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郫都区:创新式变革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2019-12-06 20:35:14 来源:本网专稿 

把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作为“一把手”工程,创新6种路径和12种模式发展集体经济,全区集体经济资产增长至25.93亿元,年收入突破4.15亿元

美景如画的郫都区农村

□本报记者王进 何子蕊

说实话,在四川成都市的中心城区,像郫都区石羊村的高旭清这样,当一名“贫困村”的党总支书记挺不容易的。在村里,看着村民收入低发愁,为集体发展无门着急,但还要每天面不改色、满脸堆笑。上面开会的时候,由于自身底气不足,每次都尽量坐不起眼的地方,多学习、少发言。

如今,高书记终于“咸鱼翻身”了!因为,在他带领下的石羊村,集体资产从2017年负债运行变为现在增收300多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也从两年前的9500元增长至现在的23,900元,还被评为成都市“三美示范村”……

2018年以来,郫都区把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作为“一把手”工程,在全面完成改革试点任务基础上,以破解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难题为着力点,创新推动改革试点成果转化和红利释放,不仅使石羊村这样的“空壳村”实现了蝶变,还创新探索出了不同村情下集体经济发展的6条路径和12种模式,全区集体经济资产增长至25.93亿元,年收入突破4.15亿元,成为新时代发展型改革中不可多得的成功范本。

众筹入股破解“三无”难题

茂密的林木,潺潺的河水,各种花草争奇斗艳。冬日暖阳下的石羊村,犹如“世外桃源”般美丽。这里不仅有湿地,还有放飞自我的舞台。金海棠湿地公园内,有“摆龙门阵”的茶馆,有消遣娱乐的棋牌室,有延伸至荷塘深处的景观廊道和村史博物馆,还有游泳池、游乐场和供游客垂钓观光的弯弯鱼塘……

“石羊村大改变,我和大家去看看。大美养身新石羊,沟端路直树成行”。如今的石羊村,不仅有“石羊对石鼓,金银万万五”的神奇古老传说,更有着一举摆脱贫困的现代动人故事。

石羊村主任高立宾说,2018年,村上利用农村产权清产核资和股权量化机遇,采取组织发动、党员带头,吸纳在外有经验、有干劲、有特长的村民回乡众筹,发展集体经济。村民则以现金、土地、宅基地、林盘等方式灵活折价入股,全村自发筹集资金400万元,建起了集休闲、游乐、餐饮等于一体的金海棠湿地公园。

2019年上半年,全村接待游客超过31,500人次,仅餐饮一项就实现营业收入164.5万元。在村集体带领下,村里先后建成了樱花、海棠、红枫等3个100亩赏花基地,并与40余户农家林盘逐步串联成带。石羊村“翻天覆地”的变化,被清华大学乡村振兴调研课题组列为课题进行研究。

当前,我国许多农村“无区位、无资金、无门路”的集体经济发展问题十分突出。如何破局?

郫都区农业农村和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郫都区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践中,对集体经济“空壳村”“薄弱村”重点进行分类扶持。石羊村抢抓机遇,通过产权流动众筹汇聚资源,使农村闲、散资源转化为流动、活化、可增值资本,有效实现了集体经济发展突围解困。

“国投”助力盘活沉淀资源

今年7月,成都市郫都区蜀都乡村振兴有限公司(简称蜀都乡村振兴公司)与安德街道棋田村、广福村、唐元街道钓鱼村、新民场街道兴增村,分别签订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开发利用投资合作协议。根据协议,该公司将通过“国有公司+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社会企业”的合作共享模式,投资2.2亿元,启动棋田村冬水坝农场配套田园综合体(共享田园)、中国盆景之乡·钓鱼盆景产业园(一期)等4个项目。

“这是我们公司按照区上有关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政策,践行‘乡村振兴走在前列起好示范’的创新探索。”11月22日,蜀都乡村振兴公司副总杨泽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道。

据杨泽波介绍,按照区里决策部署,蜀都乡村振兴公司从2018年起开启了农村闲散土地资源的统一收储和投资开发,助力壮大集体经济。

以投资参与村民宅基地自愿有偿腾退为例,公司将腾退后的农用地与集体经济组织进行股权量化,收益由集体经济组织按比例分享。这样,在财政资金“零投入”、建设用地指标“零供给”的条件下,既保障了乡村产业发展,又保障了集体经济发展的资金和用地需求。

“组织性不强,资金短缺是当前一些地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的最大障碍。”郫都区相关负责人说,蜀都公司投资参与发展集体经济的模式,最大创新性突破在于:其通过盘活以土地为核心的多元集体资源,实现集体沉淀资源资产的资本化转变,解决了村集体资源无法启用、发展资金紧缺等现实难题,突破了起步艰难村的发展困境。在实践中,还大大消除了农村对于社会资本参与发展集体经济的担忧和诚信危机。

2018年以来,郫都区结合上述模式,先后总结提炼出了“集体经济+土地流转”“集体经济+土地入市”“集体经济+租赁入股”等多种模式,为打开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之门奠定了坚实基础。

“易地置业”提升发展质效

地处成都市金牛区、新都区和郫都区三地交界处的郫都区安靖街道土地村,早在2008年就通过首批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成立了“三资公司”——郫都新土地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并利用村上46亩集体建设用地开展市场化租赁经营业务,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村集体年收入高峰时超过1000万元。然而近年来,该村集体经济发展却出现了倒退现象。如何才能扭转这一局面,实现集体经济提质增效?

土地村党总支委员胡太娟告诉记者,在郫都区农业农村和林业局大力支持下,土地村通过与其他区县实行异地置业和异地联建方式,于2018年5月和9月,先后将青羊区蔬菜批零市场和金牛区九里店批发市场整体搬迁过来,形成二级批发市场,利用三方客货等多种资源互动等方式进行股份化合作经营,快速提升了村集体原有两大市场的租赁等业务范围和质效。

据介绍,自2018年7月5日正式营业以来,土地村蔬菜批发从最初的60万斤/天上升至如今的200万斤/天,村集体收入也从2018年的560万元增长至目前的670万元……

对此,郫都区政府相关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土地村这种与其他区县进行易地置业和异地联建方式发展蔬菜批发市场的做法,既让其他区县的村集体经济在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在异地存活下来,又提升了本村的集体经济规模和效益,为当前一些地方农村集体无载体发展或集体经济亟待提升等难题提供了新的启示。

据介绍,郫都区因地制宜,在多个村开展了这类创新性探索,致力促进乡村经济社会多维度、深层次再造。还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生产性服务项目,围绕特色主导产业,提供育秧育苗、代耕代种、农资供应、农机服务、劳务用工、仓储运输、加工销售等生产性服务;引导集体经济组织建立农家超市、农村综合服务社和创办家政中心、物业管理公司等发展居民生活服务业增收,先后总结提炼出了经营物业型、“供需”服务型等多种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

协同融合带动整体“裂变”

2018年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郫都区战旗村视察时指出,“战旗飘飘,名副其实。”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郫都区在农业农村改革上走在了全国前列。而战旗村,则是该区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的一个缩影。

该村率先创新探索出“村集体+子公司”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形成了有活力、有效率、规范化运作的新型集体经济双层经营管理长效体制。目前已在全区推广。

该村以资金、机动地、“四荒地”等入股,农民以承包地经营权入股,共同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现代农业,全村97%以上的农户共计1879亩耕地加入土地股份合作社,实现农旅融合,亩平均效益达到4.5万元以上。

该村以集体建设性用地入市交易或宅基地腾退等方式,通过股份合作形式,将土地、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入股发展农商文旅融合式集体经济,2018年,全村接待游客8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500万元。村集体资产达5700万元,集体经济收入600万元。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以来,战旗村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新起点,把改革作为加快集体经济发展“金钥匙”,以产业功能区理念,打破行政区划,连片打造5000亩大田景观,建成以乡村郊野公园为主题、带动五村连片发展的乡村绿道20公里,还开创了“农业+互联网”、体育赛事、教育培训等多种新经济新业态。通过跨区域协同联动融合,有效带动了周边村集体产业体系、社会治理、空间形态等多维度、深层次变革,实现了区域性集体经济能级跃迁和发展“裂变”。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郫都区委农工办主任、区农业农村和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怀东信心满满地说,目前,郫都区《关于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农村新型集体经济三年行动方案》正在加快拟定和实施。按照计划,到2022年底,全区33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将打造成为集体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先进经验的“成果地”和体制机制“创新场”。

(本文配图由郫都区委宣传部提供)

[责任编辑:张海莺]

相关报道: