改革和党建进行集中轮训——这只是汾酒集团全方位、多层次统一思想和传导压力的一个例证。那一年,“改革攻坚的战场上,没有旁观者,更没有逃兵,每个人都是参与者和亲历者”。改革,已成为每一位汾酒人的头等大事。

统一思想,凝聚人心,成为横在改革面前的第一道坎儿。

接过山西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第一棒,李秋喜深知,作为山西非煤国企代表,汾酒必须以舍我其谁的气概和魄力,走出一条具有汾酒特色的改革创新发展之路,为全省乃至全国国企改革抢滩试水,在奋进复兴的征程中书写了一个“汾酒新时代”。

如何让上万名员工统一思想、转变观念,人人都当改革尖兵?李秋喜提出用“三首歌”来解放思想、凝聚共识。第一首是《国际歌》,汾酒改革不能等、不能靠、不能要,能依靠的只有我们自己。第二首是《好汉歌》,汾酒人要在改革中经受考验,在改革中锻炼自己。第三首是《团结就是力量》,汾酒改革必须团结所有能团结的力量。

为落实“三首歌”精神,汾酒人还要着力下好契约化管理、系统化授权、综合化指标、制度化约束、市场化激励这“五步棋”。

改革共识曲在时空中流转,吹遍了汾酒集团的每一个角落。

汾酒机制改革“第一枪”从契约化薪酬激励打响!

2017年2月28日,汾酒集团迅速与下属11家酒类营销单位签订了目标考核责任书,一次性下放了人事调配考核激励等12项权利。随着人事调配权的下放,契约化的人事制度改革迅速启动。汾酒销售公司率先推行科级以上干部全体起立,集体解聘职务,采用组阁式聘任新机制,彻底打破了“铁交椅”。

“商场如战场,我们要让听过炮声的人上战场,让他们靠前指挥。”时任汾酒销售公司总经理李俊表示,组阁聘任制在全省国有企业中尚属首次,有效解决了“干部能上能下、收入能高能低”的问题,这种“强激励、硬约束”的机制创新理念,充分激发了营销队伍的活力。

一夜之间,动真碰硬的改革让所有人重新审视自己。

2017年和2018年,汾酒集团共拿出8700万元用来表彰奖励完成目标责任书的优秀单位和个人。三年来,契约化薪酬激励发挥着强烈的“催化剂”效应,每一名受益的汾酒改革者士气高涨。

在实行“强激励”的同时,汾酒还实施了契约化动态考核。对公司全体助理级以上领导干部和职能部门进行公开测评,对得分排名后三位的助理级干部和职能部门负责人,实行动态的升降职机制,让“干部能上能下”成为了新常态。

这一针对性机制旨在解决改革中存在的压力传导不到位、政策落实不到位、沟通协调不到位等问题,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机关部门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推动形成你追我赶的正能量、争先创优的好氛围,为汾酒改革实现“加速度”提供充分保障。

来自江苏的汾酒包装供应商徐先生讲了这样一件事:以前到汾酒办事,起码要带上三五天的行李,有时还得搭上一个周末。现在却大不一样了,大家都在争分夺秒干事情,背个小包中午到达汾酒集团,下午就能办完事,晚上还能坐飞机回去。

“有时来山西一趟,连一顿酒都顾不上喝,但我高兴,也很感动。”徐先生一脸轻松,却道出了实实在在的“汾酒速度”。

改革初见成效,汾酒集团悄然加快着战略调整的步伐。2017年10月,汾酒集团召开第一次党代会,提出“11936”汾酒复兴中长期战略,确定“62210”五年奋斗目标和“4421”三年攻坚战目标。

改革蓝图梯次绘就,犹如一缕缕曙光,照进每一位汾酒人的心里;又犹如一剂强心针,澎湃着每一位汾酒人的改革动力。

蹄疾步稳打破藩篱激活发展动力

【镜头回放】“我从微信朋友圈看到了李秋喜董事长火车站吃泡面的照片,很受感动。企业负责人尚且争分夺秒,我们哪有资格叫苦叫累!”2019年1月2日,汾酒河南省区的业务经理小陈向大家“爆料”:公司规定业务员每年出差不少于230天,但这一年,他出差320多天。小陈语出真切,道出了心里话:“累不完的是腿脚,累出来的却是效益。”值得欣慰的是,他所负责区域的销售同比增长了80%以上。

在李秋喜看来,改革既要敢为天下先、敢闯敢试,又要积极稳妥、蹄疾步稳。

在体制改革方面,汾酒集团酝酿着“大动作”。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进一步优化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彻底解决体制僵化的汾酒发展问题。

2018年2月,华润入股汾酒成为第二大股东,汾酒集团混改序幕自此拉开。汾酒集团向华润集团旗下的华创鑫睿转让所持上市公司11.45%的A股股份,引入资本51.6亿元。汾酒集团对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降至58.52%。混改取得关键性突破,“一股独大”的体制矛盾被打破。

“华润创业能够把雪花啤酒从一个不知名的区域性的地方性的品牌,打造成全国第一,背后折射的是华润强大的公司运营能力、强大的市场能力,而这恰恰是我们需要的。”汾酒集团党委副书记刘卫华表示,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进一步优化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彻底解决了汾酒体制僵化的问题。

三年来,一系列体制改革有序有力地推进着:

实施股权激励。作为山西28户省属国有企业中第一户股权激励计划试点单位,汾酒谨慎有序推动股权激励工作,共对股份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关键岗位中层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业务骨干等395人,授予568万股限制性股票。股权激励的实施,有效激发了核心员工动力,提升了上市公司形象。

主业资产注入。汾酒集团先后通过股权、资产、业务整合等多种方式,将10项酒类及相关业务资产全部注入上市公司,交易金额累计近10亿元,集团资产证券化率将达到92%,实现了整体上市的目标。

剥离非主业资产。按照专业化经营要求,汾酒将与酒业无关资产,按照不同类别采取无偿划转、市场化转让、清算注销等方式进行剥离处置。其中,集团所属四川天玖和上海荣大约16亿元资产无偿划转至山西建投;协议转让汾酒文化商务中心项目和职业篮球俱乐部以及分离“三供一业”合计5亿余元;剩余存续资产中业务量和资产规模较小的8户分子公司已列入清算注销计划,其他资产将整合至集团全资子公司进行统一管理。

推进机构改革。在整体上市过程中,同步推进机关内部机构大部制改革,将集团公司与股份公司职能相似或职能交叉的部门实行整合,实现管理的扁平化与集约化。通过股份公司董事会的换届及改组,实现了集团公司与股份公司两级领导班子的融合,进一步优化了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

如果把2017年看作汾酒集团改革的“顶层设计期”,2018年是改革的“深入实践期”,那么,2019年就是汾酒集团改革的攻坚期。对此,汾酒人有着清醒的认识:“尽管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只能说是初战告捷,改革从来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2019年如何改?李秋喜提出了“三个变革”:一是深化动力机制变革,实现三项制度、干部人才、股权激励的改革;二是效率变革,以战略协同和信息化为抓手,通过深挖潜能和管理创新,让内部管理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三是质量变革,实现“狭义”产品质量和“广义”高质量发展的变革。

站在2019年岁首,每一名汾酒人都目光深邃、干劲冲天,既有乘胜而上的气势,又不乏成竹在胸的笃定。因为,改革蹄疾步稳,胜利必将如期而至!(山西汾酒集团宣传部供稿)

[责任编辑:张海莺]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