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浦城:资源优势如何变为产业优势?

2020-01-30 23:42:54 来源:中国改革报 

   (2010年7月24日《中国改革报》03版头条)

     【核心提示】农林大县的特色资源优势如何转化为产业和经济优势?夯实产业基础,聚合产业优势:一产要稳,二产要精,三产才不致落空。

      中国改革报记者 陆天然   丁南

      位于闽、浙、赣三省七县结合部的福建省浦城县,有着2000多年的丹桂栽培历史,是全国唯一被授予国字头称号的“中国丹桂之乡”。丹桂作为集绿化、观赏、食用、药用价值于一身的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在浦城县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广泛的民间产业基础。当前,这一被当地政府寄予厚望和重点扶持的特色产业,已经到了夯实产业基础、聚合产业优势的关键时刻。

     【现状】

      喜中有忧的特色产业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氤氲着中华历史文化之香的160多个桂花品种,可分为四季桂、金桂、银桂、丹桂4个种群,但全国唯独浦城盛产丹桂。在浦城县境内,自古就有千家万户种植丹桂进行绿化、驱邪的传统习俗,逢年过节用自制的桂花茶、桂花蜜、桂花酒、桂花糕迎接嘉宾贵客,也是浦城的民俗。作为县花的丹桂,在浦城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相对于我国很早以前就形成的苏州吴县、浙江杭州、湖北咸宁、广西桂林、四川成都等五大传统桂花产地,以及近年来形成的南京、合肥、贵阳、福建清流等更多的新兴桂花产区,浦城县的桂花品种数量、古树数量、种植面积、鲜花产量、桂花品质等主要资源指标优势明显。浦城原生桂花品种多达20个,其中丹桂种群2个,并首次发现12个新品种、四季桂品种2个、银桂品种群13个、金桂品种群3个,近年来又引进外地桂花品种34个。2009年底,浦城县境内丹桂零星种植量达3万多亩,年可供苗木600多万株,具有做大丹桂产业的资源基础和资源优势。

       伴随着我国园林绿化事业和国际香料行业的发展,桂花的观赏、药用和保健价值与日攀升,原本独植一隅的丹桂市场行情一度看好,身价倍增,唤醒了浦城人做大丹桂产业的意识。从2003年起,浦城县把丹桂列入全县四大商品林基地建设规划,2007年编制了《浦城县丹桂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扶持丹桂产业发展。

去年,浦城县新增丹桂种植面积5500亩,销售苗木200多万株、桂花干品8万多公斤,年产值2000多万元,现有苗木存量经济价值近亿元。有关专家称,目前桂花市场价格稳定,农民种植热情高,做大做强这一产业大有潜力。

      但与国内一些新型桂花产区相比,浦城县丹桂产业的单位面积效益仍然相对较低。究其原因,浦城县的丹桂苗木种植和销售,对外地“花贩”的依赖性较大,缺少市场主导权和发言权。同时,对丹桂的深加工能力不足,以丹桂特色资源为依托的旅游项目也刚刚起步,整个产业链发展后劲不足的隐忧开始显现。

     【瓶颈】

       一盘待解的战略困局

       当前,国内有26个市、区、县把桂花当作市(区、县)花和新兴产业,其他一些园林绿化苗木产地的桂花产业也在不断兴起和发展。虽然魅力独具的丹桂产业在浦城县具有广泛的民间基础,但是相关产业依然处于粗放经营状态,产业化龙头和产业联盟处于初级阶段,难以形成竞争优势。

        一是缺少系统化、规范化的苗木生产基地,没有形成有效的产销流通联盟。经过政府多年推动,目前浦城全县已建立丹桂苗木基地30多个,其中超过千亩乡镇5个,超500亩村7个,但连片种植大户不多,整体上呈小规模栽种和分散销售状态,抱团销售能力及抗市场风险能力不足。同时,农户分散的种植和销售模式,苗木经营利润依旧不大,而靠外销鲜花增收,花农收入还是相对较低。

       二是尚末形成完整的丹桂生产、开发、推广应用工程体系,品牌带动效应无从显现。当前传统的种植方式和品牌利用,已跟不上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迫切需要找出一条产量高、质量稳、可以适应现代化生产和深加工的新道路,为丹桂产业化和与国内、国际市场接轨打下良好基础。

       丹桂产业作为当地政府重点扶持发展的特色产业,已经连续两年写入了南平市《政府工作报告》,而且在资金投入上给予扶持;目前,一些丹桂产品加工企业,比如木樨园食品有限公司、三叶果品厂、东亮罐头厂等,已经开始生产丹桂糕点、丹桂茶饮、丹桂蜜饯等传统食品,仙泉酒业、利剑酒业、水南酒厂也正在开发丹桂酒等系列产品。然而,产品深加工尚处于起步阶段,制约丹桂这一特色产业做大做强的困局还没有解开。

       长期以来,“八山半水分半田”的浦城县,连片土地资源匮乏。一方面花农“惜地”导致土地流转困难,另一方面规划中的“桂博园”等招商项目所需的大型用地征用难度大,直接导致值得提倡的基地化生产和亟待扶持的深加工产业龙头无法形成,“一产抓种植、二产抓加工、三产抓旅游”的发展思路还难以体现。

      以浦城县民营的丹桂集团为例,总投资2﹒8亿元的丹桂山庄休闲观光项目,虽然定位好、起点高,但由于没有产业依托,现仍处于亏损状态;以桂花香精深加工为最终方向的万亩丹桂科研示范基地项目,因缺乏技术、资金、土地支撑,自07年起一直处于可行性研究阶段。

     【筹谋】

      转型升级是关键

     作为具有特色资源优势的农林大县,如何让丹桂产业成为浦城县新的经济增长点?业内人士称,虽然丹桂产业在浦城县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要谋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立足县情、因地制宜,寻求新的发展思路。

     在发展丹桂种植所需土地相对分散的情况下,推动浦城县丹桂苗木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的最终方向,是要发挥行业协会的带动作用,积极探索实施新型“公司加基地加农户”乃至农村股份合作制运作模式,变分散为集散,变被动为主动,依托文化和品牌带动丹桂产业的商品化经营。

      同时,从目前的情况看,从丹桂种植到引进企业生产丹桂茶、丹桂糕、丹桂酒等一系列传统食品,相对来说科技含量较低,极易陷入同质化无序竞争状态。浦城县丹桂产业的未来出路,在继续培育民间种植业自然发展的基础上,更应该在科技研发上寻求新突破。

    依托当前与福建农林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高校的科技联姻,浦城县职能部门正加大丹桂深加工项目的招商引资步伐。在国际市场上,用桂花制成的香精非常畅销,而且价格昂贵,可以和黄金媲美。浦城县有关部门希望本地优质丹桂能够提炼、生产出丹桂精油、香料、美容化妆品等高附加值产品,通过高端提炼来带动农户产品深加工。

      但有关专家指出,在桂花精油深加工还没有突破的情况下,当前浦城县和高校的科技联姻,更应该在桂花苗木的的挖潜上下工夫:一是花期控制技术,目前很多花卉都已经实现了全年开花,掌握桂花的花期控制技术,对于丹桂市场的进一步拓展意义重大;二是丹桂的抗寒性研究,目前桂花的栽种还仅限于黄河以南地区,如果丹桂的抗寒性有突破,销售市场将会大大扩张;三是桂花的微型化技术,我国有赏桂的民间文化传统,如果能够将丹桂植株微型化,进入家庭室内市场将前景广阔。

     一产种植业要稳,二产加工业要精,三产旅游业才不致落空。对于“中国丹桂之乡”浦城县来说,只有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夯实产业基础聚合产业优势,与丹桂文化交相辉映的丹桂产业才能够做大做强。

[责任编辑:王小义]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