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福田区全面深化河湖长制,河湖管理正逐步形成全域化、网格化、专业化、全民化的新格局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 叶仕春 通讯员 彭溢 谭静 报道
深圳市福田区现有河流10条,水库4座,人工湖11个。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的部署要求,助力各级河长湖长有效履职,合力打好打赢河湖管理攻坚战和水污染治理决战,福田区全面深化河湖长制工作,建立河湖分级名录和三级河湖长管理体系及区级配套制度,出台河湖长制工作方案,进一步加大水污染治理、巡查管护等工作力度,河湖管理正形成全域化、网格化、专业化、全民化的新格局。
严格落实责任 强化河湖长履职
高位推动,全面深入推进河湖长制各项工作。福田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部署河湖长制工作。总河长主持召开福田区2019年第一次河湖长制工作大会,签发《关于开展清洁护河百日大行动的动员令》;副总河长主持召开第二次河湖长制大会,总结并部署下一步河长制工作;各级河湖长全面加强基层河长湖长履职监督管理。据介绍,各级河湖长严格落实巡河规定,累计巡查4893次,其中区级巡查127次、街道级巡查825次、社区级巡查3941次,及时发现重点难点问题并跟踪落实解决方案,实现河湖问题“早发现、早处理、早解决”。同时印发《福田区2019年实施河长制湖长制工作要点》、河长制工作手册及巡河记录本,开展4次河湖长制培训,累计400余人参加,不断提升各级河湖长制工作人员业务水平,规范基层河湖长履职,实现管理区域化。
聚焦“五个率先” 水质大幅改善
2019年是福田区 “水污染治理决战年”,为此,福田区围绕国考断面水质达标和全面消除黑臭水体目标,重点聚焦“五个率先”:率先实现雨污分流全覆盖,率先实现福田河暗涵开闸清洁基流入河,率先建成污水零直排示范区,率先开展清洁护河行动,率先高质量完成排水管理进小区试点,全力攻坚水污染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福田区主要河流深圳河、新洲河、福田河等河流水质同比显著改善,其中深圳河氨氮同比下降59.53%,总磷下降30.87%,年均值达地表水Ⅴ类标准,深圳河干流考核断面全部达到地表水Ⅴ类标准,深圳河河口断面水质全年稳定达到地表水Ⅴ类;福田河氨氮同比下降13.36%,总磷下降26.47%,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新洲河氨氮下降73.53%,总磷下降70.46%,达到地表水Ⅴ类标准。
开展专项行动 细化河湖管理
全面推动河湖长制从“有名”到“有实”。一是顺利完成“清四乱”专项行动,“五清”专项行动持续推进。累计清理水域面积113727平方米、水面漂浮物0.02261万吨、底泥污染物7.88万m³,2处涉河违建销号率100%。二是率先开展清洁护河行动,按照区总河长签发的《关于开展清洁护河百日大行动的动员令》要求,在全区开展清洁护河行动,推动治水由工程治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全区共20个单位参与,出动4万余人次,累计清理各类排水设施164544个。同时建立长效机制,持续开展清洁护河工作,久久为功,形成机制和习惯。三是启动“千里碧道”建设,推进治水治产治城融合。完成环莲塘尾水库1.5公里碧道,高标准推进“新洲红树碧道”建设,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形成“碧水临街、碧水绕楼、碧水绕城”的新型流水都市,为辖区群众提供更多的亲水、乐水空间。
健全工作机制 实现共建共治
落实每月至少开展一次清河行动,2019年共开展清河行动220次;根据《深圳市福田区全面推行湖长制实施方案》要求,在辖区所有河湖周边共布置58块河长公示牌,并及时更新公示信息;安装并使用“广东智慧河长APP”、“深圳河务通”等多个信息化软件,使用人员共计161人,巡河1609次,发现问题136次,处理率100%,公众投诉15条,处理率100%;党政民间共治共管,广泛动员民间力量,在全市率先打造了包括政府部门、人大政协、媒体记者、志愿力量在内的“党政+民间”河长共治平台。
福田区水务局负责人介绍,福田坚持“党政领导、河长主导、流域统筹、部门联动、系统治理、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补短板、强监管,持续深入、强化、创新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河湖管理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下一步福田区将积极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河湖长制工作,为城市中心区的河湖治理提供“福田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