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四川-中国改革报看四川,四川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绵阳游仙区聚闲赋能 铸就幸福乡村

2020-01-09 11:06:07 来源:中国改革报 编辑:李艳婷 

四川绵阳游仙区以土地入股、联营等方式,解决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康养等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用地矛盾,突破产业用地瓶颈,在让农民得到实惠的同时,促进乡村振兴

 中国改革、改革网记者 蒋良明

 

为落实“三权分置”改革,助力乡村振兴,四川绵阳市游仙区出台《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及调整村庄建设用地布局管理办法》,将整理的集体建设用地指标汇聚集中起来,以土地入股、联营等方式,解决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康养等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用地矛盾。

破解用地瓶颈

2019年12月9日,游仙区街子镇回龙村村民杨翠华正在地里忙碌。她劳作的地块,在10个月前还是她的老屋,5间闲置多年的土坯房被拆除复耕。对于这事儿,杨翠华很淡定:“堆柴火都没法用,现在拆了种地,是个人和集体都受益的好事。”

在距离杨翠华老屋不远的王猛村蓝港水乡水产养殖基地,王道勇正踌躇满怀地为基地加工房设计规划图,“土地属性马上就要变更了,修建深加工厂房也提上了日程,公司规划了10亩建设用地用于延伸产业链。”

杨翠华的淡定与王道勇的憧憬,来源于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在游仙区的推行。

游仙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吴先强告诉记者,乡村振兴,产业是核心。要实现产业兴旺,必须突破产业发展的用地瓶颈。在企业转型升级的浪潮下,落户乡村的农业企业逐步从以流转土地进行种养殖为主的传统农业向以文旅、精深加工为主的现代农业企业转型。因国有出让用地成本高、农业设施用地局限性大等因素,企业很难取得经营性建设用地指标。在现有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体系下,农村广泛存在的闲置宅基地,是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不可多得的“源头活水”。

吴先强说,以街子镇为例,一户多宅需拆除的土坯房就有123户,按照全国第三次土地调查数据测算,占地200余亩。

构筑共赢链条

宅基地的社会保障属性和集体属性要求,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必须要处理好村民、集体、受让体多方的利益关系。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工作,关键是构筑各方共赢的利益主体链接机制。

街子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杨桂林告诉记者,在宅基地整理中,回龙村共有39户村民宅基地参与指标回收,除4户一户一宅村民因人口流动自愿腾退外,其余35户均为一户多宅情况。该村共整理出集体建设用地指标17.2亩。

“针对企业方,该镇采用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价格与农地租金相分离的核算机制。”杨桂林说,“核算集体建设用地指标使用费为每亩20万元(40年期限),由指标整理成本14万元和村社集体利润6万元(指标流出地与流入地各占50%)两部分构成,利润由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收取,依据贡献大小,村社按照1:2比例进行支配。以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体,以指标入股形式与企业开展联营,联合社将土地级差利润中的一部分入股企业实行固定分红,剩余部分以集体经济收益形式,用于村庄发展建设。”

“此举将农户个体利益和村庄集体利益捆绑在一起,在为村庄发展找‘钱源’的同时,倾向性扶持以社为单位的集体经济组织,更加有利于提升村、社集体经济活力。”街子镇党委书记张金说。

在游仙镇望江村,村支书赖克军指着一户闲置房产说,他们村上一年将其以6000元租下来,然后,再以7200元的价格出租给农业开发商,不仅盘活了农村闲置资产,而且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石马镇紧邻市区,横山村支书徐显贵告诉记者,因村上土地基本规划完,整理闲置土地修建200个停车位,解决了就业,增加了村集体收入不说,还改变了过去脏乱差的现象。

截至目前,街子镇的6个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已与9家企业签订了集体建设用地合作经营协议,按照每亩5万元的标准共收取企业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预付款630万元。

共筑幸福乡村

在缴纳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预付款后,街子镇仙龙向山公司负责人方南青心里的最后一块石头才算落了地。“我们以前采用设施农业用地指标进行营业性用房建设,这期间多次遇到国土整治,因土地属性问题,多次停工,屡次被罚。”方南青感叹,“现在,借助游仙区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解决了用地问题后,公司正在规划二期康养产业建设。”

在街子镇,农户腾退宅基地后,不仅可以获得一笔奖励资金,腾退的宅基地使用权依然归农户,可以从事种养业增加收入,建设用地指标产生的收益还可参与集体分红;通过宅基地整理后的合作经营,按照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与企业达成的合作协议测算,各村集体经济平均收益达150余万元,年均分红不低于5万元。

随着农村闲置宅基地整理在游仙区的逐步推行,游仙区各镇、乡、村风貌得到大幅提升,老百姓幸福感、获得感显著增强。


[责任编辑:]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