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生猪稳产保供见成效

2020-01-02 14:34:15 来源:本网专稿 

截至2019年11月底,全省生猪存栏1449万头,能繁母猪存栏146万头,生猪生产从6月底开始止跌回升,实现连续6个月环比增长


□ 中国改革报记者 李季平

2019年以来,河北省委、省政府把生猪产业作为保障基本民生、促进经济稳定的重要产业,生猪生产呈现止跌回升良好势头。近日,记者在河北省有关部门了解到,截至2019年11月底,全省生猪存栏1449万头,能繁母猪存栏146万头,生猪生产从6月底开始止跌回升,实现连续6个月环比增长。

根据30个行业价格监测点统计,自6月份开始,全省生猪和仔猪价格一直低于全国同期价格水平,猪肉市场供应充足;全省日均调出猪肉约2.5万头,其中日调京、津猪肉约7500头,与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前持平。目前,全省猪肉替代产品生产供应充足,截至2019年9月底,牛肉产量45.6万吨,同比增长1.7%;羊肉产量21.6万吨,同比增长2.5%;禽肉产量68.1万吨,同比增长6.5%;禽蛋产量292.4万吨,同比增长1.4%。

2019年3月份以来,随着猪肉价格持续上涨,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猪稳产保供工作,省委书记、省长亲自听取汇报,研究出台扶持政策,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的通知》,从严格落实生猪生产责任制等九方面保障生猪生产和市场供应。

为了支持生猪恢复生产,河北下达生猪规模养殖场、种猪场建设补助资金0.88亿元,对26个新建、改扩建种猪场、规模养殖场给予补贴;取消养猪附属设施用地15亩上限,开辟生猪养殖用地审批绿色通道;对整车合法运输仔猪及冷鲜猪肉的车辆,恢复执行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将能繁母猪和育肥猪保险政策范围从51个县扩大到73个县,稳定养殖信心;落实种猪场和年出栏5000头以上生猪规模养殖场贷款贴息政策,将期限延长至2020年12月31日;在21个生猪调出大县支持新建、扩建生猪规模养殖场,落实资金0.9亿元。

为督促支持政策落实到位,河北建立生猪生产月度调度机制,将恢复生猪生产目标层层进行分解,各市县主动担当作为,压实责任,实化细化措施,为恢复生猪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通过招商,河北吸引了新希望、牧原等一批国内生猪养殖领军企业到河北投资建场。全省计划新建、改扩建年出栏50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450家左右,全部投产后可增加生猪存栏260余万头。

为解决生猪产业发展中遇到的用地、资金等具体困难,河北对超范围划定禁养区进行整改后,协调养殖用地8000多亩。在生猪养殖贷款创新方面,通过用土地复垦费、应收账款、土地经营权等进行抵押贷款,创新担保服务种类,为生猪养殖贷款提供便捷的担保服务。

河北进一步加大对市场动态的预警分析,每周发布动态信息,指导养殖场户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并通过组织专家深入养殖场户,帮助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难题。

根据河北省工作安排,一是确保元旦春节“两节”和全国“两会”期间猪肉市场基本稳定,确保2020年底前产能恢复到接近常年水平,2021年恢复正常。二是落实扶持政策不放松,对规模场新建、改扩建,以及禁养区搬迁、异地重建等予以优先支持。三是推进转型升级不放松,在全省21个生猪调出大县和铁路沿线重点发展生猪生产,实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创建一批高水平的标准化示范场。

[责任编辑:陈菁菁]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