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变”透视广安脱贫之路

2020-01-22 13:50:23 来源:本网专稿 

□整体之变,从全域贫困到全部摘帽

□贫困村之变,从贫困村到4A级旅游景区

□村民之变,从一贫如洗到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


□中国改革报记者 王进 何子蕊

□黄辉

秦巴山区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曾被称为我国除“三区三州”外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四川广安市全域地处于此,6个区(市)县都属于贫困县。在2014年精准识别时,全市共有贫困村820个,贫困人口高达32.48万人。贫困面广、贫困户多、贫困人口基数大,脱贫攻坚任务很重。

2020年是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作为邓小平同志家乡的广安市,脱贫攻坚现状如何?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哪些差距?群众的生产生活发生了哪些改变?1月9日,记者一行深入当地进行了探访。

整体之变

从全域贫困到全部摘帽

“2019年,广安较全省提前一年消除了现行标准下的绝对贫困问题。全市所有贫困县已成功实现全部脱贫摘帽……”一见面,广安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扶贫移民开发局局长王建玲就告诉记者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

2016年,广安区、前锋区、华蓥市3个贫困县在全省率先摘掉贫困帽子;2019年,全市投入各类扶贫资金84.75亿元,圆满完成2.6万贫困人口脱贫、194个贫困村退出的年度任务。2019年4月,四川省政府第26次常务会议正式批准岳池、武胜、邻水三个县退出贫困序列……王建玲一边介绍情况,一边向记者展示这几年脱贫台账和“成绩单”。

“说实在的,面对全市如此重的脱贫攻坚任务,能否如期实现脱贫目标,各级领导干部心头都是没底的,但在任务面前,全市党员干部没有丝毫懈怠,而是下定决心,撸起袖子加油干。”王建玲说。

2014年,广安便选派驻村工作干部4100余名,组建驻村工作队820个,派驻第一书记820名,动员5万余名干部职工深入贫困村。夯实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一个支部一面旗帜,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村、到户,聚焦聚力脱贫攻坚。

同时,该市树立“一盘棋”思想,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三产融合相结合,统一规划、统筹实施。每年拿出近100亿元投入脱贫攻坚领域,统筹推进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筑牢兜底脱贫防线,全面规划产业发展。

此外,该市新发展理念抓实持续增收长效脱贫工作,将扶贫、扶志与扶智相结合,提高群众自身“造血”和稳定长效脱贫能力,确保奔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

广安市一边推进脱贫,一边巩固脱贫。动态监测、分级预警、及时干预、问题督办,前锋区在四川省率先构建起“十看五帮三机制”,全覆盖式对已脱贫贫困户进行动态监测并及时“预警”,做强产业基础促增收,织密民生保障网再帮扶,有效防止脱贫户返贫。

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广安市脱贫攻坚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目前,虽然我市6个县市区都已全部退出贫困县序列,但只是完成了脱贫攻坚的阶段性任务,巩固脱贫成果,依然任重道远。”广安市委相关负责人在与记者座谈时说,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广安力度不减、担子不卸,将持续开展“回头看”“回头帮”,确保脱贫不返贫,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贫困村之变

从贫困村到4A级旅游景区

1月9日上午,在岳池县白庙镇郑家村,天空虽然下着小雨,但到此游玩、观光的游客却依然络绎不绝。“自从今年我们这儿升级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后,每逢节假日,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游玩。”岳池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区所在地的郑家村第一书记李世燕说。

而在2014年精准识别时,郑家村因交通滞后、无产业支撑等原因,还是一个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多达75户,贫困人口多达279人。

短短几年时间,郑家村是如何从一个贫困村变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核心区的呢?

据李世燕讲,2018年5月,在市、县两级党委政府的强力支持下,岳池县启动了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区建设,旅游区共投入5.9亿元资金,建设游客中心、旅游大道、竹山曲苑、婚俗园、七彩凤谷、山体公园、停车场、智慧旅游等景区景观。

同时,岳池县坚持景区旅游带动脱贫攻坚,郑家村发挥农家生态文化旅游核心区的优势,联合附近的瞿家店村、李白寺村、拱桥村等6个贫困村,按照支部联合、设施联建、产业连片、人才联育、活动联办、基层联治“六联”模式,做好“六村连片”文化旅游脱贫大文章。

通过这些措施,短短两年多时间,郑家村不仅成功脱贫摘帽,村里还建起了房车营地、桃花岛等众多旅游景点,村民旅游等收入逐年增加。

村民之变

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

在郑家村东邻西舍美丽新村,今年78岁的贫困村民魏昌志正在打扫刚装修完的新房,准备春节搬进新房。

“以前住的是破漏的土瓦房,我做梦都没有想到现在能住上这样的两层小洋楼。”魏昌志3个女儿都外嫁出本村,老伴也去世多年,年老多病的他多年来一直是一个人居住。见到记者,他热泪盈眶,激动地说。

据了解,2018年,郑家村利用国土增减挂钩项目,为村里被拆了房屋的村民修建了112套新房。魏昌志只是其中一户。今年,郑家村还要新建3个新村安置点,越来越多的村民将会住上好房子。

光住上好房子还不行,村民要有持续稳定的收入才能过上好日子。据悉,2018年,郑家村通过流转土地2700余亩,在村里发展起猕猴桃、藤椒、中药材等产业。一部分贫困村民开办起了农家乐、超市、小吃店等,吃上“旅游饭”。

汪永明便是其中一位。他家脱贫之后,又在2019年春节,利用以前在村里做坝坝席的手艺,在村里开办起了农家乐。汪永明说:“今年的营业额近10万元,月收入约5000元。”

“老百姓不但有土地租金收入,还能长期在基地和企业务工增加收入。”李世燕说。由于郑家变成了旅游景区,村里有22名村民长期做保洁、保安等工作,每月有固定收入。

同时,郑家村还创办村集体企业——郑家文化传媒公司,公司通过出租东邻产业组团房屋和车露营基地、承接节日庆祝活动等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并对农户、贫困户进行分红,增加老百姓的收入。

如今,郑家村村民人均纯收入从2014年的4000多元增加到现在的9800多元,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责任编辑:张海莺]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