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2019-12-17 10:58:45 来源:本网专稿 

张海疆

12月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共同举办“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的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圆桌论坛。(张海疆 摄)

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举办的“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圆桌论坛在杭州举行,与会代表围绕儿童群体关爱和保护问题探讨强化儿童基本公共服务

“必须健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提出的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中,大多都与儿童所需要的基本公共服务密切相关。

针对0岁~6岁低龄儿童基本公共服务,政府、社会、家庭如何“各司其职”,我国儿童关爱与保护还面临哪些挑战,推动儿童早期发展还需要在哪些领域下功夫......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共同举办的“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的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圆桌论坛在杭州举行,围绕儿童群体关爱和保护问题,来自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学界代表碰撞思想、各抒己见,共同探讨如何进一步强化儿童基本公共服务。 

健全社会力量参与机制 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今年11月20日,为庆祝世界儿童日,象征儿童友好的蓝色灯光点亮了我国11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呼吁全社会坚守为儿童作出的承诺,为每一名儿童兑现他们的每一项权益。

“我们在构建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强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推进福利体系建设等方面,都突出儿童权益保障,积极促进儿童群体共享发展改革的成果。”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郝福庆如是说。

构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郝福庆表示,我们不断健全社会力量参与的机制。今年以来加大力度推进公共服务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普惠养老、普惠托育、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陆续出台,都包含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增加政府购买服务等方面的举措,打出一套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供给的组合拳。社会力量的参与规模不断扩大,结构逐步优化,服务范围不断拓展,为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打下坚实基础。

杭州探索的“学后托管服务新模式”就是社会力量参与共同改善儿童基本公共服务的生动实践。

学后托管服务产生费用谁来出?学生谁来带?杭州市发展改革委巡视员朱利民介绍说,杭州鼓励学校因地制宜、因时而宜创造更加开放包容的校园环境,探索更灵活可行的管理模式,在成本方面将原有政府全额负担的经费保障机制逐步转变为政府、学校、家庭三方参与的成本分摊机制。在充实师资队伍方面,通过学校、家庭、社区、俱乐部、少年宫、文化馆等各教育主体之间有效联动,吸纳众多领域的专业人才以及家庭、高校企业中符合条件的志愿者,多渠道充实课后服务师资力量,切实解决了学生家长的后顾之忧。

“从2010年到2018年,农民工的增量约20%左右,随迁子女的增幅在40%以上,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子女随父母一起进城。”通过一组数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政策研究部处长王大伟表示,其带来的教育问题不容忽视。

作为公办教育的有力补充,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东莞已成为广东乃至全国民办学校数量、规模最大的地区之一,东莞民办学校数量及在校生人数已经远超公办学校,成为东莞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王大伟介绍说,东莞逐渐构建相关政策体系,通过实行公办民办学校结对帮扶、共享教育资源、加大财政资金支持等一系列措施,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对学位的需求。

推动儿童早期发展 提升国家层面人力资本竞争力

“有科学依据表明,在人生最初三年加以有效干预,可为儿童身体、认知、心理、社会、情感、潜力发展创造条件,带来不可估量的益处。”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副代表郑道看来,儿童早期发展不仅决定了个体自身的发展潜力,更影响着国家层面人力资本的竞争力。

在2018年12月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峰会上,儿童早期发展成为优先议题,首次被写入G20峰会联合公报,各国领导人达成一致,承诺共同推动儿童早期发展。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妇幼卫生专家黄小娜认为,儿童早期发展将改善人口素质,是消除贫困代际传递的最佳途径。“在儿童早期,特别是0岁~3岁阶段越早干预越好,从健康、营养、安全保障、回应性照护和早期学习机会等领域进行综合性多维度干预,带来的社会效应将高于单方面的投入。”同时,黄小娜坦言,目前,我国干预措施实施的程度不同,孕期保健、儿童期健康体检等已实现高覆盖,但对弱势儿童的支持和管理、回应性照护、早期学习等干预措施在目前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中体现得还不够充分。

3岁~6岁的学前教育对于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样至关重要。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儿童发展与教育处教育专家陈学锋表示,弱势儿童在学前教育当中受益最多。有研究表明,在提高高中毕业率、高中女性毕业率,以及今后的收入、生活稳定幸福,减低犯罪率方面都有所帮助。同时在扶贫方面,强化学前教育也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措施之一。

近期,现实主义题材青春电影《少年的你》的热映,将公众目光聚焦在校园欺凌上。

据了解,儿童保护服务一方面保护儿童不受到暴力伤害,包括预防、应对、康复家庭暴力、网络暴力等。另一方面是协助儿童发展良好社会关系,包括重建、修复、改善与家人的关系、与同伴的关系等。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儿童保护专家许文青表示,从事保护儿童不受暴力伤害以及协助儿童发展良好社会关系能力相关工作,有一支专业队伍——社会工作者。目前,我国社会工作人才还存在一定缺口,发展儿童保护服务,需要进一步培养积累相应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 确保服务符合儿童发展需要

近期,国家统计局发布“2018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统计监测报告”,结果表明,《纲要》实施总体进展顺利,多数指标已提前实现目标,但少量指标尚存差距,相关领域儿童权益保障工作仍需继续加强。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研究员佘宇表示,目前我国儿童发展还面临三方面约束。一是资源不足的挑战,包括人力资源、相关经费、管理资源等。二是整体上对于儿童发展的认识和支持比较欠缺。三是中国城乡二元经济和快速城镇化进程对儿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佘宇认为,建设儿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应立足家庭,在动员家庭有效参与的同时,提供儿童发展相关知识、信息,以及儿童看护等服务。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落实政府在规划投入、监管和促进公平等方面的基本职责。充分利用现有的服务平台,强调创新与合作,整合现有资源,突出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保证服务对象的普惠性,服务内容和标准的适宜性,服务提供的可及性,服务价格的可承受等。

“儿童基本公共服务几乎涉及到生命周期的每一个阶段,因此对于儿童和家庭来说,他们的需求是实时动态变化的。”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儿童社会政策与改革处处长彭泽琴认为,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和机构拥有一双动态的眼睛来追踪这样的变化,对服务内容实时动态进行调整。

与儿童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同样需要完善和提升的还有政府部门的治理能力。以早期儿童发展为例,彭泽琴表示,通过何种方式来确保相关的服务能够为所有儿童和家庭可负担、可及,对于各级政府来说是否拥有足够的数据来估量服务是否足够,并以此为依据,对于服务供给进行规划,又有何手段来对提供的服务质量进行监测,确保这些所提供的服务的确能够满足儿童早期发展的需要等问题,都需要政府部门在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上进一步提升。

[责任编辑:王小义]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