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一套人民币到现代金融市场体系

2019-12-12 16:15:02 来源:本网专稿 

——追寻70周年大型成就展上的中国金融发展脉络

□ 中国改革报记者 付朝欢

□ 实习记者 安宁

钞票,是日常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事物了。人民币作为我国的法定货币,被称作“国家名片”。正在北京展览馆展出的“伟大历程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上,五套人民币实物展品吸引了不少参观者驻足回味。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在当日发行面值为50元、20元、10元的全国统一货币——人民币。这第一套人民币,为新中国恢复生产建设、稳定人民生活提供了重要保障。以此为开端,我国逐步探索建立起独立自主的货币体系,为中国的经济发展、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新中国有了自己发行的、人民信赖的、坚挺的货币,从此结束了几十年社会不稳定、人民生活没保障的日子。”展台前,年逾古稀的徐先生跟记者聊起他和人民币的故事。徐先生毕业于中央财政金融干部学校(现中央财经大学),退休前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

“我们小时候,1毛钱、1分钱都是很值钱的。什么概念呢?上世纪50年代,1毛钱可以买一大碗面条,一个家庭如果有50块人民币都可以养活近10口人了。”徐先生回忆说,“当时的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国家。”

守护好中国老百姓的“钱袋子”,就需要保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央行对人民币的管理非常严格,有一整套管理办法,该多发时多发,该回笼时回笼。”徐先生举例说,在计划经济时代,秋收时节,货币会发行多一些,供收购农产品所需;收购结束后,货币会回笼,以便工业产品下乡。

进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更是从本国实际出发,继续坚持货币政策保持币值稳定这一本质属性,为改革发展稳定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人民币的发展过程,是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缩影。谈及2016年人民币正式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徐先生说,中国正在成长为一个更加坚定、自信、负责任的大国,他为生于、长于这样的国度感到无比自豪。

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探索市场化配置资源的脚步没有停过。1984年,中国股票市场发行了第一只股票。而真正让敏感的国际社会意识到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势不可挡的,是一次“举世闻名”的礼尚往来。

1986年11月23日,时任纽约证券交易所主席约翰·范尔霖一行人来到上海南京西路1806号,在这个面积只有十几平方米、黑板上仅写着两只股票价格的小柜台前,他要完成一次交易——将一周前邓小平会见时赠送的一张面值50元的“飞乐音响”股票过户到自己名下。当时的外电用“中国与股市握手”这个标题来报道这场会见,而这张绿色的“飞乐音响”股票也见证了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次飞跃。

对当时的中国人来说,股市既新奇又充满吸引力,日常的寒暄也从“你吃了吗”转变为“你炒股了吗”。“三顾”成就展的张先生夫妇,和记者聊起了他们在上世纪80年代末在老家吉林买股票的经历。

“当时的股票是一张纸质凭证,所有交易手续都必须现场办理。”和股票“分居”两地,给张先生带来不少困扰。“我们一年中有一半时间在北京工作,哪怕看到股票涨了,也必须回到位于吉林文化宫的证券交易点进行买卖,来回往返就需要几天时间,往往回到老家后,股价就发生了新的变化。”

其实,当时的股民们面临着和张先生一样的窘境,实物交收使得他们不得不提箱子装着股票去交易,雪花般的票据不断涌向交易所。在证券市场已经全面无纸化的今天,当年的纸质股票已然成为“追忆”。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白手起家,迅速建立了一个稳定可信的法定货币制度。改革开放40多年,金融业迎来大发展大繁荣时期,逐步形成了覆盖银行、证券、保险、基金、期货等领域,种类齐全、竞争充分的金融市场体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

70年来,中国金融业取得巨大成就,成为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如今,中国有4500多家银行业金融机构、130多家证券公司、230家保险公司,金融业总资产300万亿元,其中银行业268万亿元,规模居全球第一。债券、股票、保险市场也都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现代经济发展离不开现代金融的支持,而改革始终是追寻新中国金融发展的关键线索。立足中国实际,建立完善、多元、高效的现代金融体系,必将推动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王小义]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