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安排+技术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首届中国宏观经济管理学术年会在京举行
2019-12-31 09:47:49 来源:本网专稿 

□ 中国改革报记者 李韶辉 付朝欢

12月29日,首届中国宏观经济管理学术年会在京举行,主题为“谋划新经济引领新未来”。会议重点学习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并就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高质量发展新动力源、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罗文在年会开幕致辞中表示,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化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错,“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化。“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我们要清楚我们有什么、要什么、需要付出什么,对每一项探索都保持清醒,对自己选择的道路坚定不移,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有信心、有耐心、更有决心。”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中,如何把握新机遇,加快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全国政协副主席辜胜阻认为,我国需要统筹协调政府制度安排和企业创新路径。“一方面,做好有利于科技进步与创新的顶层制度设计,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另一方面,激发科技创新微观活力,不断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与动力,真正将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落实到技术创新活动全过程。”

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江小涓谈道,要让政府管理“有形之手”与市场机制“无形之手”有机结合起来。“政府和市场的边界需要调整,并非谁更强或更弱,而是依据新的形势调整,发挥好两个积极性。”以技术开发政策为例,江小涓建议,把技术开发更多地交给市场,政府提供应用场景。因为大企业技术研发能力强,但应用场景企业不可控,政府恰当参与不可或缺。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面临更加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明年中国经济走势备受瞩目。中国社科院副院长高培勇解读说,按照新发展理念的要求,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不仅仅有量的合理增长,还要有质的稳步提升。

谈及今后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的逻辑,高培勇说:“至少要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以往基于需求管理政策的逆周期调节,另一条是贯穿于宏观调控全过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

“我们不能忽视逆周期调节对稳增长的重要性,更不能因为解决下行压力放弃结构性改革。”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看来,经济增长不稳,结构性改革就很难推进,继而市场预期很难稳定,风险还会不断积累。

如何更好地保持经济可持续增长能力,更好地增强发展后劲,更好地推动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王一鸣建议,第一,把劳动力、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配置到最有效率的地方,这就需要要素的市场化改革,促进城乡要素流动;第二,推进技术扩散,加快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培育区域新增长极;第三,推动新的发现和创新,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创能力建设,以产权激励激发科技成果转化。

“技术转化带动整体经济发展需要一个渐进的周期。”中央民族大学校长、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会会长黄泰岩坦言,虽然我国产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但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改变。未来10年,“十四五”“十五五”时期,对中国的发展极其重要。

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部分地方领导、专家学者、企业家和智库代表460余人出席会议。据悉,中国宏观经济管理学术年会将每年召开一次,就关乎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性、前瞻性、倾向性、热点、难点问题展开多层面、各界别的广泛讨论。

[责任编辑:尹超]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